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心系产业脱贫的特聘农技人员

发布日期:2020-05-27 信息来源: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培养一支精准服务产业需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服务团队,支撑贫困地区走出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扶贫路径。

  红河州红河县洛恩乡的李保斗便是2019年特聘农技员中的一名,在父老乡亲的眼中,他是沉得下来的“哈尼汉子”;在年轻小伙伴中,他是一位慈祥的“大哥”;在领导眼里,他是一头辛勤耕耘的“老黄牛”。2011年毕业回家后,看到自己从小长大的村寨还是这么贫穷,没什么改变的地方,如何带领乡亲们脱贫?这就是李保斗经常深思的问题。

  提起做好科技推广普及工作窍门,李保斗说:“其实没有什么窍门,只有多下功夫钻研,才能做好每一项科技推广普及工作。”自毕业回家后,李保斗始终以精诚服务“三农”为本,坚持刻苦钻研、学习锤炼,坚持自学最新农业科技知识,注重新技术调查研究。近年来,他先后参加了“三区”科技人才新技术培训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深入钻研并推广普及从事水稻、玉米、藤茶、三丫果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及病虫害防控工作。

  李保斗说:“要想甩掉贫困帽子,带领乡亲们脱贫,必须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培育本地产业。”说干就干,几年来,他带领乡亲们推广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发展适宜本地的农林产业,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李保斗尝试过多种本地产业的培育,通过市场调查,最后决定培育壮大推广藤茶产业。2017年,在哈龙村委会小依沙村建立藤茶种苗示范基地10亩,扦插培植藤茶苗15万株,完成藤茶示范种植85亩。2019年,投产采摘面积60亩,干茶最低亩产50公斤,最高亩产80公斤,平均亩产量70公斤,亩产值2800元,总产值23.8万元。

  积极开展藤茶育苗、栽培和加工技术试验示范研究课题。在红河县农科局有关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李保斗积极开展藤茶春、夏两季扦插育苗试验、藤茶规范条栽及与三丫果间种试验、藤条分级采摘与加工示范、藤茶黄酮含量检测等研究课题,已初步总结制定出藤茶育苗、栽培和加工技术资料,参与编写红河县哈龙果蔬专业合作社《藤茶栽培与加工实用技术》资料,让广大洛恩乡村干部和农民学习藤茶基本知识。

  积极开展藤茶栽培与加工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工作。近年来,李保斗以理论讲授与现场操作指导的形式对广大村民进行培训,共发放科普图和技术资料1000册,受训人员达480人次;到农户和田边地头现场指导160余人次,手机电话、QQ和微信咨询解答100余人次。

  积极开展藤茶加工新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开拓工作。在开展藤条分级采摘与加工示范、藤茶黄酮含量检测等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已开发出“本那河”“洛恩”牌藤茶等加工新产品3个,积极参加2018年和2019年红河县脱贫攻坚成果展示暨商品交易会,深受顾客欢迎,积极有效开拓了县内外藤茶产品的营销市场。

  藤茶已成为红河县本那河流域特有的一种生态药茶产业,2019年辐射带动洛恩乡4个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发展藤茶,推广种植面积650亩,受益农户达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其中,投产有收益面积200亩,总产14000公斤,产值56万元。在洛恩乡哈龙村委会,已成立红河县哈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红河县依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党总支+农户+公司”模式发展藤茶产业,探索出了“村集体+承包者+贫困户”的特色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村集体、承包者、贫困户三赢的局面,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