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贯彻落实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专场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1-12-15 信息来源:红河州政府新闻办 浏览次数: 字号:[ ]

发布会现场

  11月10日上午,贯彻落实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专场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杨芳主持发布会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主任 杨 芳: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贯彻落实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专场发布会。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波先生;

  红河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有昌先生;

  红河州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官润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新华网、中国网、新浪云南、《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法制报、文旅头条、《红河日报》、红河广播电视台、红河网、云南红河发布的记者朋友们。欢迎你们!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由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作新闻发布,二是媒体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波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波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 波: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新闻界的广大朋友长期以来对红河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关注。州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5年红河州要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作两个方面的交流。

  一、“十三五”时期红河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基本成效

  “十三五”以来,红河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70.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7.7%,较“十二五”末增加4.75个百分点。

  (一)城镇化空间呈现新格局。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路网、水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等基础设施扩面提质,城镇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省域副中心定位更加清晰,滇南中心城市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南北、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二)滇南中心城市发展成为新引擎。滇南中心城市区域交通互联畅通程度显著提升,红河蒙自机场、红河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均等、生态联防共治等迈出新步伐。2020年,滇南中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近1000亿元,以全州17.5%的国土面积、23.3%的人口创造了全州41.4%的GDP,成为带动红河经济社会、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三)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彰显新魅力。“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齐头并进、相得益彰、连线成网。屏边、建水、石屏、弥勒、开远5县市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太平湖森林特色小镇等8个特色小镇被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占全省27个特色小镇的29.6%。“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升新品质。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建成城市森林(湿地)公园15个,13个县市全部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城市)”,红河州成为全国第二个“天然氧吧城市”,绿色成为红河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城镇发展品质显著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明显增强。

  (五)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坚持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效益凸显。积极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从3.04:1下降为2.76:1,南北差距、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二、“十四五”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的主要途径

  (一)突出规划先行,塑造城镇格局。高质量编制《红河州新型城镇化规划》和《滇南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强化规划执行力,着力形成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南部振兴、沿边开放、廊带联动“五大布局”。到2025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比“十三五”末提高14.3个百分点。中心引领。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绿色“五个一体化”和产城、城乡、社区、服务、生态、文化“六个融合”,扎实推进滇南中心城市联通、水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提标、市政公用设施提档、重点产业发展提质等十大工程共421个子项目,总投资3674亿元,努力把滇南中心城市打造成为集滇南交通枢纽、沿边开放前沿、特色产业基地、生态人文宜居为一体的水韵湖城,成为牵引全州经济增长、辐射带动南北协调发展、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引擎。两翼齐飞。弥勒、泸西围绕“融入滇中、弥泸一体,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定位,积极承接滇中和国内产业转移,重点培育高原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绿色铝材、旅游文化等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三张牌”云南样板,建成滇中绿色发展新高地;建水、石屏坚持一湖两城、古城新韵,按照“一个景区”的理念打造“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做强做精建水紫陶、石屏豆腐等一批特色产业,全面焕发“古韵、文韵、乡韵”新活力。把弥勒泸西一体化、建水石屏一湖两城打造成加快红河发展的矫健双翅。南部振兴。抢抓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兴边富民、强边固防等政策机遇,制定出台差异化政策措施,统筹推动南北、山坝、沿边和腹地联动协调发展,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红河谷热区绿色经济带建设,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共同用活用好哈尼梯田世界级品牌,屏边深入做好山水文章,河口加快“区县融合”率先崛起,充分释放南部6县的后发优势,把南部打造成加快红河发展的新增长点。沿边开放。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引领“三区联动”“县市区融合”,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做大做强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和跨境电商物流,充分利用“两廊一圈”政策,争取建设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扩大跨境产能合作,搞活沿边金融,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把沿边开放打造成加快红河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廊带联动。协同推进昆河经济走廊发展带、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红河谷热区绿色经济带、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构建“两纵三横”的联动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互补互促、要素配置对接对流、市场体系共建共享,形成服务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的纽带、联结全州国土空间布局的桥梁、促进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循环通道,以“廊带联动”助推南北均衡、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把廊带经济打造成加快红河发展的强健筋骨。

