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科学管理服务“三农”促发展助脱贫
国家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是云南乍甸乳业有限公司承建的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位于红河州个旧市,该示范区以标准化提升工程为契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建立了较为科学、完整、统一、规范的示范区标准体系,实现了企业标准化科学管理和现代企业发展模式。形成“龙头带动、联合创业、共同致富”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脱贫致富。
主要做法: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标准体系,提升企业标准化行为。示范区采取“政府为推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工作方式,以企业增值、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附加值为中心,强化领导,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全覆盖运行,为饲草种植、奶牛养殖、原料奶生产、鲜奶加工销售及服务“三农”等提供技术支撑。承担单位获得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标准化发展模式。结合标准化提升工程的实施,乍甸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与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龙头带动,联合创业,共同致富”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品种改良、统一疾病防治、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挤奶及统一粪便处理,保证了鲜牛奶质量。确保了从饲草种植、奶牛养殖、原料奶生产、鲜奶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带领合作社参与产业链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实现了三者利益共享、互利共赢、风险共担。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良性产业循环。建设个旧乍甸牛奶特色小镇,形成了以奶牛养殖产业为核心,向乳制品深加工、销售和牛奶小镇观光旅游等领域延伸发展的复合型产业集群,快速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创造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村经济得到繁荣、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沟通,带动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合理流动,促进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取得的成效:
经济效果:通过示范区建设实施,标准化奶牛养殖规模较示范前新增2403头,单产增量 875kg/头/年,总产增量2100吨,年新增效益623万元,农民增收幅度15%,农业增收幅度12%。产品质量合格率100%,产品商品化率达100%,产业化增值率高,投资收益率、经济效益显著。
社会效果: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属地帮扶,示范并带动合作社青贮饲料种植、奶牛养殖农户435户,农民标准化意识明显提高。较示范前,户均增收1.48万元,人均增收3450元,带动转移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45人,社会效益较好。培养了一支由33人组成、取得农业标准化培训证书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乳制品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社会声誉良好,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教育扶贫等形式,带动周边地区1500余户农户种植青贮玉米面积23000亩,收购青贮玉米72850吨。
生态效果:示范区奶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处理。建沼气站,对粪尿进行厌氧发酵,通过“沼气—发电,沼液—还田,沼渣—发酵床垫料”的生态循环利用。农田地力提升,化肥农药用量较项目实施前减少26%,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个旧乍甸牛奶特色小镇一期营业成功,旅游收入近300万元,产业+旅游模式已形成。一产带动二产,二产带动三产,三产反哺一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