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建水,千年临安古城久负盛名。
这里是建水,文庙的规模宏大仅次于山东文庙。
这里是建水,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紫陶令人爱不释手。
这里是建水,是今年高考语文卷题目于坚《建水记》中的临安古城。
你是否也对于坚描写的“诗意地栖居”心生向往?临安古城在等你,揭开她穿越千年的面纱。

东门城楼,从明朝起一直伫立在那里,红墙碧瓦,雄镇东南。
穿过城楼,沿着石板路面漫步,建水古城的气息扑面而来。

她穿越六百余年历史,每一条街道都饱含着情意。
大大小小的古井分布在古城各处,依然滋养着生活在古城里的人们,而这古井,也是制作建水豆腐的秘方。

路上的冰木瓜老店不可错过,冰凉爽口的木瓜与甜蜜的玫瑰水是最佳搭配。
文庙里学海漫漫,孔子雕像与周围的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从礼门进入,到达庄严的先师殿。一旁的编钟花纹精致,若是碰上节假日,这里还会有儒家三礼、编钟表演和实景演出等活动。

出了文庙,沿着翰林街走进朱家花园,这是清末光绪年间朱成章等两代人,历时近30年建成的家宅和宗祠。
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历时久远的书法字画,移步换景的假山流水,都体现着这座私家园林的独特韵味。
独具匠心的装饰和富丽堂皇的院落让人恍如穿越,甚至能让人感受到清朝时期人们的生活起居。

逛累了,寻一家路边的烧烤摊,店家一边翻豆腐一边用豆子计算你吃了多少,新奇有趣。
金黄的豆腐在炭火的烘烤下膨胀,豆腐熟了,配上店主准备的蘸水,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填饱了肚子,继续去找诗和远方吧!
坐上前往团山的小火车,盛夏的风穿过乡村,夹杂着稻香与荷香,不久到达火车的终点站——团山古村。
团山古村完整保存了19世纪滇南乡村风貌特色,粉墙黛瓦、檐角飞翘,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
皇恩府、司马第等景点名字体现着它们也曾“红极一时”。

泸江河畔,顺着乡村小路前行,双龙桥气势恢宏,横跨河面。
双龙桥有着17个桥洞,因此也被称为十七孔桥。夕阳西下,绚烂的晚霞与双龙桥交相辉映,如诗如画。

夜晚,古城夜色如水,暖黄的灯光照亮古城的街道。
寻觅美食的人们纷纷出动,只需找到食客最多的那家,晚饭的选择就成功了一半。
汽锅鸡、花生汤、臭豆腐、草芽……建水的美食不胜枚举,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最喜欢的那道菜。

古城建水,一天难以走遍,只有沉浸下来,像于坚一样小住一段时间,建水独有的韵味才会慢慢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