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 年度红河州综合考评办法>的通知》(红办发电〔2018〕101号)和《红河州通道和面山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对2018年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红通面绿办发〔2019〕1号)文件要求,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组建3个检查组深入全州13个县市,采取随机抽样(按照作业设计,抽查面积不低于10%)、查阅台账的方式,重点对各县市2018年度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实施情况进行考核,主要包括组织实施、规划设计、资金投入、任务完成、绿化成效(苗木成活率、生长状况、后期管护)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和核实。
一、考核检查情况
(一)建设任务。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红政发〔2018〕27号),力争到2020年,全州完成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50万亩,其中新增人工造林面积35万亩,实现林草覆盖率达90%左右,全州城市和通道面山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覆盖率得到显著提高,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全州计划完成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任务18.45万亩,其中,实施人工造林13.66万亩、低效林改造0.88万亩、森林抚育1.63万亩、封山育林2.28万亩。
(二)各县市自查完成情况。根据各县市上报统计结果,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州共完成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18.52万亩,占2018年计划任务的100.3%,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3.74万亩、低效林改造0.88万亩、森林抚育1.63万亩、封山育林2.28万亩。
(三)检查核实结果。经核查,2018年度全州实际完成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18.36万亩,实际完成率为99.7%,合格面积18.36万亩。全州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树种主要有湿地松、华山松、黄连木、木棉、柚子、油茶、苹果、柑橘、核桃、樱花、蓝花盈等,平均树高1.5米,平均成活率96.7%,总体生长状况良好。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县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压实责任、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整合各种资源、利用多种渠道、调动各方力量,大力推进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工作,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分工。为确保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工作稳步推进,州人民政府及时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红河州通道和面山绿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落实。各县市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联动协调推进的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工作格局。
二是突出重点、高标准实施。全州统一规划,各县市合理布局、制定具体方案和行动计划,由近及远、先易后难,逐年分区分片实施。以重要通道和城市面山为骨干和重点,突出抓好滇南中心城市面山、高速公路、连通县市高等级公路、重要江河湖库周边等植树造林,采用大苗大树,乔灌草结合,高标准、高质量全面推进过境通道及面山绿化工程。石锁、锁蒙、羊鸡、新鸡、个屯等高速公路面山效果突出,生态景观初显。
三是创新模式、引进主体。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石漠化与陡坡地治理、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引导企业、林业大户积极参与产业建设。对于立地条件好、适宜产业发展的区域,采取政府引导支持+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和引进经营主体发展以经济林果产业和观赏苗木产业为主的人工造林,快速推进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建设,带动林业产业转型发展,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石漠化和沙化程度高、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通过政府兜底,采取超常规措施进行工程造林和客土造林,集中力量推进面山生态修复治理,拓展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的绿色空间。
四是多措并举,加大投入。2018年,州县两级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4.22亿元。一是统筹整合发改、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国土、交通等项目资金0.83亿元用于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二是充分利用红河州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融资贷款3.01亿元推进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三是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0.23亿元参与造林绿化;四是州县两级财政统筹一定植被恢复费、公益林管护资金等其他资金0.15亿元用于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了各县市通道和面山绿化中存在的资金筹集难、到位资金少、缺口资金大的问题,保障了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工作顺利推进。
五是加大管护,巩固成果。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各县市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单位,落实监督和管护责任,加大对通道和面山绿化区域的管护,强化禁牧管理措施,严防森林火灾和复垦,确保路域环境绿化美化工作实现长效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本高。经过多年造林,现有荒山主要分布在石漠化地区、干热河谷、燥热山地、高寒山区,生态环境恶劣、立地条件差、位置偏僻,加之水利、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造林成本较高、难度极大,成果巩固困难,林木生长较慢。二是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实施困难。除个旧、开远、蒙自、弥勒、建水、泸西6县市争取到农发行融资贷款外,其余县市均未获得融资贷款,仅靠林业部门整合国家和省、州项目资金来实施绿化,资金缺口较大,项目实施困难。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社会化投入低。目前仅有开远、弥勒、泸西、元阳等少部分县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力度不够。四是后期管理不到位,绿化效果不佳。少部分地块后期管理不到位,存在重栽轻管现象,造成群众复耕、人畜破坏损毁以及苗木长势弱等问题。
下一步,州林业和草原局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全力推进通道面山绿化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印发实施的《红河州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目标任务和各年度任务。加强督促指导,压实工作责任,抓紧启动2019年度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工作,继续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不断改善和提升路域环境。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统筹整合林业、环保、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出台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鼓励企业、大户和群众参与生态建设;充分利用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政策进行贷款融资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三是强化管护,提高成效。强化对已完成的通道面山绿化区域的抚育管理,对未成活的苗木进行更新和替换,确保成活率、保存率;对成活的树木实施除草、修枝、浇水、施肥等措施,强化病虫害防治和抚育管理,确保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效,全面提升通道面山绿化效果。同时要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建立管护责任制度,严厉打击毁林等违法行为,严防森林火灾、人畜破坏以及复垦等现象的发生,确保通道和面山绿化取得长效。四是加强指导,强化检查。督促指导各县市做好规划设计、选择好绿化树种,严把作业设计审查关和种苗质量及检疫检验关,杜绝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同时,组织开展检查验收,每年对植树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核实造林面积和成活率等情况,并将检查核实结果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