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红河州“起飞质变——怎么看怎么办”系列新闻发布会·贯彻落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专题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1-10-18 信息来源:红河州政府新闻办 浏览次数: 字号:[ ]

  发布会现场

  8月23日上午,红河州“起飞质变——怎么看怎么办”系列新闻发布会·贯彻落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专题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杨芳主持发布会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杨芳: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在这里举行红河州“起飞质变——怎么看怎么办”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州级部门专题发布会的第二场——贯彻落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专题发布会。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红河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珖菻先生;

  红河州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代波先生;

  红河州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和涛先生;

  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向爱武女士;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席向阳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中国网、《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网、《春城晚报》、云南发布、学习强国云南平台、《红河日报》、红河广播电视台、红河网、云南红河发布的记者朋友们。欢迎你们!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有两项议程,一是请州委农办、州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作新闻发布;二是回答媒体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首先请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局长赵珖菻发布新闻:

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局长赵珖菻作新闻发布

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局长 赵珖菻: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红河州地处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从红河州中部穿过,具备了地形多样、土壤多样、气候多样、物种多样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有着多、特、好、早的先天优势。201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红河州立足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三大板块”,聚焦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六大产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下面,我向各位介绍红河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取得的成效情况。

  一是重点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红河州实现省级确定的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8个“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646.29亿元,排名全省第三,增速22%,排名全省第二。水果:全州种植面积301万亩,产量318万吨,综合产值225.5亿元,均居全省第一。蔬菜:全州种植面积232万亩,产量414万吨,综合产值136.7亿元,面积居全省第三,产量居全省第一,综合产值全省第四。花卉:全州种植面积25.7万亩,鲜切花产量9.26亿枝,综合产值82.2亿元,面积居全省第二,鲜切花产量居全省第四,综合产值居全省第四。开远市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引进531个花卉新品种,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29个,买断花卉新品种5个,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菊花品种权垄断的局面。梯田红米:全州种植面积21万亩,产量7.4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一。通过推广“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梯田“稻渔鸭”生态综合种养,同一亩梯田的产值由原来单一种植红米不到2000元,提高到普遍综合效益8000元以上。规模养殖:全州生猪出栏449.83万头,肉产量40.49万吨,综合总产值338.62亿元,均居全省第二。肉牛出栏38.6万头,肉产量4.86万吨,综合总产值87.29亿元,均居全省第四。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立新羊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中药材:全州种植面积125万亩,产量15万吨,综合总产值93亿元,面积居全省第二,产量居全省第三,综合总产值居全省第四。

  二是农产品供给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全州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截至目前,全州225家单位421个产品获得有效期“三品一标”认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7家单位124个产品,绿色食品认证73家单位133个产品,有机产品认证86家单位155个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9个。蒙自市、建水县创建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泸西县创建为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开远、泸西、石屏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三是农业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两区一带”建设卓有成效,拥有独特热区资源的红河谷开发开放带成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潜力空间,开远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弥勒市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发展先行区,开远市、泸西县成为全省创建国家级花卉、国家级高原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项目承接地,蒙自市、开远市创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泸西县创建全省“一县一业”特色县。正在高标准规划建设综合产值千亿元级的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区。

  四是主体培育增添发展动能。全州现有农业龙头企业469户,其中,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认定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2户,州级重点龙头企业271户,国际知名花卉企业——荷兰安祖公司、荷兰西露丝公司、美国保尔公司,全球浆果巨头——美国卓莓、澳洲科斯塔,中国农业领军企业——广东温氏集团、山东金锣集团、浙江海亮集团、陕西海升集团、联想佳沃等一批大企业、好项目落地,实现了每个主导产业都有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

  五是平台搭建实现破局赋能。全州现有县级以上“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95个,排名全省第三,其中认定省级基地20个,排名全省第三。建设好产业基地,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打好基础。有11个县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红河州(蒙自)智慧物流产业园已投入使用,州级电子商务云服务系统和智慧物流信息系统已开发完成,物流服务覆盖全州90%以上行政区域,形成城乡高效配送的“统仓共配”模式。目前,正在高标准规划建设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全力打造综合产值千亿元级的云南省绿色食品加工中心。

