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车轮战法” 咬定目标攻坚 ——金平县脱贫攻坚大会战中实行周末及大部分节假日轮岗调休做法
按:金平县在脱贫攻坚大会战中坚持任务导向、目标导向和工作导向,按照州委“四个聚焦”工作要求,紧盯“关键少数”,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有效措施盘活各方因素抓攻坚,确保力量、节奏、力度与任务相适应,做法可行、效果初显。根据州委副书记盛高举到州扶贫办调研时的要求,金平县委、县政府及时报送了推行干部轮岗调休经验做法。1月27日,州委副书记盛高举作出批示:“很好,速发各县市和州级部门”。现予以转载,供各县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州级各部门学习借鉴。为切实解决因周末和节假日休假制度不够明确规范,而导致脱贫攻坚工作力量“三少三多”问题(乡镇休息的少、机关休息的多,扶贫重点部门休息的少、其他部门休息的多,能干事会干事的人休息的少、不会干不愿干的人休息的多),扭转工作机制不顺畅、攻坚力量不集中、干部作风与形势任务不匹配、工作质量效率不高的“四不”被动局面,金平县委在充分征求常委班子成员意见并经会议研究后,探索实施三套“车轮战法”,坚持一切为了高质量脱贫,咬定目标攻坚,注重苦干与巧干相结合,促进提质增效。
一、主要战法
(一)打轮番战不打疲劳战
咬定“2019年底实现67个贫困村、10259户、4261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出列”这个目标,召开“脱贫攻坚大会战 干部作风大转变”誓师大会,立言立行立规矩,把车轮战法的着力点放在持续有效、不间断作战上,做到会师出征、尽锐出战与合理休整、蓄积能量相统一。
一是合理轮岗调休。印发通知规定自2018年11月15日起至全县脱贫摘帽,除中秋节、春节外的所有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县处级领导、县级各部门、13个乡镇及金平农场实行轮岗调休制、AB 角互补机制,领导干部和职工必须保证有一半以上人员在岗在位抓脱贫攻坚工作,彼此配合、相互调剂、轮番上阵,在确保有充足战斗力量、实现工作不间断的同时,杜绝能者多劳、庸者多闲问题,避免干部因过度疲劳而厌战、怠战。
二是盘活攻坚力量。出台《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加强“转非”干部管理,结合实际情况抽调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促进作用发挥,强化考核评定,把在岗履职情况与各单位财政预算挂钩,因疏于管理无故不在岗的,按照涉及人员所占比例缩减单位年度财政预算,并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领导责任,形成管理与使用并重的良性机制,切实解决人才浪费、人浮于事现象。
三是严明军纪军法。明确提出“军令如山、军中无戏言”,除上级明文要求外出参会或培训外,各乡镇、金平农场党政主要领导不能同时离开履职地;实职县处级领导每日行程必须报县委、县政府掌握,以便统筹协调安排工作;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外出必须按规定进行审批报备,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两办”督查室整合力量组建明察暗访组,采取随机抽查、实地查岗等方式,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在岗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纪律规定、作风不严不实、不在岗不履职的,严格按照《金平县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严肃追责问责,
绝不姑息。截至目前,督查抽查83家单位1519人次,核查属实了结26人,给予批评教育、谈话提醒、责令整改6人,以铁的纪律、严的监督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迅速将精神状态和工作节奏调整到“战斗状态”,同时间赛跑,与任务角力,杜绝表态多、调门高,放空炮、落实差。
(二)打精准战不打糊涂战
坚持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保障聚焦干部作风转变的“四个聚焦”,把车轮战法的关键放在精准歼灭上,做到精准聚焦、靶向发力、有的放矢。
一是抓实“网格化”管理。认真落实县市党政正职抓脱贫攻坚工作“十条规定”,起好带头表率作用,在36名实职处级领导分组挂包乡镇和乡镇包干网格管理基础上,进一步明晰部门挂包责任,印发《挂联干部工作责任清单》,对挂联干部也形成网格管理,每个网格囊括5—10名干部的挂联户,指定一名网格长统筹协调网格成员深入开展“村村清、户户清”专项行动,每格成员之间交叉互检,帮助发现问题,并实行问题梳理书面交办制度,挂包部门和乡镇跟踪落实,防止责任推卸、出现空档。
二是全面盘点“底细”。挂联干部每2月遍访贫困户一次,研判脱贫指标完成情况,落实帮扶措施,引导收家治家、清洁家园;指导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和执行落实,加大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力度,帮助抓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在全县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聚焦挂包区域和挂联农户,围绕“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进行对照检查、提出批评建议,通过个人盘点、单位督促落实,从根本上扭转置身事外、力量分散的现状,促进底数清、任务明、措施实。
