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红河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农村改革专场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4-09-20 信息来源: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 浏览次数: 字号:[ ]

 

  9月9日上午,“红河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农村改革专场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施梅主持新闻发布会

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施梅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红河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农村改革专场发布会,这是本系列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红河州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红河州深化农村改革、推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现场答疑。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煕先生;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农产品加工指导)科长许丽萍女士;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科负责人郑渝凡女士;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农业环保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站站长陈秋良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驻州新闻单位和红河州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由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煕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媒体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煕先生作新闻发布。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煕发布新闻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煕:

  谢谢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受赵珖菻局长委托,简要向大家介绍红河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上的推进情况。

  近年来,全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为工作定位,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农业农村发展持续稳定向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大力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多元提升粮食产能。近5年来,建成高标准农田181.92万亩,截至目前,全州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40.29万亩。建成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红河库,水稻、玉米、小麦良种覆盖率提高至93.1%、98.5%和96.2%。推动主粮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至57.08%。打造元阳水稻、蒙自玉米2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建设水稻、玉米高产示范样板超过10万亩。每年布置粮食作物高质高效技术示范点15个以上,2019年以来,累计示范展示粮食作物主导品种超过50个、主推技术20余项。通过不懈努力,全州粮食播种总面积超过580万亩,总产量增加到2023年的187.3万吨,粮食单产提高到2023年的321.2公斤/亩。

  二是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围绕“土特产”做好资源经济文章,2023年全州水果、蔬菜、鲜切花、中药材、茶叶产量分别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26.5%、34.8%、57%、98.8%、198%。主要畜禽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家禽出栏、禽蛋产量居全省第一,肉类总产量、生猪出栏居全省第二。全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895个,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9个、省级46个,规模化率41.7%、居全省第三。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聚力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聚焦三产融合、联农带农,不断提升红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竞争力。推进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2022年以来,签约1亿元以上项目43个,新开工项目75个,新投产项目21个。发展“百亿级”小浆果产业,全州蓝莓种植面积达8.36万亩,成为全国大棚基质盆栽蓝莓的主产区。推广运用蒙自草坝蓝莓“622”和弥勒小河边“三产融合”等发展模式,受到省委王宁书记“点赞”。打造“红系”品牌,成功发布“红河九红”区域公用品牌,上线“红河甄选”品牌网店,目前上架“红河九红”商品超过450个,入驻供应商56家。

  四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农业企业达13570户,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805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县市全覆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增加至5户,位居全省第四位。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全州农民合作社数量达4499家,较2019年增长42%。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家庭农场数量达4836家,较2019年增长24倍。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2022年弥勒市农业生产托管做法成为全省宣传推介的4个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之一,2023年4月7日石屏县成功举办全省社会化服务现场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力军。2024年9月4日,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现场推进会在蒙自召开。

  五是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扎实推进农村居民、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确保农村居民、脱贫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12570元提升到2023年的17282元,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9年底(脱贫攻坚期)的8751元提升到2023年的16611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9年的2.87:1缩小至2023年的2.5:1。

  六是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州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6%,较2019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乡镇镇区和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4.83%、88.68%,较2019年分别提高了41个、55个百分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7.33%,较2019年提高了近49个百分点。13个县市农村人居环境达到Ⅰ档标准,1151个村庄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开远市被评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石屏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七是农业农村改革向纵深迈进。聚焦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81.96万户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截至2024年8月,全州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14.3万亩。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以宅基地建房联审联管制度为基础、以建房协管员制度为抓手、以州级联席会议制度为平台的管理制度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79万人集体成员身份得到确认,将经营性资产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组建1216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经济联合社),11981个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构建。

  我的发布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支持。

施梅:

  感谢李煕先生的发布。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请这位记者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为推动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在2022年制定印发《红河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请问,在支持三年行动方面有哪些新的改革创新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

施梅:

  有请红河州农业农村局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科负责人郑渝凡女士作回复。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科负责人郑渝凡答记者问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科负责人郑渝凡: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高原特色农业是我州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助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源泉。2022年,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红河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精准的措施,促进农业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红河州由特色农业大州向现代农业强州迈进。

  在政策制定方面,我们除了贯彻落实好省级“茶十条”“奶六条”等政策措施以外,还结合红河州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印发《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关键环节,不断提升红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质量、品牌、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成效。2022年以来,新增绿色食品认证328个、新增有机产品认证650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41户,14个产品入选云南省“十大名品”。

