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名录及简介
- 索引号: zwhhlyj/2024-00020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12-10
- 时效性: 有效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铓锣舞
蒙自彝族铓锣舞据传始于一对新婚夫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敲打铓锣自娱对舞。后被民间效仿,并结合生产、生活、民间舞蹈演绎出丰富的动作套路。民间称为“跳铓”或“哥弟铓锣舞”。表演时,按铓锣的音色高低敲击出不同节奏,舞蹈在节奏中同时变化表演,鼓、镲、锣等相伴敲击。蒙自彝族铓锣舞分为三步、四步、勾脚、蹲铓、跪铓、背铓、抱铓、甩铓、咬单铓、咬双铓、滚单铓、滚双铓、立铓、绕铓、踩铓、夹铓、垛吊等20余个动作套路,在丧葬场合还有唢呐、大号吹奏《送丧调》伴之。彝族支系朴拉人把“跳铓”引入祭祀、婚礼、丧葬、节庆等习俗,为两名男性对舞。丧葬场合与婚礼场合的跳法各有不同。蒙自彝族铓锣舞主要为家族式传承,采取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目前,在蒙自市文化馆、西北乡勒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西北勒成功组建10余人的传承队伍,6名传承人掌握大部分演奏表演技艺,9名传承人掌握伴奏打击乐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