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贯彻落实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闯出一条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专场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1-12-10 信息来源:红河州政府新闻办 浏览次数: 字号:[ ]

发布会现场

  11月3日上午,贯彻落实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闯出一条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专场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杨芳主持发布会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 杨芳: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贯彻落实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闯出一条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专场发布会。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红河州数据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闻张平先生;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素媛女士;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缪黎先生;

  红河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渐强先生;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会主席李隆艳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新华网、中国网、新浪、《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法制报》、文旅头条、《红河日报》、红河广播电视台、红河网、云南红河发布的记者朋友们。欢迎你们!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州数据发展中心领导作新闻发布;二是回答媒体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红河州数据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闻张平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州数据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闻张平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州数据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闻张平: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衷心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数字红河建设工作的关心、关注!很高兴借这个机会向媒体朋友们介绍数字红河建设情况。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红河州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围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城市“四条主线”建设数字红河。在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闯出一条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工作要求。当前,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红河州具有区位、政策等多重战略优势,从改革开放的末梢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在构建新格局要求下,用数字化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必由之路。

  红河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数字中国”和云南省“数字云南”工作部署,深入推进互联网、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建设“数字红河”奠定了良好基础。数字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持续推进“全光网州”工程建设,大力提高城市和农村光纤宽带速率和接入能力,全州光缆总长度(皮长)达18万公里,比“十二五”末提高1.16倍;城区、乡镇、行政村光缆通达率及宽带网络覆盖率均达100%;4G基站达16262座,比“十二五”末提高2.5倍,4G用户达329.7万户,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设5G基站984个,列全省前三,实现蒙自市、河口县主城区,其余县市城区核心区域,河口自贸区、蒙自综保区及经开区、全州所有4A和5A级景区、全部特色旅游小镇5G网络全覆盖。建成越南—河口—蒙自—昆明的800G国际干线跨国通信通道。项目化推进全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入选《云南省新基建项目表(2020—2022年)》61个项目,总投资计划为273亿元,截至2020年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分别建成华为、曙光红河云计算中心两朵云,CPU运算能力12698核,存储能力5749TB,内存总量54470GB。信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全州拥有电子信息制造业18家、信息通信服务7家,2020年末产值达269.4亿元。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全州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和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方面,成立农业信息中心,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推广注册使用“云农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人数共计55067人,建成“益农信息社”1192个。完成红河州农业信息网和红河州农产品信息网建设,全面推广运用云南省农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截至2020年,上线省级平台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共284家。工业方面,红河钢铁公司生产线、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等智能制造及智慧工厂落成投产,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锡冶炼智能工厂项目顺利推进。服务业方面,游云南APP“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持续提升,弥勒东风韵、元阳哈尼梯田、屏边滴水苗城等8个特色小镇智慧指挥中心完成建设。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4234.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5.69亿元。建成红河州电商大数据平台、运捷网络货运平台、红河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截至9月全州各类网商达21263家,各类平台网络主播3058人,交易额达163.73亿元。数字自贸全面推进,全州进出口贸易额达50亿美元。

  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建成了覆盖州、县、乡三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OA协同办公系统,使用单位2928家,用户37869个。年均发起流程近100万余条,年均产生数据近1T。二是建成了覆盖州县乡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年均保障会议180场,大幅降低了全州会议成本。三是建成了州政府、13县市政府共14个站点的红河州政府门户网站集群系统,年访问量达182万余次 ,成为红河的窗口,有效宣传红河、推介红河,提升了红河在全国的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四是强化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持续完善“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20个主题1363个事项,累计注册用户91.79万和受理业务数量907万件均位列全省前列。五是建成红河州政务云及智慧党建平台,全面提升现代政府治理能力。

  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医疗信息化方面,建成红河州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35万份,电子病历170.75万份。加快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场景应用,实现州、县、乡、村医保定点机构全覆盖,929家定点零售药店和1606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医保电子凭证,实现支持扫码或刷脸结算,激活人数达到273万人。教育信息化方面,全州实现1811所学校15232个普通教学班光纤到班,建设计算机教室1417个,学生机50436台,教师机32858台,配备多媒体设备14403套。数字环保取得实效,异龙湖数字监管设施投入使用,实现水质在线实时监测。

  数字城市建设取得突破。蒙自市完成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平台搭建;弥勒市建成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市政管网管线监测智能化、智慧城市警务管理智慧化。建成“数说红河”数字化展厅,以数字化、科技化、可视化手段对红河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城市、生态、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展示,展现红河州特色和亮点。

