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科技局以科技创新助力“六稳”“六保”工作
红河州科技局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局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以科技创新助力“六稳”“六保”工作。
一、健全工作协调机制。2020年,州委、州政府多次专题听取红河州科技工作汇报,并对科技工作作出批示。一是成立红河州科技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全州科技工作指导和协调,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建立厅州会商工作机制,打造“科技入红”升级版,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三是健全财政、科技、发改、工信、教育、人社、卫健、国资等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形成部门间协同、局县(市)联动的科技创新格局。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灵活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直接引进和柔性引进的“双向引进”机制,遴选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一是推进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签约项目(科技人才引进)落地,组织州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市第六医院合作搭建沈成兴院士专家工作站,促成云铝润鑫设立曾小勤专家工作站。2020年共获批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院士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7个,圆满完成了建站工作目标和任务。二是完成2020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专项的组织申报工作,共获批77人,争取项目工作经费补助154万元。认定省级科技特派员122人。三是按照省科技厅《关于做好2020年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两类人才”申报工作。全年共组织“两类人才”申报11人,经云南省科技厅审核,云南吉成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伟,红河学院单科、谢昆拟入选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云铝涌鑫铝业有限公司李顺华,云南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陈本松拟入选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三、强化科技经费保障。认真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坚持把科技支出列入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推动形成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态势。一是加大政策业务指导。开展红河州2020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业务培训330余人次;2020年度研发投入政策专项视频培训460余人次;2020年研发经费统计工作会议培训25人次。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致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一封信,介绍研发投入的重要性、全州研发投入工作的现状,并通报所管县(市)的研发投入情况。向纳入统计的各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介绍研发投入及研发统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优惠政策。
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以浙江大学云南(红河)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红河(弥勒)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打造一批新亮点和创新高地,启动红河州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建设。一是浙江大学云南(红河)研究院建设取得进展。制定研究院四年建设规划、中期考核升格标准,建成谭建荣院士工作站、傅建中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4月30日云南省科技厅—浙江大学—红河州人民政府召开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建设三方视频会议,就促进浙江大学优势科技成果在红河州转移转化,努力打造多元化投入、实体化建设、市场化运行、国际化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等达成共识。9月23日年产“10万吨钢铝板数字化彩印生产线”投入生产。10月30日完成清产核资、成立子公司、组建红河数字彩印金属板有限责任公司等工作。同时,编制完成红河数字化彩印金属板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组织架构、工商登记注册、选派人员、建立制度等相关工作。二是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升建取得阶段性成效。4月22日成立红河(弥勒)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4月30日召开领导小组第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高位推动红河(弥勒)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申报工作。启动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云南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4)》,今年内把弥勒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升建为省级农高区,争取第二批、确保第三批成功升建为国家农高区。
五、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6月12日召开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培训会议,各县(市)科技局(农科局)负责人、州内30余家企业100余位企业代表参加培训,对拟申报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手把手”教学。组织21家企业和团队参加2020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建水县福新果蔬专业合作社、红河云百草药业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得成长企业生物组二等奖,建水腾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水县会和商贸有限公司、泸西药王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获成长企业生物组优胜奖,泸西药王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组织奖。组织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3家,向科技厅推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企业1家、省级众创空间申报企业5家,云南高特电商产业有限公司、云南昌泰建水紫陶发展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得云南省众创空间认定。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评比中,红河州行政区域内承担、参与的红河学院、云南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红河谷辣木产业有限公司、红河森菊生物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红河蔗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蒙自和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荣获科学技术奖励9项,其中,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
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在红河落地转化应用。2020年共组织申报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42项,其中,2020年度(第二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9项,2021年度(第一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项,2021年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建议4项,2019年度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补资金项目2项,2020年科技入滇合作重点项目1项,地方高校联合专项8项,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项目4项,云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全年科技成果登记6项,技术合同登记265项,合同成交额15183.29万元,技术交易额5647.61万元。
七、抓好全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一是根据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建设要求,完成了4个建设工作方案和专班搭建工作,建立仿制药开发公共平台,引进境外仿制药公司和技术人员,建设现代化中药研发平台,推动疫苗产业国际化进程,支持云南疫苗产品开展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和国际注册。二是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培训,3月27日组织各县市和相关部门、企业近20人参加由省科技厅和省投资促进局联合主办的“生物医药产业专业知识在线培训”;6月12日召开专题协商会,专题协商加快全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11月19日,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红河分中心揭牌成立,并召开红河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将把人才、技术等资源和已实施的生物医药项目发展经验与红河共享,帮助红河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
八、抓实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杰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州科技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5次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安排部署各阶段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实行每日疫情零报告制度,局机关及下属企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每日报告本人位置,本人及亲属身体状况,直至疫情结束。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购买防疫用品,为干部职工配备口罩、75%消毒酒精、消毒液、洗手液等,并于每周五下午进行卫生大扫除及卫生消杀工作。
九、抓实建议提案交办工作。2020年州科技局共协办人大代表建议2件,主办政协提案3件、协办5件提案。7月10日,召开2020年州人大代表建议和州政协提案交办会,对州科技局承办的州人大代表建议和州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8月24日,对州政协委员第4活动组(州属)提出的《关于争创科技创新券试点助力科技创新的建议》第74号提案进行了办理答复,办理结果为B类。8月28日,对尹久发委员提出的《关于重视红河州科技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议》第72号提案、致公党红河州委提出的《关于加大红河州科研单位科研设施与仪器对外开放力度的建议》第73号提案均进行了办理答复,办理结果均为A类。9月15日前已对主办的3件政协提案复文送达提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