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会现场
7月12日上午,“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安红河建设专场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红梅主持新闻发布会
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刘红梅: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平安红河建设专场发布会。
近年来,红河州政法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州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固边境、促发展,积极投身平安红河法治红河建设,在奋力推动红河高质量跨越发展中展现政法担当。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政法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红河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红河州委政法委员会常务副书记佘建军先生
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盛先生
红河州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余淑瑾女士
红河州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关兴全先生
红河州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孔跃光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有关新闻单位、驻州新闻单位、州级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另外,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还有中共红河州委政法委、州法院、州检察院、州公安局、州司法局等政法单位的领导。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中共红河州委政法委的领导作新闻发布;二是媒体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中共红河州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佘建军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红河州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佘建军先生发布新闻
中共红河州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佘建军:
女生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我们满怀豪情,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很高兴在这里分享平安红河建设十年来取得的成效。
首先,我代表红河州委政法委、州委平安办衷心感谢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们,衷心感谢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参与平安红河建设的全州各族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四项职责任务,坚决落实州委、州政府部署要求,全力以赴防风险、护稳定、保安全、促发展,高质量推进平安红河、法治红河建设,实现了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边境更安稳的良好局面。
一、社会治安隐患整治深入
十年来,我们紧盯群众关心、关切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开展校园安全、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零星贩毒和收戒吸毒人员等集中攻坚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构建起多部门联动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形成全方位打击整治电信诈骗、毒品等突出违法犯罪的“责任链”,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州刑事案件立案数从2012年的2.8万起下降至2021年的2万起,命案发案数2021年比2012年下降了80%。我们紧盯群众最痛恨的问题,全力推动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深化社会治安、自然资源、边境管理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依法打掉了一批欺压百姓、欺行霸市、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的黑恶势力,查处了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黑恶违法犯罪案件,惩治了一批涉黑涉恶腐败分子和黑恶势力“保护伞”,社会环境得到净化,基层政权得到夯实,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全州共打掉黑社会犯罪组织18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5个、恶势力犯罪团伙38个,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358件,处理443人,移送司法机关72人,查、扣涉案资产约9.87亿元,判处犯罪分子1593人。
二、矛盾纠纷化解及时有效
十年来,我们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推进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攻坚行动,从源头消除“民转刑”“刑转命”问题。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行业专业调解联动机制建设,及时有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企业厂矿,打造了多元解纷“红河模式”,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坚定不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重大事项决策合民心、顺民意。着力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职能作用,通过党政领导包案、接访下访,以点带面推动信访问题成批解决。近年来,全州各级调解组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年均化解矛盾纠纷近3万件,真正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
三、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有力
十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在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上担当尽责,对标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重点物品、重点场所、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强化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寄递物流、消防安全、矿山采掘等安全隐患常态化治理,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整合各部门资源,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和帮扶力度,全力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合法权益。常态化抓好应急演练和队伍培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持续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全面排查校园安全隐患,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护校安园工作深得民心。围绕“管得住、矫正好”的目标要求,抓实社区矫正工作,积极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泸西县成为西部地区首家通过部级验收的先进典型,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强边固防工作扎实推进
坚定不移强化边境管控,出台严管严控边境十条措施,统一布局防控卡点、全面优化“三防”设施,构建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直接调度指挥一线力量和巡逻打处一体化模式,有力确保边境稳定。深入推进边境地区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宣传、防疫知识普及和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走私、跨境赌博、偷越国边境等违法犯罪活动,成功创建一批强边固防典型示范村。坚定不移推进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各级政法干警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落细落实设卡查验、封控管理、区域协查、巡逻巡查等各项措施,织密“人员底数清、活动轨迹明、动态可追溯”的网格化疫情防控网,全力阻断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实现了边境安全、边疆稳固。
五、社会治理基础更加夯实
十年来,我们紧扣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作用,着力构建州、县、乡、村、组五级书记抓治理的工作格局,推动弥勒市、泸西县白水镇、蒙自市青云社区等地先行先试、典型带动,探索党建引领“一网统管”、五级网格化治理、科技赋能社会治理等有益经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成效初显。着力探索社会治理智能化路径,依托“雪亮工程”建设整合视频监控5.8万余路,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全时可用的目标。着力推动政法力量沉到基层、扎在一线,配齐配强137个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推进四级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体化运行,围绕“多网合一”精密划分网格53862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以“先进平安县市”、“平安乡镇”、“无发案村”、“无诉讼村”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健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工作机制,在全州组建21150人“平安网格志愿者”队伍,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有效激发群众自治的活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逐年提升。2021年全州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达95.75%,蒙自市、屏边县、红河县获得省级“先进平安县”称号。
六、法治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十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法治轨道上加快推进平安红河建设,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科学立法上,充分用好民族自治州地方立法权,依法颁布实施《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等一批事关全州法治建设和平安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为改革发展、社会治理、平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在严格执法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权责法定、公正严明,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在公正司法上,认真落实执法司法责任制,执行“三个规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充分彰显惩恶扬善的司法功能和司法权威。在全民守法中,全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普法工作,营造了知法、守法、遵法、用法的法治环境。在司法改革中,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化落实,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改革得到推进,诉源治理有力有效,“执行难”问题逐步探索攻坚,执法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健全执法司法平等保护机制,深入开展打击涉税、涉烟、传销、非法集资、高利放贷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碍企业生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显现。在推进政法公共服务中,健全完善诉讼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制度,着力打造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法律服务,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2021年人民群众对全州法治建设综合满意率达97.53%,对政法队伍执法满意率达95.84%。
七、政法队伍素质明显增强
我们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州7000余名政法干警接受革命性锻造,实现了激浊扬清、铸魂扬威。抓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选树先进典型209人,在全社会弘扬了红河政法队伍的新风正气。抓实思想政治建设,围绕“担当实干、争先跨越”大讨论活动,筑牢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抓实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巩固深化正风肃纪反腐成果,持续释放“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强烈信号,坚决清除踩“红线”、越“底线”、碰“高压线”的违纪违法行为,严格落实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健全正风肃纪长效机制,“政法铁军”形象持续向好。
刘红梅:
感谢佘建军先生的发布。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红河州法院近年来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下一步,就全州各有关部门如何加强联动,进一步合力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向纵深发展,红河州法院有哪些措施和建议?
请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盛先生作答:

