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

  • 索引号: 20240913-201826-99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地震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03-10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地震局2022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红河州地震局2022年度共实施管理了9个项目,其中6个项目为本单位实施项目,分别是地震业务经费、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红河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补助经费(分两批次下达)、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购置经费、全州地震工作会议经费、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及抚恤金; 3个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作为监管单位,分别是州对下的南部高烈度地区防震减灾补助资金、省对下的防震减灾专项经费和防灾减灾专项经费。

  1.地震业务经费

  地震业务经费是红河州地震局经常性项目,主要是承担红河州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处置的相关保障工作,包括科技、后勤、档案、宣传、法规等相关工作,确保地震工作正常运行。项目资金46.00万元,全年支出合计45.35,预算执行率98.59%。

  2.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红河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

  计划2023年—2025年投资4560万元,建设81个宽频带地震观测站、12个地球化学观测站、23个GNSS观测站、1个电阻率观测站、红河断裂带3000米科学钻井及其岩芯仓库等。2022年完成台址勘选,签订用地意向协议,完成可行性研究。前期工作项目经费36.00万元,全年支出7.42万元,预算执行率20.61%。执行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按照省地震局项目实施要求,需在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项目台站地址勘选、岩芯仓库征地等工作,为确保项目按时间要求完成,在州级资金下达前石屏县政府提前预支了部分前期项目资金,当州级资金8月16日下达时,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导致州级项目资金余留,执行率低。

  ​3.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补助经费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我州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是全省自然灾害较为易发、多发和突发的地区之一。通过开展普查,全面摸清红河州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我州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各级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全年下达经费13.00万元,分两批次下达,第一批次7.00万元,第二批次6万元。全年支出13.00万元,预算执行率100.00%。

  4.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购置经费

  按照2022年省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要求,到2024年要实现全省中小学校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一校一台”的目标。为确保如期实现我州中小学“一校一台”目标,发挥地震预警工程减灾实效,州政府同意从张珺副州长乡村振兴项目经费中安排15万元予以解决。资金下达后,红河州地震局购置了45套设备准备安装到45所中小学校。全年下达金额15.00万元,支出14.98万元,执行率99.87%。

  5.全州地震工作会议经费

  为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会议精神,使2022年各项工作任务要求都得到全部落实,按照工作计划,召开全州地震工作会议。下达资金0.54万元,支出0.54万元,执行率100.00%。

  6.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及抚恤金

  红河州地震局2022年退休干部李绍文去世,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申请退休死亡人员丧葬费和抚恤金。下达资金25.11万元,支出25.11万元,执行率100.00%。

  7.南部高烈度地区防震减灾补助资金

  为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在元阳、红河地震观测站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文化展室,拓展地震观测站功能。下达资金5.00万元,支出5.00万元,执行率100.00%。

  8.省级防震减灾专项经费

  防震减灾专项资金是由省级财政安排专项用于提高地方地震监测预报水平,改善地震群测群防条件,促进地方地震群测群防发展等工作的资金。经费主要用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台站运维、群测群防人员培训、定点宏观观测点背景值测定等业务支出。全年下达金额23.18万元,全部下拨到13个县市地震局,全年支付金额21.60万元,执行率93.18%。预算执行率较低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县市财政压力大,资金无法支出。

  9.省级防灾减灾专项经费

  为支持我省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化建设、救灾物资采购和基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等,省财政安排73.00万元用于完成石屏乾阳山地震观测站观测仪器设备购买,安装专业仪器设备,安装太阳能供电系统,安装防雷、接地网系统,安装辅助系统。全年下达石屏县地震局金额73.00万元,支出73.00万元。

  (二)项目绩效目标

  1.地震业务经费

  (1)做好蒙自文澜镇地震观测站运行维护各项工作,确保台站安全,仪器正常运转,资料连结可靠。

  (2)做好全州二氧化碳观测等耗材保障,确保观测活动连续正常运转。

  (3)做好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工作。

  (4)做好前兆资料跟踪分析、监测日志填写等日常监测工作。

  (5)加强震情监视跟踪工作,编制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年度震情跟踪工作。

  (6)认真贯彻落实《红河州地震局震情会商制度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各类震情会商会,分析研究震情形势,上报会商意见。