  此外,我们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力点,及时印发《贯彻落实云南省设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意见》,强化设施装备升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全州以小浆果、鲜切花、蔬菜为代表的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全州建成设施蔬菜47.5万亩、高端花卉智能温室150万平方米、蓝莓设施化种植面积7万余亩、标准化养殖场1895个、渔业陆基圆池686个,持续夯实了设施装备基础,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三年行动以来,红河州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州水果、禽蛋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蔬菜产量、生猪出栏及肉类总产居均居全省第二,中药材产量居全省第三。正在加快发展以高品质蓝莓为代表的“百亿级”小浆果产业,已成为全国大棚基质盆栽蓝莓的主产区,并探索推广了蒙自草坝镇蓝莓产业“622”联农带农等模式千方百计助农增收,持续壮大特色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提升,不断壮大一产规模,提升二产产值,催生三产新业态,为红河州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施梅:

  感谢郑渝凡女士的分享。请继续提问。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记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在立足资源禀赋,围绕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施梅:

  有请红河州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农产品加工指导)科长许丽萍女士作回复。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许丽萍答记者问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许丽萍: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红河州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加大培育力度,农业经营主体量质双升,截至目前,实有农业企业13570户,已实现倍增,实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05户,其中,国家级5户,位居全省第四,省级170户,位居全省第二,已实现省级龙头县市全覆盖,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499户,培育家庭农场4836户。

  一是强化政策落实,增强经营主体发展信心。实施《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州级财政对红河州466个经营主体绿色有机认证、名品名牌创建、龙头企业认定等3项认定认证,2022年以来,实际奖补6335万元。落实重点农业企业省级贷款贴息、设施农业投资奖补等政策,2024年,争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415.05万元,对28户企业新增贷款贴息。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抓好招商和项目落地。持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为重要抓手,围绕优势特色资源、重点园区、跨境合作区,紧盯行业头部企业、科技企业抓好招商。2023年以来,新签约投资1亿—10亿元项目18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9个,新开工项目26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8个),煜谦·红河高端蓝莓和葡提全产业链、山东鲁盛·德国克劳斯曼高端蔬菜种植及配套加工全产业链、中农仓·滇南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强化“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意识,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门行业指导优势,开展“企业服务月”、“政银企”对接等活动,持续向金融部门推送重点龙头企业贷款需求名单,着力解决涉农企业融资问题。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将土地政策、用能情况等,准确告知企业。

  四是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州343户州级龙头企业中,已有制造业企业60户,批发和零售业企业35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16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企业3户,28户龙头企业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14户龙头企业在省股交挂牌,2023年新纳规升限企业8户,龙头企业多板块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进一步巩固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发展带动作用强的优势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农增收致富。

施梅:

  感谢许丽萍女士的作答。

  请继续提问。

《中国改革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改革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红河州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施梅:

  有请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农业环保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站站长陈秋良先生作回复。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农业环保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站站长陈秋良答记者问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农业环保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站站长陈秋良: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红河“千万工程”三年行动落地见效。

  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绘制好乡村发展蓝图。深入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强化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立足“简便”、突出“适用”、注重“可落实”,突出村民在村庄规划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全州1151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审批,8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获评全省优秀成果,有效解决村庄规划“有没有”“行不行”“好不好”“用不用”等问题。有力保护农村留住乡情美景、乡愁记忆。

  我们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切入点,推动乡村环境“美”起来。一年来,我们围绕“用3年时间把100多个行政村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整治提升3000个自然村”的目标,深入践行“三法三化”,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截至目前,全州已开工建设95个示范村、1500个提升村。全面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累计改造建设农村卫生户厕63.81万座,卫生公厕0.66万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7.33%,乡镇镇区和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4.83%和88.68%。2022、2023年创建23个绿美乡镇,40个省级绿美村庄,1863个州级绿美乡村,10个乡村入选全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名单,新增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1.8万个,美丽庭院3.9万个,乡村“颜值气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们坚持搞建设与兴产业相结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州水果、禽蛋、蔬菜、花卉、畜禽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推进蔬菜大县设施提质,全州蔬菜设施化栽培47.5万亩,设施蓝莓种植面积达7万余亩,成为全国大棚基质盆栽蓝莓的主产区。成功发布“红河九红”区域公用品牌,全州初步形成“1+13+N”的农业品牌矩阵。2023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4.4%,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4.3%。推进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全州培育农业企业1357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499户,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400亿元。水果、蔬菜、花卉等11个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600亿元。围绕“中国农民丰收节”、哈尼长街宴等节庆,推动一批有代表性的村寨成为网红“打卡点”。全州8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9个村进入中国传统村落,新增打造29条“千万工程”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元阳县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023年全州共接待乡村旅游者1916.94万人次,同比增长14.1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81.77亿元,同比增长31.54%,实现了“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精彩蝶变。

施梅:

  感谢陈秋良先生的作答。

  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就结束了,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特别感谢来自红河州农业农村局的所有发布人带给大家专业、全面的介绍和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今天发布会的重要信息,介绍好、解读好、宣传好红河州深化农村改革、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做法经验和特色亮点,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支持红河州农业农村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