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制定《对照“十种表现”自我画像抓整改专题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学起来”“找起来”“改起来”,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开展为期3个月的对照“十种表现”自我画像抓整改专题活动,推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识大提升、精神大提振、能量大激发、效率大提高,全面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中展现新时代发展改革工作的新样子、新担当。
提高站位“学起来”
坚持以学习打头、以学习贯穿、以学习带动,保证专题活动扎实开展、纵深推进。活动开展以来,州发展改革委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理论学习主线,先后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8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3次、“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56次、委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12次,并深入开展“我爱学习强国‘每日一学一看一句一题一动、每周一课一剧一试’”“八个一”学习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创造性地转化为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起草政策文件、重大项目建设、经济运行调度等有效措施,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落实“三服务”工作具体成效上,有效促进了全委党员干部担当实干、争先跨越。
联系实际“找起来”
对照“心中无数、空喊口号、不推不动、不下基层、思想保守、急功近利、中层梗阻、找借口、躺平、当评论家”十种表现,全体干部职工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实际、工作实际,认真进行自我画像,多问一问“十种表现”我有吗?开列问题清单186个,其中,心中无数14个、空喊口号2个、不推不动19个、不下基层46个、思想保守50个、急功近利1个、中层梗阻7个、找借口18个、躺平29个,做到了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问题清单融入“三服务”工作中,聚焦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围绕群众、基层和企业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和堵点,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解决群众“七愁七盼”问题,研究制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三服务”清单》,提出了服务群众清单14项、服务基层清单2项、服务企业清单4项。
刀刃向内“改起来”
大力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和“三服务”清单,制定了务实管用的整改措施196条,明确了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的落实措施20条,以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和真诚服务群众、真心服务基层、真情服务企业的担当与行动,把问题改彻底、改到位,把“三服务”工作抓好、抓到位。目前,整改工作和“三服务”落实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服务群众显真诚。先后组织干部职工267人次,深入鸿雁社区开展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达453.47小时;争取资金135万元支持建水县临安镇冯家村委会进村道路配套工程;争取资金100万元支持弥勒市弥阳镇小沙坝移民活动中心项目建设;争取资金8437万元支持异龙湖保护治理项目建设,改善异龙湖流域群众水生态环境;协调饮用水替代供水项目建设资金44.15万元支持石屏县龙朋镇巴窝村委会摸左哨下村村民生产生活用水设施建设;完成了建水复建南庄镇小新寨水井修复建设;争取资金5451万元支持3个县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争取资金10000万元支持河口县、金平县县级综合医院建设;争取资金12750万元支持7个县市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争取资金69800万元支持弥泸灌区项目建设;争取资金42000万元支持石屏灌区项目建设;新建通海至石屏(龙朋)高速公路(红河段)已取得省发展改革委工可批复;新建开远至建水、红河至绿春高速公路工可已通过省交通运输厅行业审查;争取资金4463万元支持以工代赈项目8个,预计带动当地农村群众务工907人、发放劳务报酬677万元。二是服务基层显真心。牵头做好“数字红河”项目谋划、储备、立项审批和申报等工作,推进全州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给基层赋予活力和力量。目前,已谋划储备数字经济项目153个,总投资488.2亿元,审批项目10个,申报项目9个,数字林草、智慧党建、弥勒智慧城市、异龙湖监管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支持金水河口岸综合查验能力提升改造项目建设,资金申请文件已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三是服务企业显真情。深入开展数字经济“政策宣传、项目服务、建设支持”工作,目前,已开展集中业务培训5次,与部门、县市沟通交流、培训、调研30多次,红河州智能终端产业园获得省预算内前期费100万元支持,州融媒体中心等8个项目获得620万元州前期经费支持;积极帮助滇南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业主单位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申报10亿元专债资金已纳入2022年地方政府专债资金项目储备库;开展节能审查违规项目整改指导服务,完成了省级核查发现节能审查违规项目整改工作;已争取支持资金每户不少于6万元,至少支持30户重点用能单位推进能耗在线系统企业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