三是精准提升战力。加大脱贫攻坚一线培养识别选拔干部力度,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唯实唯干、注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提拔5名有信念、敢担当、重落实、善执行、群众认可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按“下”的方式调整5名不胜任现职的主要领导到深度贫困村抓脱贫攻坚工作,正向激励与反向鞭策并举,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并形成有力震慑。出台实施村组干部“以奖代补”考核激励机制,每年预算不低于250万元,对考核为优秀和良好的进行奖补,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在2019年财政预算中大幅增加乡镇工作经费,确保基本运转需要,保证扶贫资金安全。通过添动力、加助力、强保障,持续提升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战斗力。
(三)打点穴战不打盲目战
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把车轮战的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补齐短板、提质增效上,围着问题转、盯着问题改,下大力气减少和避免 “木桶效应”。
一是抓实逐级调度。学习推广运用石屏县“八大战法”和泸西县精准脱贫稳定脱贫自主脱贫经验,从县党政主要领导、县级挂包领导带头,督促各挂钩领导把调研重点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突出档内档外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求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
督、纪委监委的专项监督全面聚焦脱贫攻坚,把调研视察、督查检查、监督问效的重点放在“一户一策、一人一措”的精准落实上,重点抽查挂钩乡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加强督办督导、一线指导、一线督查、一线调度,使调度见人见事、动真碰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大调度情况抽查和纪律问责,倒逼干部真正实起来、动起来。
二是抓紧问题整改。对标省州考核发现问题,重点针对已脱贫住危房、帮扶措施未覆盖、收入不达标、重点户关注不到位等造成错退漏评问题开展大排查、大整改,盯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控辍保学、CD 级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直过民族地区通村公路硬化、沿边交通要道及行政村移动信号和网络信号覆盖等隐患较大的重点难点工作,减量和提质并重,压茬推进问题减量瘦身清零,一户户销号,一村村打歼灭战。
三是抓好点面结合。正确处理点和面、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及时制止造盆景、垒大户、应付检查的项目,注重“由点到面拓展、由面到户覆盖”,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安居扶贫、生态扶贫、精神扶贫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事关脱贫攻坚大局的工作中,明确要求既要抓好“点”,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合理规避风险,确保干一件成一件精一件,又要扩好“面”,不断延伸推广,拓展受益面,扩大覆盖面,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典型引路、整体推进,杜绝数据堆砌、报表筑墙,真正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带进去,力争一户不漏,交叉覆盖,在带贫、益贫、减贫上见真章、出实效,做到面上有规模、点上有效益。
二、实际成效
一是战斗力更强劲。通过“车轮战法”,激活干部打好攻坚大会战的热情,把最大的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上,把最好的资源调度到脱贫攻坚上,把最强的兵力充实到脱贫攻坚上,形成一切聚焦脱贫攻坚、一切服务脱贫攻坚、一切服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提高攻坚战力,提升攻克效率。
二是战果更明显。实施“车轮战法”2个半月以来,7000 余名挂包责任人开展了两轮遍访,走访3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困难问题8000余件,提供物资援助200余万元,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得到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可。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开工2355户、竣工2202户。
三是战场练兵效能更佳。“车轮战法”在确保合理休整的基础上,把脱贫攻坚战场作为锻造过硬本领的“炼钢炉”、能上能下的“试金石”,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上”的舞台和机会,有升迁晋级的渠道;同时,“下”的干部没有一棒子打死,没有贴上任何标签,调整岗位后仍然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效力建功,通过持续“充电”强化学习、改进作风履职尽责,同样有发光出彩的机会,组织上一视同仁,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照样提拔重用。
三、精髓要义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更不是“耗”出来的。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车轮战法”注重解决好置身事外、出工不出力、胡干蛮干“三类突出问题”,致力于集中会师、严明军纪、科学调配、合理休整、苦干巧干,运用好轮番战、精准战、点穴战“三个梯次战术”;处理好调休与轮岗的关系、分工负责与团结协作的关系、坚守底线与追求高线的关系“三个关系”,抓住转变作风与改进方法“两个关键”,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以方法精准推动提质增效,力求积小胜为大胜,力争通过各条战线的捷报频传,一鼓作气打赢整县退出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