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日—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带领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何霞红、云南省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云南省中药材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杨生超、云南省农业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邓伟、云南省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原院长李文祥、云南省农业大学院士办公室主任石炼军等一行6人,深入红河州建水县指导冬马铃薯及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

在建水县甸尾乡,朱有勇院士团队与州农科院院长李勇成、建水县有关部门领导及当地冬马铃薯种植户代表进行了详细交流,并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红河州冬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朱有勇院士对红河州冬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建议,要充分利用红河州特有的光热条件,打造绿色生态产品,并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及延伸产业链,保障冬马铃薯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在建水县坡头乡,朱有勇院士团队深入林中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当地的气候资源条件。通过调研走访,朱有勇院士建议,一是当地林区生态环境优越,生物资源特别是中药材资源丰富,可收集建立中药材资源库;二是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山高坡陡,如果规模化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建议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林下仿生种植三七、黄金等中药材,生产价值较高的绿色有机产品,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群众脱贫致富两不误。
2003年,朱有勇院士及其团队把冬马铃薯绿色高产种植技术带到红河州,近年来,红河州冬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亩产量及产值更是屡创新高,最高收购价突破5元/公斤,最高亩产量突破5吨、亩产值超过2万元,冬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红河州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