  “十四五”时期,红河州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建设数字中国、云南省建设数字云南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州委九次党代会精神,以“三个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大新基建领域投入,促进数字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城市“四条主线”建设数字红河,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025年突破260亿元,年均增长值不低于17.7%,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引领红河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全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到2025年,红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数字红河建设的重要支撑、红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效治理的重要保障,红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入全省领先行列。重点加快5G网络基础建设,2021年完成2700个以上5G基站建设,逐步实现全州重点区域的5G网络连续覆盖。到2025年完成5G基站建设10000个。融合基础设施跨越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全面融入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民生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基础设施持续升级,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科研水平稳步提升,推进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科教基础设施和加快产业创新、生态培育、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立足红河州数字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园,打造半导体材料产业链,培育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链,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延伸壮大,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消费电子制造基地。

  加快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以工业领域为突破口、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为支撑、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以智慧工厂、无人车间等建设为引领,不断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数字化进程。总结成功案例,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无人工厂、数字车间、智慧景区、智慧农业、智慧化应用示范场景,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发展。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构建整体高效政府运行体系。加快各级各部门数字化建设,以数字化技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计划实施红河州“一中心一平台六大库N应用”项目建设和红河州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梳理全州政务数据目录,制定全州数据共享交换开放管理办法,建设共享交换开放平台、打破数据壁垒、数据烟囱,融合部门间信息,为数字政府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底座。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秒批秒办”“不见面办”,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满足企业群众的政务服务需求和办事获得感、满意度。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优化提升民生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全面推动社会事业领域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升教育、医疗、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红河州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互联网试点医院等智慧医疗建设,打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人社、数字生态等智慧化服务体系,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的同时,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快建设数字城市,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充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城市实时、全域动态感知,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数字化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智慧边境,提升边境管控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构建更加智能化的城市大脑,造有“温度”的城市。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以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和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紧紧抓住发展数字经济的历史新机遇,把握住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突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数字枢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趁势而上开启“十四五”红河州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努力闯出一条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红河高质量建成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更多贡献。

  借此机会,我们也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与我们一道迎接数字时代,帮助我们宣传好红河州发展数字经济的新机遇、新面貌、新发展、新成就,营造良好氛围,为我们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新浪云南记者提问:

  “十三五”期间,红河州电子信息制造业得到了较好发展,请详细谈谈红河州“十四五”期间数字产业化方面的打算。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素媛女士作答: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十三五”期间,红河州数字产业化方面成绩喜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创新发展思路,抢抓中东部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采取主动招商、上门招商等方式,对接洽谈项目引进,促成一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成功落地,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逐步形成以电子设备制造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先后引进以晴、惠科等18家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入驻红河,成为红河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戊电靶材项目、惠铜科技锂电铜箔铜杆、涌顺铝业年产15万吨中高端铝合金新型材料、以晴集团年产5000万台手机及智能家电等一批电子信息项目落地。通过这几年发展,我们红河也有了自己生产的手机、电视和计算机。2016至2019年全州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47%,2020年全州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269亿元,同比增长17.92%;实现增加值93.6亿元,同比增长33.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19个百分点,营业收入24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41%,居全省第一位,成为推动红河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十四五”期间,红河州将依托现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强化服务和融入“大循环”“双循环”的产业支撑,引导行业提质增效,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电子信息制造基地,全面增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打造半导体材料产业链。充分利用滇南中心城市砷、铟、锌等产能优势,围绕光通讯领域半导体材料市场需求,加速培育和引进一批半导体材料生产企业,推进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一体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配件和外部设备产业链。围绕智能终端、移动终端产品配件和外部设备需求,依托红河州有色金属基础,引进培育耳机、扬声器、充电线、数据线、键盘、鼠标等生产企业和项目。三是培育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围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液晶电视、计算机等终端产品组装需求,重点引进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薄膜晶体管、增亮片等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四是建立消费电子主要元器件研发与生产基地。引导相关企业在产品研发、园区建设、设备改造、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等方面投资,以“三区”产业园为辐射中心,建立消费电子主要元器件研发与生产基地,负责将出口到“两亚”合作国的成品组装,最终形成规模的产业集群。

《春城晚报》记者提问:

