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红河州林草局“八个到位”阻截黄脊竹蝗入迁

发布日期:2020-08-26 信息来源: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面对黄脊竹蝗入迁,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从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出发,未雨绸缪,小灾大防,在人财物上全力保障,“八个到位”全面阻截蝗虫入迁。

  防控指挥到位。针对蝗虫发生不确定因素增加,复杂性加剧的形势,成立了红河州黄脊竹蝗防控指导小组和办公室,指导县市林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州黄脊竹蝗监测防治紧急通知精神,特别是发生区绿春县和高风险区红河、金平、河口3个县成立了高效运转的防控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蝗灾信息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确保防控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

  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州林草部门认真履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加强林草、农业农村等部门之间,相邻州市之间,县域之间沟通协调,积极推进联防联控、切实解决边界和插花地带难防控的问题。各级乡镇林业站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一旦蝗群降落,组织群众第一时间实施除治,避免扩散。

  监测预警到位。将监测任务分解到个人落实到地块,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组监测网络,充分发挥广大护林员监测作用,开展网格式监测,深入排查蝗灾隐患,掌握竹蝗迁入动态。农林交错区、行政毗邻地区要加强部门间、地区间协作,及时互通信息,开展联合调查。严格落实蝗情信息日报告制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规范信息报送方式,全面掌控信息,及时准确规范上报。

  防控物资到位。各级林草部门,科学评估黄脊竹黄侵入风险,从实际出发,积极筹集防控经费,进行必要的防控物资储备。适当增加农药、施药器械的储备。同时,与农药供货商签订协议,采取“用则付费、不用则退”的方式储备物资。

  精准防治到位。根据蝗群迁飞落地后会集结取食竹子的习性和呈点状分布的特点,监测人员一旦监测到蝗虫,立即精准定位,通知防治人员按照“打点”的策略,采用无人机空中防治与地面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地空结合、精准发力,确保打早打了。

  安全措施到位。以人为本、科学施药,推广无公害农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对黄脊竹蝗发生防治区域作明确标识,及时告知周围群众不要在防治范围内放牧、采野菜。防治人员要采取防护措施,注意自身安全,施药结束要及时清洗。农药的存放和保管,要安排固定场所和专人负责,农药的包装材料应集中销毁和深埋,确保人畜和生态安全。

  技术指导到位。州黄脊竹蝗防控指导小组和办公室深入防控一线,立足职责职能,靠前指导各县市蝗虫调查、发生和防控工作,严格落实《红河州黄脊竹蝗防控技术方案》,指导基层一线开展科学防治,全力为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支撑,从监测预报、综合治理等方面,重点抓好黄脊竹蝗防控技术指导服务,全面打赢黄脊竹蝗防控攻坚战。

  督促检查到位。州黄脊竹蝗防控指导小组和办公室主动赶赴防控一线开展督导,主要针对县市黄脊竹蝗防控工作组织领导情况、防治措施执行情况、联防联控机制情况、防治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按照“严密监测、及时定位、快速除治”的工作要求,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加强防控工作的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见效。

  截至目前,全州只在绿春县发生黄脊竹蝗,涉及绿春县6个乡镇18个村委会,发生面积2270亩(林地1145亩,农地1125亩),轻度受害。累计防治2950亩(重复防治680亩,其中,林地610亩、农地70亩),迁入竹蝗得到有效控制,未对森林资源和农作物造成危害,防治效果明显。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