谢谢这位媒体记者朋友的提问!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州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实施省级和州级相关法规,用多元解纷的实际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树牢全局观念,理顺制度机制。坚持末端处理与前端治理相结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健全纠纷源头治理、稳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将预防矛盾纠纷贯穿于重大决策、行政执法、司法诉讼等过程。充分发挥和解、调解、仲裁、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诉讼之间的联动作用,有效破解协调配合不到位、分流渠道不通畅、责任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第二,突出工作重点,保稳定促发展。紧盯容易产生矛盾纠纷的重点行业领域,督促主管部门履行化解责任,标本兼治各行各业的潜在矛盾风险隐患。紧盯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家庭、婚恋、邻里等纠纷,加大源头预防、滚动排查和多元化解力度,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推动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创新发展,织密矛盾纠纷排查及多元化解基层网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第三,狠抓责任落实,巩固深化工作合力。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落实领导包案和主动接访,完善责任督导和追究制度。推进县、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一线指挥平台作用,统筹整合资源力量,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合力。建设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以“互联网+纠纷化解”形式,实现矛盾纠纷网上流转、网上立案、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等,打造“线上+线下”“现场+远程”以及“分、调、裁”有机对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
回答完毕,感谢您的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今年是检察机关全面开展公益诉讼5周年,请问公益诉讼检察作为检察机关“四大检察”职能之一,在服务保障平安红河建设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红河州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余淑瑾女士作答:

非常感谢这位媒体记者朋友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孕育诞生的、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改革举措。去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首次将“四大检察”写入中共中央文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具体要求。今年是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先行开展7周年、全面推开5周年。红河州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确定的试点地区,2015年消除了公益诉讼办案空白,2016年提起全州首例公益诉讼,2019年提起全省首例英烈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
2018年6月以来,全州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立案3360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090件,提起诉讼72件。我们办理的7件公益诉讼案件入选最高检“千案展示”;办理的泸西洗葱厂、制冰厂污染环境系列案既回应代表关切、群众关注,又促进该县小香葱产业规范发展;阳某某三人污染环境刑附民公益诉讼案入选“云南省2019年度环境资源十大典型案例”;王某某、熊某某侵害烈士名誉案获评“全省公益诉讼典型案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们探索了对因支持公益保护生活困难的杨某某进行司法救助,传递检察温度,让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我们还以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为样本,制播8期专题微视频在抖音、微信等平台发布,点击率超过20万次。在全州两级检察人员共同努力下,全州公益诉讼10个法定领域逐步覆盖,新领域不断拓展。
今后,全州检察机关将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不断提升检察监督质效,确保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行稳致远,为建设平安红河贡献检察智慧和检察力量。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大案件办理力度。以“为民办实事 破解老大难”公益诉讼质量提升年专项监督活动为契机,扎实抓好“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公益诉讼助力乡村振兴”等专项监督活动,突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扎扎实实办好每一起案件,守护好美丽红河秀美山川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积极稳妥拓展新领域。紧盯民生热点,加强对安全生产、公共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新领域的监督,积极稳妥拓展新领域。做实今年与州消防救援支队建立的消防安全领域公益诉讼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多方面开展“检消”协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拓宽线索来源渠道。依托“12309”检察服务热线、“大数据”分析、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群众反映等渠道,聘请不同行业领域200名“益心为公”志愿者,畅通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来源。
四是延伸案件办理效果。通过举办公益诉讼检察开放日、邀请代表委员视察调研、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扩大公益诉讼社会影响力,营造提升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良好氛围。
回答完毕,感谢您的提问。
云南法制报记者现场提问:

