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13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013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一、污染物排放状况
(一)工业污染物排放状况
1.废气
2013年,全州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299.48亿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4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75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为3.08万吨。
2.废水
全州工业废水排放量2801.89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71万吨,氨氮833吨,石油类14吨,挥发酚654千克,氰化物129千克,砷113千克,铅27千克。
3.固体废物
全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535.81万吨,综合利用量1008.03万吨(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27.83万吨),处置量515.68万吨(处置往年贮存量0.05万吨),贮存量1039.98万吨。全州危险废物产生量20.32万吨,综合利用量9.33万吨(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29万吨),处置量6.25万吨(处置往年贮存量0.01万吨),贮存量6.04万吨。
(二)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1.生活污水
全州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7792.31万吨,其中实现处理的污水量4935.05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63.33%。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8474吨,去除量9523吨,氨氮排放量4565吨,去除量1581吨。
2.生活废气
全州城镇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为1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70吨,烟尘排放量315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310吨。
3.生活垃圾
全州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量52.84万吨,生活垃圾处理率100%,无害化处理率95.72%。
(三)机动车污染排放情况
全州机动车保有量88.43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30.6万辆。机动车一氧化碳排放量12.8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92万吨,碳氢化合物排放量1.73万吨,总颗粒物排放量0.14万吨。
(四)农村面源污染情况
1.农业污染排放情况
全州农业污染源主要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农业污染排放情况为:化学需氧量7691吨,总氮6952吨,总磷713吨,氨氮1089吨。
2.化肥、农药、地膜使用情况
全州使用化肥68.42万吨,其中:氮肥28.91万吨,磷肥17.06万吨,钾肥6.81万吨,复合肥16.83万吨。使用农药2030吨。使用农用地膜977吨。
二、环境质量状况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1.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
2013年,红河州境内南盘江水系、元江(红河)水系14条主要河流的29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为:水质优符合Ⅱ类标准的断面5个,占17.2%;水质良好符合Ⅲ类标准的断面10个,占34.5%;水质受轻度污染符合Ⅳ类标准的断面6个,占20.7%;水质受中度污染符合Ⅴ类标准的断面4个,占13.8%;水质受重度污染劣于Ⅴ类标准的断面4个,占13.8%。根据《红河州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的要求,14条河流的29个断面中,水功能达标的断面有20个,占69.0%,其中:Ⅲ类水环境功能区达标断面13个;Ⅳ类水环境功能区达标断面7个。
2.湖泊(水库)水环境质量
全州开展湖泊(水库)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有:异龙湖、长桥海、南湖、大屯海、个旧湖、北坡水库和三角海共7个。监测结果为: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0个;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3个,占42.9%;水质符合Ⅴ类标准的0个;水质类别超过Ⅴ类标准的4个,占57.1%。按《红河州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的要求,7个湖泊(水库)均未达到相应的功能要求。影响湖泊(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氮、总磷等。
(二)主要城市环境质量
1.城镇饮用水主要水源地水质状况
全州常年开展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的有:五里冲水库、菲白水库、牛坝荒水库、白云水库、兴龙水库、坝堵寨露头泉水、南洞河共7个。监测结果为:水质符合I-Ⅱ类标准的2个;符合Ⅲ类标准的5个。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主要是总氮。
2.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全州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县市有:蒙自市、开远市、个旧市和河口县。其中:蒙自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浓度值符合二级标准;个旧市、开远市和河口县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浓度值符合三级标准。
3.降水和酸雨
全州开展降水和酸雨监测的有:蒙自市、开远市和个旧市。其中:蒙自市市区降水pH平均值6.25,全年无酸雨出现。个旧市市区降水pH平均值5.92,酸雨出现频率22.7%,酸雨pH平均值4.19。开远市市区降水pH平均值为7.13,全年无酸雨出现。
4.声环境质量
(1)区域环境噪声质量
全州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有:蒙自市、开远市和个旧市。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55.8分贝、51.5分贝和52.5分贝。蒙自市、个旧市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49.1分贝、45.6分贝。主要噪声源是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
(2)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
全州开展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监测的有:蒙自市、开远市和个旧市。三个城市各类功能区昼夜等效声级年均值达到相应功能区噪声标准要求,瞬间值偶有超标。蒙自市昼间达标率86.9%,夜间达标率83.8%;开远市昼间达标率98.7%,夜间达标率94.8%;个旧市昼间达标率94.2%,夜间达标率68.0%。
(3)道路交通环境噪声
