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唱响红河经典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红河县马帮文化和侨乡文化底蕴深厚,哈尼长街古宴历史悠久,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哈尼多声部”“乐作舞”响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撒玛坝万亩梯田享誉全球,先后被省和国家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广阔舞台。
据悉,红河县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唱响红河经典,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大力传承和弘扬哈尼梯田文化、哈尼多声部民歌及乐作舞文化,各类经典音乐、舞蹈、故事作品精彩纷呈。另外,红河县注重文化宣传推广、注重人才培养,举办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活动和开展交流比赛活动等推动民族文化相关产业发展,极大提升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建群众业余文化队伍290支,鼓励引导开展群众性“大家乐”广场舞和“村晚”等40余场。开展“戏曲进乡村”下基层演出活动66场次,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基地站室等7个,实施《马帮•女人》《龙普竹编文化》等民族文化项目。制作推广一批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的音频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多媒体平台发布。
目前,红河县辖区内非遗保护名录76项,代表性传承人287人。挖掘讲好“牛亲家”等民族团结进步故事17个。2006年,红河县哈尼多声部民歌《栽秧山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乐作舞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奕车咪哩》荣获“全球舞王挑战赛”中原创哈尼族舞蹈金奖。《四季生产调》荣获云南省第三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哈尼古歌》在第八届云南文学艺术奖中获云南舞蹈金孔雀奖、民族民间舞奖。庭院剧《马帮·女人》入选云南省旅游演艺精品名录。《谷语》荣获云南省第五届群众文化“彩云奖”。《月下弦歌》荣获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绿野仙“棕”》荣获第七届中外电视舞蹈大赛“美育筑梦•舞动云南”特金奖,《蚌颇阿波》获红河州第三届群众文化奖“白鹇奖”,创作了云南首本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遗绘本《踏着云雾来“乐作”》,收集整理《传世经典口碑文化——哈尼族谚语集萃》《彝族古籍》等。继1964年红河县哈尼族女歌手李嫫努在京城唱响《太阳没有照不到的地方》之后,《彝家欢歌》《毛主席的光辉照边疆》《阿波毛主席》等在红河大地久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