据了解,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支付方式的更新发展,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严重危害着公众财产安全,老百姓被骗的案例时有发生,想请问公安机关在这方面的打击整治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红河州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关兴全先生回答:

谢谢这位媒体记者朋友的提问!的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加速向网上转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相应高发多发。一些网民有的因申请贷款被诈骗,有的被诈骗分子谎称“兼职‘刷单’可以赚钱”诈骗,有的在网上购物被冒充客服的人员诈骗,有的因网络交友和网络赌博被诈骗。
我州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严打高压态势,全力以赴铲窝点、抓金主、追赃款、摧灰产、堵漏洞,持续开展一系列打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攻坚行动,全链条打击网络交友、网络刷单、网络购物、网络贷款、冒充客服等突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据统计,家庭主妇和学生为易受刷单、刷信誉类诈骗的高发人群。同时,现在“投资养老”“以房养老”“养老保险”等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公安机关也针对性地开展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为提高老年人的识骗意识和防骗能力,筑牢反诈“防护网”守好百姓“养老钱”,全州各级公安积极开展反诈宣传活动。这里也诚恳提醒大家,在生活当中,一旦听到有高利润回报就要提高警惕,网络兼职刷单都是诈骗,不要参与刷单,也不要参与募集资金代刷单,更不要参与刷单投资,不轻易登录陌生网址链接、不轻易添加陌生QQ和微信、不轻易下载陌生App,凡是要求将资金转账到他人账户从事炒股、刷单、投注的,都是诈骗。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势头,切实保护群众财产安全,我州公安机关集中力量深入开展案件侦破,重拳出击、依法严惩,加大对诈骗窝点的清剿、“断卡”行动以及对相关黑灰产业链等的打击整治。特别是针对电信网络诈骗“两卡”突出问题,重点强化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的源头治理和打击工作。今年以来,成功止付涉案账号3万多个、止付金额17亿余元,冻结涉案账号5000多个、冻结金额1.1亿余元,积极追赃挽损,共返还受害人被骗资金30余万元;打掉收贩卡犯罪团伙38个,抓获涉案人员801人,查获银行卡、手机卡以及手机、U盾、POS机等一批作案工具。预警劝阻群众15万余人次,发送警短信10万余条。
与此同时,为提升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自防意识和能力,我州公安机关通过广场活动、结合入户走访开展精准宣传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使群众认识到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性,主动提升防范意识。截至今年5月1日,我州公安机关共开展集中宣传1850次,发放宣传资料29万余份,签订《反诈承诺书》22万余份,持续推广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及“金钟罩小程序”,切实维护了广大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同时,广大群众也要不断提升自我防骗、识骗、拒骗能力,全面增强反诈意识,从根本上遏制诈骗犯罪案件的发生。
回答完毕,感谢您的提问。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记者现场提问:

红河州“八五”普法规划明确的重点宣传内容和提出的新举措是什么?
红河州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孔跃光先生作答:

谢谢这位媒体记者朋友的提问!红河州“八五”普法规划继续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大力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强调把以下十个方面作为普法重点内容。一是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二是突出宣传宪法;三是突出宣传民法典;四是深入宣传与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是深入宣传与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六是深入宣传党内法规;七是深入宣传与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八是深入宣传与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相关的法律法规;九是深入宣传与开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桥头堡建设新局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十是深入宣传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法律法规。
红河州“八五”普法规划在总结前七个五年普法规划经验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强基导向,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提出了以下新举措。一是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所以,在“八五”普法规划中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强调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强调从日常生活行为抓起,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八五”普法规划中强调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加强法治文化国际传播和国际交流等任务。三是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在“八五”普法规划中强调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开展专项依法治理,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回答完毕,感谢您的提问。
刘红梅:
感谢孔跃光先生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媒体记者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各位记者朋友,刚才各位发布人向大家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红河建设工作中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希望媒体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对政法工作给予关心支持,讲述好平安红河建设故事,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感谢新闻界的朋友,我们下一场发布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