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史诗——梯田是人类在农业文明进程中创造的奇迹,是人与大自然的伟大杰作,是雕刻在土地上的年轮。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红河南岸哀牢山余脉,遍布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总面积100多万亩。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从山脚至山巅,级数最多的可达3700多级,最大垂直落差2000多米。梯田隐于山林,镶嵌于大自然之中,“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勤劳智慧的哈尼族人,历时1300多年,一锄一篓、一犁一耙,以双手为刻刀,把巍巍大山雕刻成世界上最美丽的画卷。


人文吟颂——1300多年来,世代哈尼族人终其一生与梯田相系。他们的生活方式、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歌舞文学、璀璨服饰等,均以梯田为核心。祭寨神林、矻扎扎节、四季生产调、多声部民歌、乐作舞等,绚丽灿烂的非遗文化交相辉映。祭寨神林是哈尼族每年春耕开始前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矻扎扎节又称六月年(节),是哈尼族一年中承上启下的节庆活动,也是农耕分时线。四季生产调体系严整、可诵可唱,语言生动活泼,贴近生产、生活,见证了哈尼族梯田稻作文明的变迁历程。多声部民歌源于哈尼族梯田文明,以歌颂劳动、祈福丰收、讴歌山野为主要内容,通过唱、跳、弹等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日常生活。乐作舞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古老民间舞蹈,流传于红河县的哈尼族、彝族村寨,“乐作”的称谓已有100多年历史。


自然交响——千年哈尼梯田是山与水、天与地、人与自然的交响乐,谱写着自然四季乐章。在春风的吹拂下,秧苗新插,水天一色间夹杂点点新绿,满目都是一派生机。夏日里的红河哈尼梯田,被翠绿掩盖起来,一眼望去翠色欲流。深秋时节,稻谷成熟,夕阳余晖下满山遍野金黄灿烂。冬日里梯田里蓄满了水,犹如一块块明镜镶嵌于沟谷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