全州开展道路交通环境噪声监测的有:蒙自市、开远市和个旧市。其中:蒙自市道路交通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只有一个路段昼间超过70分贝,占2.1%;开远市道路交通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超过70分贝的路段占6.4%;个旧市道路交通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超过70分贝的路段占36.1%。
5.辐射环境
2013年,全州共有271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其中:放射源使用单位33家共132枚(Ⅳ类84枚、Ⅴ类48枚);非密封性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4个;射线装置使用单位238家(含同时使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1家)共377台(在用Ⅱ类21台、Ⅲ类235台,闲置、停用、报废共121台)。
三、生态环境状况
(一)森林、植被
2013年,全州森林覆盖率为45%(含灌木林)。人工造林面积53.3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1.18万亩,防护林面积3万亩,石漠化治理面积6.05万亩。2009年至2013年完成封山育林累计96.61万亩,(其中当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9.32万亩);天然林管护面积222万亩。
(二)耕地
全州有耕地面积263948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约1.16亩。
(三)石漠化状况
全州有石漠化面积5929.9平方公里,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2444.2平方公里,占石漠化面积的41.2%;中度石漠化面积2430.1平方公里,占石漠化面积的40.9%;轻度石漠化面积1055.7平方公里,占石漠化面积的17.9%。石漠化面积占岩溶面积的48.4%,占全州面积的18%。2013年,治理岩溶面积274.87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60.19平方公里,其中:封山育林13.36万亩,人工造林5.99万亩,草地建设0.11万亩,棚圈建设1.7644万平方米,坡改梯0.12万亩,排灌沟渠27.94公里,沉沙池105口,蓄水池、水窖123个,田间生产道路8.1公里,输水管10.07公里,总投资7075.58万元,其中:中央5600万元,地方配套1457.58万元。
(四)湿地资源
全州湿地资源总面积13011公顷。
(五)水土流失及水土流失治理
全州水土流失面积13344.31平方公里,占全州面积的41.47%。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97平方公里,约占全州水土流失面积的1.63%,占年度计划的103.3%,其中完成种植水土保持林0.49万公顷,经济果木林0.40万公顷,种草302公顷,封禁治理0.82万公顷,保土耕作等0.25万公顷。兴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4127座(口),完成土石方量158.04万方。新实施生态修复面积585.64平方公里。
(六)自然保护区及生物物种
全州已建成各类保护区16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3个,省级保护区3个,州级保护区3个,县市级保护区7个,总面积276647.4公顷,占全州面积的8.4%。全州有热带、亚热带各种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显著,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境内生存有野生种子植物229科1530属5667种,野生脊椎动物690种,其中:国家和省级保护植物82种,保护动物102种。
四、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2013年,为确保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州人民政府与13县市人民政府、州直4个部门及27家重点减排企业签订了红河州2013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制定了《红河州2013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计划》、《红河州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红河州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察方案》、《红河州2013年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方案》和《红河州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三大体系”建设,细化和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了污染减排工作顺利实施。全州97个重点减排项目按目标责任要求顺利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9家国控重点考核企业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安装率达到100%,实现了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75%以上,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80%以上,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
(二)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
继续强力推进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2013年红河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对纳入国家规划中的重点重金属排放企业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完成“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2013年度计划项目,重金属污染整治取得了阶段性实效。个旧市卡房大沟、倘甸双河两个出个旧市境监测断面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红河出境河口县医院监测断面、南盘江出州境江边桥监测断面实现了长期稳定达标,金平藤条江那发出境监测断面已实现达标。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防控区(个旧市、金平县)和非重点防控区(蒙自市、元阳县)顺利通过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中期考核工作。拆除涉重非法违规企业11户,铅酸蓄电池非法拆解企业15户,停产整治涉重金属企业19户。
(三)异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