  六是打造了一批名企名牌。全州共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9件,位列全省第一。直供G20杭州峰会的泸西县生鲜蔬菜现已注册“红高原·泸西”和含G20符号的区域公用品牌图形商标,开远市“七彩云菊”花卉公用品牌商标成功注册,“蒙自石榴”荣登“2017—2018年地标农产品电商品牌榜”、2020年“中国区域公用品牌(地标农产品)价值榜”。“和源”石榴、“蒙生”石榴、“云河”香蕉、“阳光果园”早香蜜桃、“晨滇滇”红阳猕猴桃、“品元”切花玫瑰、“宏升”菜心、“生物谷”灯盏细辛相继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10大名品”,数量、品类逐年增多,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今年5月27日至28日,省委省政府在红河召开现场办公会,要求“红河要在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上走在全省前列”,并提出了“未来红河要打造好五个基地”的工作要求。这为红河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期间,红河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将以实施“一二三”行动为工作主线,“一”是抓“一县一业,“二”是聚焦种业、电商两端,“三”是提升设施化、有机化和数字化水平,推进“五大基地”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在农业领域落地落实,将不断弘扬“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精神,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打造百万亩高端稻谷基地。规划建设一批生态优质稻产业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优化水稻品种结构,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优质绿色稻米生产示范基地推进“梯田红米”系列产品开发和地理标志认证,积极打造云南高端大米代表性品牌。

  ——打造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围绕热带水果、冬早蔬菜、梯田红米等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布局产业基地,加快水利工程设施全覆盖建设,重点打造红河谷80万亩热带水果基地,力争在干热河谷地区打造10个以上万亩连片基地,5年内实现基地化率达到60%以上,把红河干热河谷建成全省干热河谷开发示范区。

  ——打造500万亩高端果蔬基地。突出水果早熟错季上市的优势,在温带水果优势生产区,重点打造中国南方优质蓝莓产业带,加快建设以优质蓝莓为主的全球最大的小浆果基地;在南亚热带水果优势生产区,重点推进石榴、柑橘、葡萄等优势特色水果的提质增效;在热带水果优势生产区,大力发展芒果、菠萝等热带水果。大力推进泸西蔬菜集群发展,加快蔬菜重点县万亩以上规模连片蔬菜产业带和单品蔬菜基地建设,加快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小包装、冷链物流等设施,大力发展方便净菜、袋装蔬菜、真空保鲜蔬菜等产品。

  ——打造20万亩高端云花基地。发挥好开远、弥勒、泸西花卉产业园的创新优势,瞄准高端花卉品种,加快自主品牌研发和商品化开发,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技术,推动花卉产业朝着生态、高端方向发展。

  ——打造优质畜禽供给基地。依托北部县市规模养殖重点县,加快家禽、生猪、肉牛、肉羊、奶年养殖基地建设,依托温氏、金锣、正邦、正大等大企业集团,带动年出栏生猪上万头的规划养殖小区和家庭农场建设。

  到“十四五”末,力争红河州的水果、蔬菜、生猪产业实现综合产值“5年翻番”,其他产业实现高速增长,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虽然我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深入推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的开展,推动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我就讲这些。衷心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给予宣传,请社会各界给予关心、关注,让我们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共同谱写红河州农业发展新篇章。

中国网记者提问:

  红河州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过程中,紧紧围绕“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请问在培育新主体过程中,对企业有哪些财政奖补政策?

红河州财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白晓华作答:

  财政奖补政策不断调整更新,目前对涉及“绿色食品牌”打造的企业奖补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是重点产业资本性投资奖补政策。在云南省内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投资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中药材、肉牛、咖啡、生猪等重点产业的企业。企业新增种植、养殖、加工、冷链等资本性投资1亿元人民币(含)以上的,按10%给予一次性奖补。

  二是绿色食品10强企业和20佳创新企业奖补政策。在云南省内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从事精制茶及茶产品制造业、鲜花制品及制糖业、果蔬及坚果加工业、咖啡制造业、酒及饮料制造业、营养及功能性食品制造业、肉类食品加工业等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被评为“云南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称号的企业省级奖励资金200万元。被评为“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称号的企业奖励资金100万元。

  三是绿色食品“10大名品”奖补政策。重点围绕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8个重点产业评选,每个产业评选10个绿色食品产品品牌。被评为“云南省10大名品”称号的企业,给予适当资金奖励。

  四是肉牛产业奖补政策。2020—2022年,对具备有关资质的企业从国外引进优质育龄母牛的,按照每头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2020—2022年,在省内登记注册的肉牛(奶牛)养殖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收储全株青贮玉米1500吨(含)以上的,采取“先贮后补”的方式,省财政按照60元/吨给予补奖。如已享受中央或其他涉农整合资金开展粮改饲项目的,不再给予奖补。

  五是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品牌育龙头奖补政策。2021年至2023年内符合红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奖补条件的企业,每年按年度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具体的奖补标准是:新认证绿色食品州级财政一次性补助2万元,证书到期续展绿色食品州级财政每个补助1万元。新认证有机农产品州级财政一次性补助4万元,每年持续认证有机农产品每个补助1万元。首次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主体,州级财政一次性奖励200万元。获得“云南省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的企业,州级财政第一名至第三名分别奖励60万元,第四名至第十名分别奖励50万元;获得“云南省绿色食品牌“10强企业”的,州级财政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获得“云南省绿色食品牌20佳创新企业”的,州级财政一次性奖励50万元。

