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香浸润边疆 用文化凝聚人心——绿春县举办“绿意春晖映边疆民族团结话同心”读书分享会
人间四月,书香四溢。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绿春县戈奎乡虾巴村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团结读书分享会。活动以“绿意春辉映边疆民族团结话同心”为主题,紧扣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培育读书风尚建设文化强国”目标,通过“理论诵读+文艺展演+非遗体验”的创新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基层文化生活,为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注入新活力。
理论诵读:在经典学习中深化思想认同
活动伊始,全体参与者齐声诵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在哈尼山寨的青山绿水间回响,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
绿春县地处云南省红河州西南部,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边境县,哈尼族占比达87.6%。作为哈尼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不仅有国家级非遗《都玛简收》,更有腊姑梯田等2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活动中,当地干部群众结合地域特色,分享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书籍的学习心得,用“边疆语言”解读“国之大者”,让理论学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倍感温暖。”戈奎乡哈鲁村哈尼族村民李然成表示,作为非遗舞蹈“莫蹉蹉”的传承人,他将继续通过文化传承促进民族团结,让哈尼族文化成为联结各民族的纽带。
文艺汇演:在文化交融中增强情感共鸣
午后的阳光洒在虾巴村文化广场上,一场融合多民族元素的文艺汇演精彩上演。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哈尼族、彝族、瑶族群众,用舞蹈《同心共筑中国梦》展现各民族携手奋进的精神风貌;茶艺表演《茶香润边疆》以普洱茶为媒介,传递“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民族团结的深意。”参演的彝族姑娘阿果说,节目中融入了哈尼族的“棕扇舞”、彝族的“烟盒舞”等元素,象征着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互鉴共生。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特别设置了“书香润边”赠书环节。绿春县图书馆向虾巴村捐赠了《习近平著作选读》《哈尼族简史》等图书,并启动“流动书箱”计划,将优质文化资源持续输送到边境村寨。
非遗体验:在传统实践中铸牢共同体意识
活动尾声,手绘染彩蛋、舂糯米粑粑等传统手工体验区热闹非凡。染彩蛋是哈尼族祈福纳祥的传统习俗,参与者用天然植物染料在蛋壳上绘制“民族团结”主题图案;舂糯米粑粑则需要多人协作,寓意“众人齐心,其利断金”。
“这些活动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情感的交融。”来自绿春县民族小学的教师李娜带着学生参与体验,她表示,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内涵。
近年来,绿春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哈尼族“十月年长街古宴”“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等非遗资源,打造了“非遗+旅游”“非遗+教育”等特色品牌。此次活动正是这一思路的延续,通过传统文化体验,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边疆大地生根发芽。
边疆实践:在守边固防中书写团结新篇
绿春县是云南省3个边境县之一,拥有153公里国境线,与越南接壤。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当地始终将“守边固防”与“兴边富民”相结合。活动现场,来自平河镇的护边员李光荣分享了自己和各族群众共同巡边的故事:“我们每天在边境线上巡逻,守护的不仅是国土,更是各民族共同的家园。”
“绿春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也需要发展来巩固。”绿春县分管文化旅游的副县长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开展“书香润边”“非遗进万家”等活动,推动各民族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共富,让边疆地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高地。
从理论学习到文化体验,从文艺展演到实践感悟,这场读书分享会既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动员。绿春县以书香为媒、以文化为桥,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在边疆群众心中具象化、生动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这片绿意盎然的边疆大地上,民族团结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