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自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增加林草面积3万余公顷,减少25度以上和15-25度陡坡耕作面积2万余公顷和4646公顷,有效抑制了泥沙流量,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明显下降,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14年种植的部分林木已经开始郁闭成林。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局部地区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目标,使本地长期超负荷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休养生息,在全州逐步建立生态保护屏障。
通过长期的生态保护意识宣传和退耕还林工程的不断深入,我族各地群众思想开始转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此同时,我州把新一轮退耕还林与地方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森林红河”建设,充分发挥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投资较大、扶持时间较长的优势,转变低投入、低产出、广种薄收的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项目实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