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一碗千年红米,守护最美哈尼梯田

发布日期:2019-07-05 信息来源: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如果有人说

  中国梯田最美的存在

  是被誉为

  “中国最美山岭雕刻”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恐怕没有争议

  水间倒映着天际的彩霞

  晚风拂过

  流光溢彩

  素有“中国最美山岭雕刻”美誉的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早在2013年便列入

  联合国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守护哈尼族的红色世界

  尽管承载着

  得天独厚的美景与文化

  贫困的背景

  让当地村民仍然要面对生存的考验

  他们传承着自然和文明的馈赠

  寻求着发展和突破

  而红米

  则是他们向新世界递出的第一张名片

  如果说梯田是哈尼族历经几个世纪

  用双手和铁犁勾勒出的画框

  那红米一定是这幅画里

  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人类史上最早驯化的古稻

  哈尼族先民早在1300多年前

  就已经开始人工种植红米

  并将其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红米:自然与古文明的馈赠

  红米因其表皮呈深红色而得名,是人类史上最早驯化的古稻,哈尼族先民早在13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种植红米,并将其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盛产红米的哈尼梯田位于哀牢山南部山脉,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长年云雾缭绕。站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梯田上,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屏保壁纸。

  哈尼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据老人说,13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因为地处高寒地区,一般水稻无法生长,村民只能种植“冷水谷”和荞麦,此后改种产量稍高的“蚂蚱谷”,即红米。

  梯田红米的生长期长达200天左右,比东北大米还长两个月,且一年只产一季。哈尼人根据红米特性和当地自然环境,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种植方式:每年插秧后,村民将鸭子放入梯田圈养,禾苗抽穗灌浆时,再将长大的鸭子赶出。在这期间,杂草、害虫都进了鸭子的肚子,转化成鸭粪,又是上好的有机肥。

  红米基因多样性指数,是现代改良品种水稻的3倍,它能适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长期保持稳定产量,抗病性极强。此外,红米不耐肥,施用化肥易患稻瘟病,这意味着红米天然具备绿色食品的属性。梯田的灌溉水源,是人称“高山绿洲一碗水”的红星水库,位于省级森林保护区,远离工业污染。

  红米的营养价值极高,它含有一般水稻品种中缺乏的Ve、胡萝卜素、黄酮、生物碱、强心甙、木酚素、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铁、硒、锌、钙等矿质元素的含量也高于一般的米类。

  哈尼梯田红米外皮呈红色,里面是富含淀粉的白色,淘洗的水会呈现微红。米饭微红松散,口感略糙,咀嚼有劲,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原种群、原产地、原生态的高品质粮食之一。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