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次次翻开尘封的卷宗?因为数据背后隐藏着事实的真相;为什么一次次翻山越岭苦苦追寻?因为守护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为什么一次次踏上艰辛而熟悉的山路?因为山那边有审计人的无尽牵挂。
近日,红河州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到大围山、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现场进行调查取证。虽然任务看似简单,但实则不易,不易之处就体现在每个工作环节能否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对待一个个平常的事情,查清问明每一个存疑,直至完全得到证实。能够做到这点,已然可贵至极,红河审计人就是这样传承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到了。
为全面深入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审计组对乡党委书记进行访谈,两人轮流询问问题,两位旁听者认真记录。日常怎么开展工作、资金怎么使用、资金发放标准是什么、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怎么调和、是否出台相关制度、是否有相关的联席工作机制……一个问题紧扣一个存疑,一个解疑紧接下一个问题,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扣细节、查疑点,不断地从零星琐碎的谈话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直到完全清楚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
访谈结束后,审计组查阅了乡财政所2018至2020年的账目。从涉及金额看真不大,一年就30万元左右的资金量。但是其中的曲折,不真实体验,真想不到。因找不到明细账,只能通过总账去翻阅记账凭证;因账本装订不齐全,缺页漏页使得查账难度陡然上升;因做账不规范,查到收入,又查不全支出等问题一个接一个。在这期间,虽然有人能够阐述清楚资金的收支情况,一般人听来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我们的审计人员始终坚持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一查到底的精神,最终从账目中找到真实的收支情况。
为了查清公益林补助是否真正发到群众的手中,审计组带着一份名单开始走访核实。这份清单有的补助25元、有的补助87元,有的补助120元……最开始,审计组找了几个正在忙着收割稻子的群众询问,但他们讲的是哈尼族话,为了真实听懂群众的意思,审计组采取“双谈话”制,一个进行即时翻译,另一个访谈再核实确认。但是这些群众只记得领到了这笔钱,记不住具体金额。为了进一步查实金额,审计组不辞辛苦再转到村子进行深入走访,直至看到群众的真实收款记录或短信才算得到证实。
当天的工作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利用“云审查”平台分析出疑点图斑后进行实地核查。抛开弯弯绕绕、坑坑洼洼的道路不说,面对暴雨过后掉落的山石、塌方的坡面、垮塌的山路,审计人真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到了一个在保护区内已经关停的电站,虽然不远的地方就已经看见贴有封条,但是审计组的同志还是坚持要走到机房去听听电机的声音,摸摸电机的温度才最终作出确认,才拍照上传。之后,针对黄连山水库、林间工矿用地的存疑点,都是如此,不到场不罢休,不亲自确认不算数,直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疑点的查疑工作。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这样的画面经常在红河大地上上演着,正如那首诗歌:“爬过如山的账目、趟过如海的数据、翻过陡峭的山岭,不变的是红河审计人对党绝对的忠诚、对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对审计事业无限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