  (7)认真做好地震宏微观异常核实上报,按照省地震局要求做好零异常上报工作。

  (8)加强全州群测群防工作管理,贯彻落实地震宏观测报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全州地震宏观测报网络。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按管理办法完成工作的测报人员兑现工作报酬,确保地震宏观测报工作顺利开展。

  (9)组织开展好全州地震监测预报及震情跟踪工作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县市抓好整改。

  (10)指导、协助、督促全州各级各部门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11)做好州内有感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

  2.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红河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

  2022年完成台址勘选、用地协调、用地意向协议签订。

  3.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补助经费

  通过对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制作全州1:25万地震构造图、地震危险性评价图等资料图件。

  4.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购置经费

  购置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进一步加快全州中小学“一校一台”建设目标。

  5.全州地震工作会议经费

  顺利召开2022年全州地震工作会议。

  6.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及抚恤金

  及时足额向家属发放死亡丧葬费和抚恤金。

  7.南部高烈度地区防震减灾补助资金

  在元阳、红河地震观测站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文化展室,拓展地震观测站功能。

  8.省级防震减灾专项经费

  一是保障地震监测仪器正常运行,确保监测台网(站)运行率达到95%以上。二是加强观测资料的动态跟踪分析与会商研判及短临预测工作。各县(市)地震部门对本行政区正常观测的各测项资料每天处理分析,发现异常及时核实分析与上报,重大异常核实上报不超过24小时,严格执行宏微观异常零报告制度,上报宏微观零报告各不少于40份。三是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培训教育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9.省级防灾减灾专项经费

  石屏乾阳山地震观测站观测仪器设备购买,安装专业仪器设备,安装太阳能供电系统,安装防雷、接地网系统,安装辅助系统。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红河州地震局9个实施、管理的项目,按照工作职责,业务科室(县市地震局)作为项目具体实施单位,红河州地震局党组对项目进行统筹管理。资金管理方面,经费收支严格遵守项目有关管理办法和州地震局财务管理等制度,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有制度可依,在制度管理的范围内执行。绩效管理方面,按照州财政及省局要求及时开展绩效跟踪工作,项目结束后项目实施单位进行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后期红河州地震局将对9个项目开展部门评价。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1.绩效评价的目的

  通过绩效评价工作,对资金使用情况、日常组织管理情况、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的自我衡量,了解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资金管理是否规范、资金使用是否有效,检验资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有效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2.绩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项目评价对象为红河州地震局实施管理的9个项目,项目经费总计140.65万元。其中州本级实施的6个项目为:地震业务经费46.00万元、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红河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36.00万元、全国地震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补助经费13.00万元(分两批次下达)、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购置经费15.00万元、全州地震工作会议经费0.54万元、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及抚恤金25.11万元;3个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作为监管单位,分别是州对下的南部高烈度地区防震减灾补助资金5万元、省对下的防震减灾专项经费23.18万元、省对下防灾减灾专项经费73.00万元。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本次自评工作本着真实客观原则,确保自评工作实事求是,数据准确,结果客观。按照项目年初绩效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结合州财政局下发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开展自评。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绩效运行监控,确保项目按照年初预定目标稳步推进。按照财政要求,组织业务科室(相关县市地震局)填报项目自评情况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和依据。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相关自评表)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红河州地震局实施管理的9个项目,项目绩效目标任务均圆满完成,绩效自评结果均为“优”。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

  一是强化震情监视跟踪分析,制定《2022年红河州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对县市地震部门开展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检查,督促整改存在问题。及时开展监测资料数据跟踪分析、异常核实,实时跟踪39个地球物理测项和111个宏观点观测资料,实行宏微观异常零报告,对4起微观异常、10起宏观异常开展现场调查核实。每月通报入库地球物理台项监测情况。落实震情会商制度,共参加、组织各类会商会21次,分析研判震情形势,报告会商意见,填报预报卡1份。强化重点时段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做好震情信息服务,将年度震情预测意见通报涉及县市政府,到年度危险区涉及8个县市政府通报震情,提出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工作建议,共商防震减灾措施。8月—11月的震情月会商结论及9月9日填报的短期地震预报卡对红河县“11•19”5.0级地震进行了成功预报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

