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 1.大气环境 (1)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应当列入工程建设成本。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应当要求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制定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并列入技术标评标内容。中标人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应当包括招标文件中的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并明确扬尘污染防治责任。 (2)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围挡,围挡底边应当设置防溢基础,不得有泥浆外漏;围挡应安全可靠;围挡高度不应低于1.8m;围挡上部宜设置朝向场内区域的喷雾装置,每组间隔不宜大于4m;围挡立面应保持干净、整洁,宜定时清理;围挡应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和周边行人的安全,且牢固、美观、环保、无破损。 (3)施工现场临时设施、临时道路的设置应科学合理,并应符合安全、消防、节能、环保等有关规定。施工区、材料加工及存放区应与办公区、生活区划分清楚,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施工现场出入口、主要道路必须采用硬化处理措施,尽量做到“永临结合”。宜设置循环通道或贯通的施工道路,其宽度和承载力应满足车辆通行和消防要求:沿施工道路两侧宜通长布设标准化的道路喷淋系统;施工现场辅助临时道路、加工区、施工用材料堆放场、临时停车场地等应采取铺砌块(砖)、焦渣、碎石铺装等固化措施;生活区、办公区地面应进行硬化或绿化,优先使用能重复利用的预制砖、铺砌块等材料;长期存在的废弃物堆场,应当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墙、防尘网或者在废弃物堆场表面植被绿化;施工场区内裸露场地和堆放的土方必须采用防尘网覆盖、绿化或固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现场地表水和地下管沟应排水畅通,场地无积水。严禁将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污水宜沉淀后重复使用;建设单位负责对待建场地裸露地面应进行覆盖,超过3个月的,应当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透水铺装。 (4)施工现场出入口大门内侧场内主道路应按有关规定固定设置车辆自动冲洗设施,包括冲洗平台、冲洗设备、排水沟、沉淀池等。特殊情况及拆除工程施工现场,可采用满足现场冲洗要求的移动式冲洗设备;车辆冲洗应有专人负责并填写台账。确保车辆外部、底盘、轮胎处不得粘有污物和泥土,施工工地大门外车辆出口路面上不应有明显的泥印和泥浆水,以及砂石、灰土等易扬尘材料;车辆冲洗宜采用循环用水,设置分级沉淀池,沉淀池应做防渗处理,污水不得直接排放,沉淀池、排水沟中积存的污泥应定期清理;冲洗装置应从工程开工之日起设置,并保留至工程竣工,对损坏的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使用。 (5)砂石等散体材料应设置围挡,集中、分类堆放,并采取防尘网覆盖或其他防尘措施;水泥、粉煤灰、灰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进行密闭存放或设置围挡进行封闭、覆盖,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抑尘措施;现场搅拌机、砂浆罐必须设置防尘降噪棚,棚体需封闭,棚内应采取有效防尘措施;严禁在施工现场围挡外堆放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场内装卸、搬运易扬尘材料应遮盖、封闭或洒水;施工现场土方堆放时,应采取覆盖防尘网、绿化等防尘措施,并定时洒水,还应做到土方堆放高度不宜超过相邻围挡、使用土方时禁止将所有遮盖的防尘网全部打开、雨季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随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或市政雨水管道。 (6)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处置”的原则;施工单位应当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浪费,减少渣与建筑垃圾的产出量;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必要时建立密闭式垃圾站;楼层内清理施工垃圾,应采取先洒水降尘后清扫的作业方法,并使用密闭式专用垃圾通道(管道)或袋装清运;施工现场内严禁随意丢弃和焚烧各类废弃物;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48小时的,则应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并采取下列措施:①覆盖防尘布、防尘网;②定期喷洒抑尘剂;③定期洒水压尘;④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建筑垃圾和土方运输车辆运输中必须采取密闭措施,切实达到无外露、无遗撒、无高尖、无扬尘的要求,按规定的时间、地点、线路运输和装卸;外运泥浆应使用具有吸排性能的密封罐车。 2.地表水环境(1)搅拌作业时需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排入沉淀池内,经沉淀处理后方可排入区域污水管网或进行回收利用,用于洒水降尘。 (2)在施工场地四周设置集水沟,收集施工现场排放的混凝土养护水、渗漏水等建筑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抑尘。 (3)施工机械定点冲洗,并在冲洗场地内设置集水沟和简易有效的除油池,将机械冲洗等含油废水进行收集、除油处理回用,不得排入附近水体。 (4)施工现场的所有临时废水收集设施、处理设施均需采取防漏隔渗措施。 (5)水泥、黄沙、石灰类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防雨淋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中抛洒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 (6)施工现场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对施工期废污水,按其不同的性质,分类收集;对施工活动进行科学管理,禁止不经过任何处理就将施工废水排入外环境,防止对周围的水体产生不利影响。 (7)管道试压废水待试验结束后,移除堵头,其管道内废水可通过废水桶临时收集,循环使用,废水不外排。待所有管道密封性检验结束后,其检验废水可作为砼养护用水或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其废水不外排。 (8)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附近市政污水管网,不得随意外排。 3.声环境 在施工期间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以控制施工作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1)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将高噪声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严格限制在6:00—12:00,14:00—22:00。原则上禁止夜间施工,严禁高噪声设备在作息时间(中午或夜间)作业。 (2)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噪声低的施工方法,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 (3)作业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蔽。 (4)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运输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控制鸣笛。 (5)对渣土等运输车辆加强管理,途经敏感点时应限速、禁鸣。 4.固体废物 (1)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确保垃圾渗滤液不外溢,每天由清洁员清理,集中送至指定堆放点。 (2)尽量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施工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建筑垃圾在指定的堆放点存放,并及时送城市垃圾填埋场。 (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钢材、金属、未加工木料、瓦楞板纸等可回收材料拟进行现场分类、收集,定期外售至废品回收站。 (4)建设、施工单位,应在申办建设工程审批手续的同时,持相关资料向辖区建筑垃圾、渣土管理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排放处置计划,不得将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 (5)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处置作业,应当遵循市容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对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处置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车辆应有防洒落、飘扬、滴漏的措施,实行密闭加盖,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和其他浑浊废弃物外运处置,应用专用车辆运输。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和时间,由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定。车辆运输应按规定的运输路线和时间运行,运输途中不得乱倒。 (6)建设项目有部分渣土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运输到环卫部门指定的堆场,堆场按照统一标准和材料规范覆盖,堆放整齐有序,不得裸露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项目施工场地需设置临时性渣土堆场,在施工及暂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建设项目土石方开挖时,要求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土石分区堆放,以便回填利用;开挖地基临时堆放时,要求将易产生水土流失的表层土堆放在场地中间,开挖产生的块石堆放在其周围,起临时拦挡作用。②对于易流失地段,可采用编织袋装料砌挡墙临时拦挡。弃渣堆放时,应先拦后弃。③加强施工管理,要求工程开挖土方临时堆放时需采取必要拦挡及排水措施,严禁开挖土方乱堆乱放。 5.生态环境 (1)对植被的影响及减缓措施项目建设区现状为建水县圣启旺硫酸有限责任公司空闲地,周边植被主要为阔叶乔木、杂草。区域内动植物种类稀少,生物多样性差。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会影响周边农作物的生长。施工场地灰土拌合、填挖土方等作业在气候干燥且来往运输车辆较频繁时,扬尘污染比较大。扬尘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细小的尘粒可能堵塞植物叶片的呼吸孔,或覆盖于叶表面影响叶绿素对太阳光的吸收,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最终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但这些影响具有时间阶段性,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逐渐消失。 (2)对动物的影响及减缓措施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施工噪声、扬尘、固废等污染物,并伴随占用土地、破坏动物栖息地环境等行为。项目建设区现状为建水县圣启旺硫酸有限责任公司空闲地,周边人为活动频繁,适宜动物活动的生境十分有限,现场踏勘期间未发现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据文献记载项目所在区域内无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布,仅有少量常见的小型爬行动物和鸟类,因此项目建设对周边动物的影响不大。 (3)水土流失减缓措施项目施工期间,由于地表开挖,导致土壤裸露、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为减少施工场地水土流失量,施工单位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强降雨来临前做好预防工作。②工程施工分区进行,避免全面铺开,缩短单项工期,减少开挖裸露面。③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开挖裸露面应设置防护措施,尽量缩短裸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 (4)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本项目现状为建水县圣启旺硫酸有限责任公司空闲地,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占用生态红线。本项目建成后,土地利用现状与项目建设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土地的经济价值及环境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对地方经济、环境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运营期 1.大气环境 加强硫酸储罐的维护保养;采用高液位储存;定期检查罐的密封情况;收料时,采用大流量,使物料来不及大量蒸发;发料时,采用小流量,避免呼吸阀吸入空气过快造成发料终了时的回逆呼出;在人工检查时应注意时机,减少蒸发;设置1台酸雾吸收器及15m高排气筒;分装车间,密闭分装,设置集气罩,收集分装酸雾经酸雾吸收器处理达标排放等控制措施,因此硫酸雾排放量很小,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可接受。 2.地表水环境 (1)生活污水经三格化粪池处理后晴天回用于厂区绿化,雨天暂存在三格化粪池回水池待晴天回用,不外排。 (2)软水制备废水全部回用于场地清扫、冲厕用水及绿化不外排。 (3)初期雨水经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沉淀中和达标后回用于场地清洗,不外排。 (4)冷却水经冷却塔冷却,循环使用不外排。 (5)硫酸雾喷淋吸收废水,全部回用于浓硫酸稀释,不外排。 3.声环境 各类泵机采取基础减震,厂界设置围墙围挡。 4.固体废物 (1)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送至周边居民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2)过滤材料及离子交换树脂更换由厂家定期进行,产生的废过滤材料及废离子交换树脂由厂家回收。 (3)清罐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清出的酸渣不在区内贮存,由该单位危险废物运输车当场清运进行贮存或处理,不在场区贮存。 (4)产生的废矿物油在危险废物贮存间暂存后,定期外委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5.土壤及地下水环境 建设单位按要求对项目各区域进行分区防渗。 6.环境风险分析 (1)4个硫酸储罐,3用1备(备用应急储罐),备用应急储罐严禁占用,用于收集泄漏容器剩余硫酸。 (2)在初期雨水收集池边设置200m3事故应急池,用于收集消防废水、除储罐区外的其他泄漏硫酸,事故应急池进行防腐防渗处理。 (3)本项目在储罐区设置容积为139.75m3的围堰。地面采用黏土铺地,再在上层铺设水泥进行硬化,并铺设环氧树脂防腐防渗;通过上述措施可使重点污染区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10-7cm/s。 (4)建立企业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一旦发生风险事故,能及时报告、及时响应。 (5)全厂应建立有效的厂区内外环保应急隔离系统,厂区内部雨污水做好完全分流,并设置单一的雨、污水排放口,在污水排放口和雨水排放口末端设置应急闸门或阀门,闸门附近备好排水泵或临时污水输送设备,且落实专人管理,将废水收集,禁止污染物外排环境。在日常生产中应保持车间导流沟的畅通,满足事故废水及初期雨水收集的要求。 (6)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