  (二)突出特色风貌,涵养城镇魅力。突出“特色、产业、生态、干净、智慧”五大元素,巩固提升“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质量和水平。坚持做优集镇、做美村庄、做特民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加强建筑与街道风貌、色彩、天际线、山水田园林等协调,注重城市景观核心区、标志性建筑的科学规划与建设。保留、保存、保护文物古迹,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抓住国家和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兴边富民”中心城镇建设等机遇,加快河口、金平、绿春三县边境城镇建设。

  (三)突出基础支撑,增强城镇保障。一是加快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推进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谋划推动开远至建水、河口至马关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形成“三纵三横一边十连”高速路网,推动沿边国道高等级化,到2025年,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500公里。加快推进弥蒙高铁2022年建成运营,力争北部货运铁路、蒙自至文山等铁路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到2025年电气化铁路达500公里。力争红河蒙自机场、元阳民用机场建成通航。二是加快水网建设,完成滇中引水工程(红河段),大力实施滇南中心城市水资源配置、弥泸灌区、石屏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屏边石夹槽水库、红河本那河水库、红河谷灌区等大中型水源工程,切实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到2025年,新增库容1.4亿立方米以上,新增供水能力1.62亿立方米以上。三是加快能源网建设,完善电力、油气、充电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大风、光为重点的新能源建设,强化能源供给和保障能力。到2025年,力争全州电力总装机达1000万千瓦以上。四是加快商贸物流网建设,以“三区”、工业园、产业园和重要产业基地等为重点,加快物流通道、物流枢纽建设,打造蒙自、河口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建成一批冷链物流基地,推动智慧物流建设,做优做强城市商业体系。

  (四)突出产城融合,做强城镇支撑。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坚持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聚焦建设成为“三张牌”示范区,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建设“绿色食品牌”,夯实城镇发展基础。发挥北部坝区规模农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南部山区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延长绿色食品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到2025年,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1以上。二是建设“绿色能源牌”,提升城镇发展动力。坚持做优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以园区为主战场,加快推进个旧、开远等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步伐,全产业链打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以绿色铝材和锡基、铜基、铟基新材料为重点建设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加快碳中和示范产业园建设。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红河碳中和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建设,构建“风光水火储”并举、“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环保科技创新和环保装备制造,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探索各类能源技术在城市供电和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减少城镇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新能源利用在城镇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依托“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提升城镇发展品质。以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抓手,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突出“健康生活”“绿色发展”两个核心,全力打造医疗服务、民族健康文化、适度高原健体运动、候鸟式养生养老、健康产品制造等拳头产品,推动大健康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把哈尼梯田、建水古城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蒙自碧色寨、屏边人字桥等打造成滇越铁路世界级旅游品牌,弥勒建成国际一流山水田园城市典范、率先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样板,建水、石屏打造成“滇南最美乡愁之旅”。

  (五)突出生态宜居,提高城镇颜值。一是着力从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入手,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养老托幼、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设施。二是着力从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入手,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健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善城市公共厕所。三是着力从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入手,优化市政交通、管网设施,发展配送投递设施,推进城市智慧化改造和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四是着力从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入手,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健全冷链物流设施、提升农贸市场品质。五是着力从优化道路线型,打通断头路入手,建设连接城市新老城区的快速路,丰富区域路网结构,提高次干路和支路的密度。六是着力从城市建筑风貌、文物保护、历史文脉等入手,做好不同城市的形象设计,城市建筑风貌与当地文化特色、民族元素、民族色彩、装饰纹样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以滇南中心城市为引领、县城为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小镇为亮点的美丽红河城镇发展新画卷已徐徐展开,欢迎各位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多关注、关心、支持红河州新型城镇化发展。谢谢大家。

《春城晚报》记者提问:

  州住房城乡建设局的领导,您好!我想了解一下关于新型城镇化方面住建系统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如何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