  请问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破解红河教育南北、城乡、校际之间不均衡、不充分难题?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缪黎先生作答: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破解红河教育南北、城乡、校际之间不均衡、不充分难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南北教育对口帮扶制度。自1998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了多层面的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即个旧对金平、蒙自对屏边、开远对绿春、建水对元阳、弥勒对红河的县市对口帮扶工作,对全州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推广同步课堂建设。按照2012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的相关要求,针对全州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部分学校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不足,不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现状,为逐步解决全州教育南北、城乡、校际之间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全力推广同步课堂建设。2019年7月,我们制定下发了《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关于在全州推广同步课堂的通知》(红教体发〔2019〕38号),在全州中小学全面推广同步课堂建设。同步课堂分三步推进,第一步,要实现乡镇中心小学与所属的村完小、村小、教学点之间的同步课堂教学,优先开展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紧缺课程的同步课堂教学,保证村完小、村小、教学点能按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逐步扩大到其他学科,最终实现常态化同步课堂教学。第二步,要实现本县市学校之间的同步课堂,即城区优质小学对乡镇中心小学、城区优质初中对乡镇初中的同步课堂教学,城区学校之间的同步课堂。第三步,要实现本县市学校与外界优质学校之间的同步课堂。通过推广同步课堂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全州教育均衡、优质、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全州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三是认真实施滇沪远程同步课堂试点项目。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实施滇沪远程同步课堂试点项目的通知》精神,2021年6月,我州石屏县、红河县被确定为试点项目县,每个县推荐1所初中,3所小学全州共8所学校分别与上海的项目学校结对,开展滇沪两地远程同步课堂教学。每个试点项目县推荐200名一线专业教师参加网络培训,共培训教师400人。

红河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请问住建部门在推动数字化赋能,促进智慧化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红河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渐强先生作答: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数字化赋能,建设城市大脑,促进智慧化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智慧化城市管理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认真去抓好落实的工作。我们将依照“通过大平台共享新设施、大数据慧治新能力、大系统共治新格局、大服务惠民新模式、新技术赋能新城建、融合应用孵化新生态,推动业务处理、业务协同、组织决策效率提升,最终实现高质量治理能力”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大数据应用上下功夫。目前我们正在谋划,应用BIM、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通过智慧工地数字监管服务平台技术应用,搭建以项目为主体的多方协同、多级联动、管理预控、整合高效的智能化监管平台,激活州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试点,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安全、质量、环境等业务的在线化智能监管,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进一步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强化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提升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逐步实现“一套标准、一个平台、多个系统”的施工现场数字监管体系。

  二是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上下功夫。把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窨井盖等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纳入智能化改造内容,逐步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和自动采集。构建水力分析、DMA分区漏损监测、防洪排涝预测、热力需求预测、管网健康预测等模型应用,建设CIM基础平台,利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汇聚市政基础设施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促进资源能源集约应用,从而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

  三是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在蒙自市、弥勒市、开远市、个旧市已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的前提下,下一步将持续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工作,依托软硬件进行系统提升改造,升级智慧智能化执法办案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同时,加快推进全州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建水县于计划2021年4月22日开工建设,2021年10月完成项目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元阳县“云端元阳”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计划2021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估算为11740万元,二期投资估算为9990万元,三期投资估算为2500万元,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待评审,拟于2022年6月前完工;河口县“智慧城管”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计划在年内完成招投标工作;尽量协调其余县市在2022年前进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报批阶段。通过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逐步推进,最终形成数字化赋能的高质量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

文旅头条记者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医疗”,让老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水平。红河州在“智慧医疗”为民惠民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会主席李隆艳女士作答:

  首先,对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给予红河州智慧医疗工作的关心、关注表示衷心感谢!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媒体朋友们介绍红河州智慧医疗建设情况。

  “十三五”期间,红河州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州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我们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以“智慧医疗”建设助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一是统筹规划,不断夯实支撑保障体系。红河州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制定出台了《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打造智慧健康红河的实施意见》,将总体目标分阶段实施,并明确了时间节点,细化了目标任务,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二是多措并举,智慧医疗建设初显成效。建立红河州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全州使用统一的HIS系统及公共卫生系统的乡镇级医疗机构231家,使用平台诊疗530万人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27.59万份,电子病历170.75万份。全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加快发展互联网医院,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试点建设智慧医院。在州第三人民医院建设红河州肿瘤影像云平台,接入37家医疗机构,推动远程医疗全覆盖。

  三是深化拓展,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发展。结合红河州实际,以推动红河州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互联网试点医院建设为抓手,构建互联互通、平战结合、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网络。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深化红河州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建设红河州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信息系统和120救治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形成州、县、乡纵横结合,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应急联动指挥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进实施“数字红河”“健康红河”战略,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实现就医诊疗更省心,结算支付更便利、患者用药更放心,检查检验更简便,公共卫生更精准,家庭医生更贴心,应急救治更高效,远程医疗全覆盖,健康信息更普及,政务共享更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实惠。

杨 芳:

  感谢李隆艳主席的回答。因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也感谢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与作答。

  刚才听了各位发布人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运用与成效,以及我州将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把建设“数字红河”作为掌握竞争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不断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闯出一条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希望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报道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亮点和经验,为红河州闯出一条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凝聚起强大的社会力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