  二是强化地震宏观测报管理,动态优化全州宏观测报点,加强对111个定点宏观点监测,加密81个流体类宏观点背景值测定,适时进行测定、分析,提高宏观观测质量,全年核实宏观异常10起,上报宏微观异常零报告、干扰库各44份。

  三是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六进”活动,针对农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工作短板,5次深入重点县市参与指导入户宣传,带动示范防震减灾知识“进村入户”活动。全州地震系统组织开展各类科普讲座、科普宣传活动101场次,发放宣传材料6.6万余份,受众39.7万余人次。

  四是扎实推进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红河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完成全州81个宽频带测震观测站、23个GNSS连续观测站、9个地球化学观测站、1个地电阻率观测站、1口3000米科学钻(含观测)共116个野外观测站站址勘选、用地性质调查、用地协议签订和石屏岩芯仓库的土地征用办证手续,为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五是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管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红河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全州共安装地震预警终端86套,积极向省地震局争取支持安装245套,争取州级支持购买45套终端优先安排我州重点监视防御区8个县市中小学校。

  六是扎实抓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完成全州地震灾害风险调查,有序推进重点隐患排查工作。开展全州重大基础设施摸排,收集特大型水利水电设施、重大能源基地等重大基础设施数据199组,为后续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摸清底数。持续开展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动态更新采集工作,累计采集信息82101条,为全省采集信息最多。开展高烈度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抽样调查14个自然村1264户1307幢房屋,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和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

  七是有序开展地震应急处置,落实24小时地震应急值班值守和节假日三级值带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确保州内及邻区有感地震发生时能及时高效处置。严格执行《红河州地震局值班工作管理办法》,有序开展了“1•2”宁蒗5.5级、“6•5”个旧2.8级、“7•21”弥勒3.2级、“11•19”红河5.0级等多次地震事件应急处置。11月19日1时27分,红河县发生5.0级地震,州地震局干部职工30分钟内全部到办公室开展应急处置,第一时间启动地震局地震应急Ⅰ级响应,及时报告震情信息,提出应急工作建议,州地震局派出前方工作组4人前往震中,编入地震系统现场工作队协同开展地震流动监测、地震灾害调查与烈度评定、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科普宣传等工作;组建后方工作组,做好震情信息报送、震情趋势研判、震情监视跟踪、网络舆情监测、地震应急处置情况报告等工作,圆满完成了“11.19”红河5.0级地震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任务。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

  每年项目申报前,局党组要求科室、中心根据当年工作情况,未来工作计划提出资金需求方案,设立相应绩效目标,并经局党组审核、研究后上报。项目申报成功后,根据当年项目经费,进一步修改完善资金使用方案及绩效目标。

  省级专项转移支付经费是省地震局、省财政厅根据省级安排的防震减灾工作专项转移支付经费情况,结合年度工作安排,统筹分解下达经费到州市级,并提出项目绩效目标。资金下达我州后,州地震局、州财政局组根据省级下达的经费及绩效任务目标,结合红河州实际,将资金及项目绩效目标一并分解相关县市。

  (二)项目过程情况分析。

  红河州地震局2022年度实施管理的9个项目均正常运转,未出现偏离绩效目标情况。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9个项目产出指标共计63个,其中,61个指标全部完成了年初预设指标值,2个未达到年初预设指标值。前期工作经费项目时效指标未完成1个,主要原因是经费下达前大部分工作已基本完成;省级防震减灾专项经费项目质量指标未完成1个,主要原因是全州2022年设备故障较多,影响了全州数据的完整率。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

  9个项目效益指标共计10个,已全部完成年初设定指标值。项目总体达到了年初预定目标。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完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评价考核相关工作。重视绩效跟踪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和整改,确保绩效目标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绩效目标。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绩效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系统,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四部分组成,四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但从目前管理现状看,绩效管理的整体性上还有差距,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2.对现行的预算绩效管理不适应。随着财政改革步伐的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在财政改革中的地位与角色更加凸显,而当前绩效管理没有成熟模式,绩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应的工作经验,容易在绩效管理工作中产生各种错误,导致绩效管理结果出现偏差。

  七、有关建议

  建议州财政局多安排绩效管理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附件:红河州地震局2022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表

  红河州地震局

  2023年3月8日

附件【红河州地震局2022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表.xlsx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