红河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有昌先生作答:

  感谢您对红河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住房城乡建设局突出滇南中心城市示范引领,围绕“滇南中心•国家门户”的定位,把滇南中心城市着力打造成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为目标,形成了以滇南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的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发展新格局。

  一是以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190亿元,全州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70.66平方公里,城市道程达1528.06公里、排水管理网2477.68公里,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5%、绿化覆盖率40.23%,累计建成城市停车泊位27.89万个。

  二是以提升城镇品质为发展方向,深入挖掘自然、历史、文化内涵,塑造鲜明的城镇个性,建成一批“小、特、精”县城。目前,全州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各1个、省历史文化名城1个,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县城3个和6个省级园林县城。

  三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切实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131亿元,解决了近40万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州第九次党代会明确的工作目标,以滇南中心城市为引领、县城为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小镇为亮点,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

  一是加快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加快蒙自、个旧、开远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引领提升全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镇格局。到2025年,城市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8.5公里,城市公厕每平方公里达到5座以上,污水处理率达100%,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

  二是突出民生,持续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持续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规范租赁住房市场,多层次、多品种、多渠道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扩大受益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有所居的需求。

  三是统筹推进,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处置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尽快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持续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我就作以上解答。借此机会,向一直以来关心和关注红河州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各位记者朋友、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旅头条记者提问:

  州交通运输局的领导,您好!州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的工作要求。红河州综合交通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将如何主动服务、如何谋划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

红河州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官润先生作答:

  非常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根据州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13568”工作思路,特别是会议对全州交通运输提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基本实现‘邻县通高速、邻州通铁路、南北通航空、州府强枢纽’”这一具体目标要求,我们将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南部振兴、沿边开放、廊带联动“五大布局”,抓好“十四五”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的谋篇布局和组织实施,重点抓好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国省干线、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努力实现全州交通运输服务由“走得了”向“走得好”发展。

  围绕增强滇南中心城市引领能力,做强做精美丽县城,提升特色小镇、中心集镇独特魅力,强化交通运输保障,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我们正在规划建设各类综合交通项目21个,总投资约1805亿元,推进滇南中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同时主动谋划储备了一批公路、铁路、机场、交通枢纽等近期和中长期重点项目。

  高速公路方面,我们计划在全面建成蔓耗至金平、建水(个旧)至元阳等“能通全通”续建高速公路的基础上,计划通过实施金平至金水河、峨山至石屏至红河(红河段)等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加快实现“邻县通高速”。铁路方面,我们计划在全面建成弥蒙铁路的基础上,计划力争启动建设文山至蒙自(含开远支线)、蒙自至普洱、弥勒至泸西至曲靖等5条干线铁路,加快实现“邻州通铁路”。机场方面,在全面建成红河蒙自机场的基础上,争取建成元阳民用机场,规划并按照市场规律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加快实现“南北通航空”。国省干道方面,加快全面建设国道219李仙江至绿春段续建项目的基础上,争取2021年内开工绿春至金平段、个旧蔓耗至屏边新桥河段2个项目,加快实现“沿边国道高等级化”。综合交通枢纽方面,我们努力把红河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成为滇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加快实现“州府强枢纽”目标。同时,规划并力争启动建设弥勒、元阳等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集镇公路建设方面:在抓好高速公路连接线、沿边国道建设的同时,正在积极争取和推动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争取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推动自然村公路与特色小镇、中心集镇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提升特色小镇、中心集镇独特魅力提供交通基础保障。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红河综合交通发展。谢谢大家!

杨 芳:

  感谢杨官润副局长的回答。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踊跃提问,也感谢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与作答。

  红河州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目标既定,时不我待。当前,全州上下正着力构建以滇南中心城市为引领、县城为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小镇为亮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共同描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红河城镇新画卷。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内容重要、信息量大、新闻点多,希望记者朋友深入挖掘、精心策划,全方位、多角度做好相关报道,传递好全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好声音,凝聚起全州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的强大力量。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