组织召开了异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推进会、异龙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对异龙湖流域重点污染源及重点工程进行了督查。通过不断地调研、督查、推进,异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异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涉及八个方面,共计34个项目,规划总投资10.05亿元。目前,34个规划项目已完工项目3个,调试项目3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0个,在建项目16个,尚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2个,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沼气池建设工程、异龙湖流域生态林建设工程三项工程顺利完工;豆制品加工园区建设工程(续建)、异龙湖补输水体系建设工程、异龙湖干涸底泥快速清除及资源化利用工程3个项目正在进行调试;16项在建项目工程进展顺利;清除底泥232.8万立方米,去除污染底泥中总氮4955吨,总磷686吨,有机质约24万吨,增加湖泊容积232.8万立方米;异龙湖截污治理工程建设正在推进,城市管网雨污分流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沿湖12个村落环境整治任务已完成7个;异龙湖提水补水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组织开展了“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中期评估工作,完成了《异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对规划实施的34个项目进行适当调整;编制完成了《红河州异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系统、科学推进异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四)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注重抓好源头管理,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控制闸”作用,始终遵循起点高、消耗低、污染小的原则,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及落后淘汰的项目向我州转移,对于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建设。2013年是全州开展“服务基层年、项目落地年、作风转变年”活动年,全州环保部门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在监管中优化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监管。共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170项(环境影响报告书46项,报告表89项,登记表35项),环评执行率100%。完成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55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48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率100%。积极配合省环保厅完成38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审工作。出具建设项目执行环境标准确认函57项。红河州环境工程管理中心对233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环评技术评估,出具评估意见198个,环评文件受理率达到100%。
(五)生态环境保护
组织开展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和13县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启动了红河州生物多样性方案编制工作。开展上报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入库工作,推进“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环保行动,共上报环保部项目库1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卓有成效,制定了《红河州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红河州矿山污染防治规划》和《红河州州级生态村建设管理规定》,全州现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20个,州级生态村199个。
(六)环境执法与环境监管
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2013年度全州累计出动环保执法人员20598人次,进行现场监督检查6866次,其中:污染防治设施现场检查5798次,建设项目现场检查236次,限期治理项目现场检查93次,排污许可证现场检查361次,其它监察378次。对5项环境违法违规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在严格环境管理的同时,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积极畅通环境监督渠道(13县市环境监察机构均开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并保持24小时畅通),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合法权益。2013年,全州接到“12369”投诉件203件,办结203件,办结率100%。上线红河州人民广播电台“红河热线”栏目向群众解答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倾听人民群众对我州环保工作相关意见。全年全州共受理环境投诉案件426件,办结426件,办结率100%。认真执行《排污费征收条例》,全州共组织征收入库排污费3651万元。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党代表建议共12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2013年,全州行政处罚共180件,罚款金额233万元,无行政复议案件。
(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载体,通过报道环境保护工作动态、制作户外公益广告、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紧紧围绕污染减排、重金属整治、生态建设等中心工作,加大对环保工作、法律法规、先进典型等的宣传力度,整合社会力量支持参与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环境教育基地的创建工作。全年共采编环境新闻稿件并在红河州环保局信息网站发布稿616条,其中:环保部网站采用6条,云南省环保厅网站采用552条。认真完成《中国环境报》地州专版组稿任务工作。加强与《红河日报》的合作,以专版的形式发布我州建设“美丽家园”环保行动工作情况。认真组织完成上线红河人民广播电台“红河热线”和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环保之声”节目。认真完成户外4块大型环保公益广告的制作宣传。继续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的创建活动。开远市羊街乡红土小学、开远市乐白道中心校卧龙邑小学、建水县第二中学等3所学校被命名为第七批省级绿色学校;个旧市三0八队社区、建水县临安镇北山社区等4个社区被命名为第五批省级绿色社区;屏边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命名为第三批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各级环保部门结合“6·5”世界环境日主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和我国确定的“同呼吸共奋斗”这两个宣传主题,在蒙自市南湖广场举行“6·5”世界环境日广场宣传活动,展出七彩云南·生态红河环境保护行动成就展板37块,设立宣传咨询服务台6个,为群众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认真热心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环境问题,发放环保宣传册2000余册、环保袋30000余个。
红河州环境保护局
201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