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
- 索引号: 000014348/2016-0783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红政办发〔2017〕66号
- 发布日期: 2016-06-26
- 时效性: 有效
解读《红河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红河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公民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200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2015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比例,全国平均为6.20%,而红河州为4.32%,与全国相差1.88个百分点。科学素质低下影响的是经济社会进步,破坏的是人民的健康生活。当前,我州农村多数地区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以老人为主,这些耕地上的从业者,受教育程度普遍低,很多属于文盲和半文盲,科盲和半科盲。导致一些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困难,甚至一些有优势的传统农产品由于长期自留种种植,已经严重退化。要发展现代农业,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严重滞后,明显成了制约的瓶颈。从工业方面看,我州企业产品普遍缺乏科技含量,科技创新能力低下,企业从业人员技术创新成果非常有限,科技发明更是凤毛麟角。农民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工人没有技术创新动力,难以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举措,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十三五”五大主要目标之一,把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新理念之首,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深厚氛围和良好风尚,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实施方案》明确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成适应创新型红河发展需求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我州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实施方案》的特色和亮点
(一)国家战略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社会工程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
(二)公民是参与主体,政府负有主要责任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
(三)四大重点人群: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
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四)六项基础工程:加强薄弱环节,完善公共服务
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实施科普基设施工程、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工程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五)形成合力:统筹规划、系统安排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红河州科学技术协会
2016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