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泸西县三塘乡果蔬分拣中心架起群众增收致富桥

发布日期:2022-05-12 信息来源:红河州乡村振兴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近年来,泸西县三塘乡李子箐、箐门两村洋芋、蔬果种植规模逐年增多,每年有苹果8000亩、蔬菜1.2万亩、土豆1万余亩、雪莲果0.3万亩等农产品销售。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三塘乡在李子箐、箐门片区用活“村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模式,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水果和蔬菜种植面积,优化种植品种,学习果蔬种植技术,发展果蔬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投资190万元建成的李子箐、箐门片区果蔬分拣中心为当地群众架起了增收致富桥,直接带动2个村委会建档立卡户392户1636人获益,20户特殊户受益,20余名脱贫劳动力得到务工收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添新彩。

果蔬实行分级分拣,群众成为直接受益者

  一是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户增收。分拣中心建成后,待售农产品进入分拣中心进行分级分拣,农产品优化级别,按级别定价。2021年片区内种植豌豆的200户农户就是第一批受益者,往年外商来田间收购豌豆每公斤3元左右的收购价,通过分拣中心进行分拣、集中交易的豌豆销售价格比直接卖给外商每公斤多1—2元,平均每户较往年增收2万元。

  二是多样化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中心建成后,分拣中心与泸西县牛牛牧业合作,引进了青储加工设备,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玉米进行加工,分拣中心再将加工好的青储饲料卖给牛牛牧业。2021年,300余户农户种植玉米,分拣中心以每吨450元的价格进行收购,按每亩产量5吨计算,每亩能赚2250元,比传统的采收玉米销售,节省了工序、人力、物力,每户较之前增收4万元左右。村民袁猛第一天拉了7吨多青储饲料到分拣中心,数着卖到手的3000多块钱,他笑着说:“收入还是可以的。”

稳定增加村集体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分拣中心建成后,整体移交村集体形成固定资产,产权属李子箐和箐门村集体所有,两村各占50%。由村集体采取租赁的方式提供给龙头企业经营,村集体通过资产租赁的方式获得收益但不参与企业的经营,收益逐年递增,合作期5年。第1年租赁费用为投入固定资产建设财政扶贫资金190万元的6%,第2年至3年租赁费用为6.5%,第4年至5年租赁费用为7%,每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均超5万元。每年收益的30%用于李子箐、箐门村委会各10户“三类对象”的帮扶(分红期限3年),收益的70%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的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党建引领后续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是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对脱贫户集中培训果蔬种植技术,确保果蔬品质、产量稳步提升。二是加大风险管控。引导群众分拣销售果蔬产品,收购方进场集中收购,提高产品价格且形成价格保护,保障了群众的种植收益,进一步保证合作企业的利润,也确保了村集体经济收益稳步增加。三是强化社会责任。合作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群众破除小农经济束缚,树立抱团发展的理念,学习市场营销知识,形成良性价格保护机制,加强同收购方的对接协调,为群众谋取更多的利益。

  李子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金菊说,李子箐和箐门片区果蔬分拣中心不仅实现了果蔬分拣提档升级,提高价格实现增收,还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子并收购,同时与牛牛牧业合作,实行订单收购,种植青贮玉米1400亩,完成5000吨的收购量,增收大约300万元,解决了200名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农户增收、合作社增利、合作企业放心“三赢”。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