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3-3856518、0873-3197054 (州政务服务中心1楼C区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区 C11号生态环境综合窗口 )
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蒙自市观澜路中段红河州生态环境局科技与规划科(核与辐射环境管理科)
传真: 0873-3856518
项目名称 | 冲子光伏电站220kV送出工程 | 建设地点 |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 | 建设单位 | 宏桥开远新能源有限公司 |
环评文件类型 | 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源典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项目概况 |
本项目为220kV输电线路建设工程,项目起点为冲子光伏电站220kV升压站,止于500kV红河变电站,线路全长34km,共设塔基90基(本次新建88基;依托500kV红河变出线一侧原有塔杆2基),其中,耐张角钢塔35基,直线塔55基。采用单双回路架设(其中N89塔基为共用现有双回塔基,其余均为单回塔);导线型号为2×JNRLH1/LB20A-400/50铝包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地线型号为架设两根2根24芯截面为100mm⟡的OPGW光缆,光缆纤芯型号为G.652D型。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施工期本项目的施工为冲子光伏电站220kV送出工程塔基的设置和输电线路架设。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为塔基和临时施工场地的建设对土地利用、植被和植物、动物等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对环境的影响。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本工程建设用地分为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永久性用地为塔基基础占地;临时用地包括:塔基施工场地、牵张场地、跨越施工区、施工道路区,占地类型为林地3580m2、草地2520m2、耕地1480.5m2及其他土地840m2(荒地、机耕道)。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420.5m2,其中,永久占地4760.5m2,临时占地3660m2。塔基施工将对占用范围内的草地、林地将造成临时破坏影响,施工结束后除塔基基础占地外,其他土地可以恢复种植作物、树木和灌丛,本工程永久占地面积较小,线路全部采用跨树设计,仅对超高树木进行修枝,对树木影响很小。沿线植被均为当地常见物种,分布广泛,占地范围较小且属于间隔式占地,因此,项目占地对土地利用的改变影响较小。2.对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分析本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均会对当地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永久占地将会改变原有地貌,扰动破坏部分区域植物生境。根据路径方案和现场调查本项目沿线地形主要为山地,林木主要为云南松林、灌木丛及草本植物。线路对植被的影响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塔基永久占地改变原土地利用性质,原有植被将遭到破坏;二是周边由于施工活动将对地表植被产生干扰,如放线将导致植被践踏,灌木和乔木等物种枝条被折断、叶片脱落等。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区域植被的影响和预防措施如下:线路路径选择时已尽量避让林木密集区,塔基尽量选择在林木较稀疏地带,在设计时对必须经过的森林密集区将尽量考虑采用高塔进行跨越,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削枝(跨越乔木林按自然生长高度20m考虑)。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础上,仅对无法避让位于塔基处的树木进行砍伐。本项目塔基呈点状分散布置,不会连续占用草地、灌丛,也不会造成大面积草地、灌丛植被破坏。被占压的植物多数是当地以及滇中地区乃至云南省常见的种,如马桑、细柄草、白茅、火棘、毛蕨菜、紫茎泽兰等。这些常见植物在项目区分布广,其部分个体会随着工程建设而消失,但是,由于它们基本是广布种,甚至是阳性杂草,分布广泛,加上受影响的个体较少,没有一个物种种群结构会因此受到显著的影响。因此,该工程建设对植物种类的影响不大。3.对动物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在施工建设时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周边动物产生一定影响,但动物有趋利避害性。施工期,影响区域内动物将迁移至附近适宜生境生存;待施工结束,施工活动影响消失,植被逐步恢复后,动物将逐渐回迁。施工期,将加强作业人员及施工活动的管理,严禁捕杀、围猎野生动物,特别应加强对3种保护动物的宣传和保护,杜绝猎杀保护动物。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的建设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4.对生态保护红线、公益林、基本农田的影响(1)根据开远市自然资源局查询文件,本项目塔基、输电线路均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2)本工程线路跨越生态保护红线区为开远市大庄回族乡北面一段,共分4个跨越档跨越,跨越总长度730m(N39-N40:36m,N40-N41:165m,N42-N43:240m,N44-N45:289m),其余线路均避开了生态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无新增的临时、永久占地,不在生态红线内设施工营地等。输电线路经过生态保护红线区时,采取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选择影响较小区域通过,最大限度减少占地和林木砍伐。