 昆明信息港记者提问:

  现在州委提出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那么在农产品加工环节,红河州将重点围绕哪些方面推进食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红河州工信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席向阳回答昆明信息港记者提问:

  红河州水果、蔬菜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花卉面积居全省第二,具有较好的食品加工原材料基础,“过桥米线”“石屏豆腐”“梯田红米”等地方特色食品品牌价值和发展潜力巨大。“十四五”期间,我州将围绕绿色食品“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产业链,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拓展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推动特色种养优势产业向全产业链方向发展。一是做大肉制品加工业。建设温氏家禽屠宰加工、金锣生猪屠宰及肉制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深化与上海鹏欣集团合作,全产业链发展以生态猪、肉牛为重点的肉制品加工业。二是做强果蔬加工业。发挥云南省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及周边国家进口农产品资源优势,推动山东天同食品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发展果蔬加工产业,形成果蔬汁及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生产集群。三是做优地方特色食品加工业。充分挖掘“过桥米线”“石屏豆腐”“梯田红米”等地方特色食品的潜在价值,重点支持豆制品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引导蒙自过桥米线产业化发展,着力发展米面制品产业。积极推动乍甸乳业上市,不断壮大乳制品加工产业链。依托全州农产品种植基础,培育发展茶、花卉、稻米和咖啡等深加工产业链。通过以上措施,推动食品工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分散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和品牌价值,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促进我州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今日头条记者提问:

  近年来,电商发展势头迅猛,请问红河州如何进一步抓好农村电商综合示范建设,高质量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红河州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云飞作答:

  一是抓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建设。扎实推进9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加强与农业、交通、邮政、快递等联动协同,有效整合货源和运力资源,布局建设一批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县域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推广城乡快递物流“统仓共配”模式。年内完成1个州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9个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95个乡镇电商物流服务站、367个行政村电商物流服务点建设并投入运营,快递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

  二是抓电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依托我州不断发展壮大的绿色食品产业,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机制。结合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和“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打响“七彩云菊”“绿春四季”“密姹红河谷”等一批县域电商公共品牌,加快培育并依托“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打造一批小而美电商品牌。

  三是抓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电商企业(平台)”电商供业链模式,建立完善电商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生产端不断提升农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安全追溯水平,销售端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营销渠道对接,着力打通“电商批零、集团采购、小区配送”渠道,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发展社交电商、社区电商、社群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四是抓电商人才支撑体系建设。针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机构人员和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创业青年、农村妇女、电商网点负责人开展岗位实操、专业提升、企业定制等培训。整合资源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创建和培养一批本土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团队、网络直播营销团队、电商运营服务团队等优质品牌团队。发挥高校、培训机构、电商企业各自优势,构建多元化的电商培训体系,探索常态化、项目化的电商人才培养方式。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标准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请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在农业标准化方面做些什么工作?

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向爱武作答:

  农业标准化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制定成农业标准,推广运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我们所做的是深化农业标准化对红河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提升“绿色食品牌”标准化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红河州农业地方标准制定。为满足红河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标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力度,支持我州重点和优势产业的企业、科研院所积极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研究制定。目前,红河州制定修订农业类国家标准3个、行业标准7个,云南省地方标准74个,红河州地方标准94个。

  二是积极培育团体标准。鼓励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供市场自愿选择,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目前,绿春县茶业协会“绿春茶”系列5项团体标准制定发布;红河县哈尼梯田红米产业协会“梯田红米”系列2项团体标准制定发布,还有个旧市、蒙自市、泸西县等县市的社会团体正在开展农业团体标准的调研及制定工作。

  三是开展红河州推荐性地方标准集中复审。主要是以解决标准交叉、矛盾、滞后和老化等问题为导向,着力提高地方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积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红河州现行的推荐性地方标准进行集中复审。目前,已经对发布超过5年的65项红河州地方推荐性标准完成集中复审并公示,废止了《蒙自无公害大棚辣椒生产综合标准》等5项红河州地方标准,将《建水无公害脐橙生产技术规程》60项红河州地方标准列入修订范围。

  四是扎实推进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将标准化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工作来抓,认真落实《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全力推进我州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目前,建设完成13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1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引领,发挥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作用。

杨 芳:

  非常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和解答。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各位记者朋友,刚才,赵珖菻局长就全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新闻发布,州级相关部门详细回答了记者提问。今天的发布会,充分展示了我州“打牌”工作取得的成效。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希望记者朋友们深入报道好今天发布会的内容,继续关心、关注我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为我州“打牌”工作积极贡献媒体力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