根据生态调查,项目涉及生态红线区的植被类型具有较强次生性,植物物种均为常见物种,因而项目建设对该区域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影响都十分有限,不会改变区域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3)根据项目林地可研报告,本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0.1465 hm2)和省级公益林(1.1258hm2),其中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均为临时占用;占用省级公益林中有1.0815hm2为临时占用,0.0443hm2为永久占用;按照林地类别区分,国家二级公益林地面积0.1465hm2(乔木林地面积0.1207hm2;一般灌木林地面积0.0244hm2;其他林地面积0.0014hm2);省级公益林地面积1.1258hm2(乔木林地面积0.7891hm2;一般灌木林地面积0.2392hm2;其他林地面积0.0975hm2)。根据生态红线查询结果,本项目占用公益林未纳入生态红线范围。项目涉及的国家二级公益林和省级生态公益林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和环境保护,项目占用公益林面积占生态公益林总面积比例较小,且本工程仅塔基及施工区零星占用,不会损害公益林主导生态功能的持续发挥,对生态公益林整体生态服务能力影响不大,本工程占用公益林地需按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7〕34号)及《云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云林规〔2019〕2号)相关要求办理使用林地和林木采伐手续,方可占用。项目占用公益林大部分为临时占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对公益林生态功能影响不大。5.施工废气、废水、噪声及施工固废的环境影响施工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本项目土建工程量不大,工期较短,加之施工过程中采取洒水抑尘降尘、拦挡、苫盖等措施后,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施工废水收集沉淀后回用,不外排;施工人员施工期间食宿自行解决,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居民点污水处理设施处置;施工设备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将较强的噪声源尽量设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距居民点较近的施工场地设立围挡进行隔绝降噪等措施,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噪声对敏感目标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固废主要包括弃土石、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本项目开挖土石方量较小全部用于回填,无弃土石;生活垃圾收集后清运至生活垃圾收集点;建筑垃圾经分类收集后,不能再利用的清运至有关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二)运营期1.电磁环境影响根据预测可知:本项目新建220kV架空线路下相导线与非居民区地面的最低距离为6.5m时,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地面1.5m高度工频电场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10kV/m的限值要求;与居民区地面的最低距离为7.5m时,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超标(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根据抬高导线预测结果,导线抬高至9m时,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和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因此,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必须按照对地面距离不小于9m进行建设。2.声环境影响噪声源主要来源于输送线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根据类比监测结果,线路周边噪声水平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不明显,说明监测值主要受背景噪声影响,输电线路的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噪声的贡献很小,基本不构成增量贡献,对当地环境噪声水平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可以预测本项目新建220kV架空线路投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也很小,线路沿线声环境能够满足相关标准限值要求。3.地表水环境影响本项目输电线路投运后无废污水产生,不会对沿线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4.固体废物的影响及处置措施本输电线路项目运行期间,对线路的维护会对沿线超高树枝进行修剪,修剪后的树枝就近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绝缘子等配件以及其他设备定期进行检修和更换,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旧设备、材料等,这些废弃物经现场检修人员检修完毕后及时带走交给原供应商回收处置,不在现场进行存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5、环境风险项目输电线路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为线路设备运行过程中受损,引发线路短路放电可能造成的火灾,以及引发新的环境灾害。本线路设计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计,并设置了继电保护装置,当出现倒塔和短路时能及时断电(0.1秒以内),可避免倒塔和短路时由于线路通电对当地环境产生危害。项目环境风险可控。综上,只要建设单位按照本报告提出的环境管理措施实施,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范围较小,环境风险可接受。 |
公众参与情况 |
无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 |
|
拟审批意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