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司法
- 索引号: zgaj/2024-0002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公安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12-11
- 时效性: 有效
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共绘好“枫”景
绿春县平河镇、半坡乡和骑马坝乡3个乡镇与越南山水相连,生活着哈尼族、彝族、瑶族、傣族、拉祜族等民族,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在这里,半坡边境派出所、平河边境派出所、骑马坝边境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织密矛盾纠纷调处“一张网”,让矛盾纠纷“有结”变“有解”,共绘矛盾纠纷化解好“枫”景
织密“排查网”,捕捉矛盾“弱信号”
“我们要用‘脚板+科技’‘人脑+电脑’双轮驱动,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地域全覆盖、行业全链条、时间常态化、触角全延伸。”半坡边境派出所所长张振茂说。
半坡边境派出所组织民、辅警走村入户,结合“一标三实”采集、普法等工作,深入群众家中,收集掌握各类隐患苗头。社区民警董浩回忆道:“有一次,我们在走访中发现一对夫妻因为家庭琐事争吵不休,几乎到了动手的地步。我们耐心劝解,最终化解了这场危机。”
为了确保矛盾纠纷有效、及时化解,半坡边境派出所建立了矛盾纠纷“一站汇总、分级解决、跟踪办理、反馈评价”处置机制,同步实行“周汇总、月研判、季度分析”和回访工作制度,实行化解、跟踪、反馈闭环管理,实现重点信息全量掌握。
“只有真正走进群众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套机制,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点,确保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所长张振茂说。
织密“调解网”,联心软化“硬骨头”
一些矛盾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多部门协同,增加了调解的难度。对此,平河边境派出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深化“公调对接”,建立“3+N”多元化解机制。“3”即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N”包含村委会干部、网格员、律师等支撑力量。
今年7月,平河镇东斯村委会的两户村民因土地边界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几次险些大打出手。“老张、老李,大家先冷静一下,有什么问题我们慢慢解决。”民警赵旭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安抚双方并了解情况。了解到问题的根源后,赵旭联系了司法所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调解,并邀请了村里的老党员和网格员作为见证人。“根据土地确权资料,这块地的边界应该是这样划分的……”通过多方协商,最终确定了土地的准确边界,双方握手言和,并签订了调解协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的化解率,平河边境派出所推动设立了专职调解岗和“矛盾不上交”调解室,发动党员干部、人民调解员开展日常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调解过程中,始终坚持摆事实、讲道理、断是非,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得到合理的解决。
织密“防控网”,锻造平安“强堡垒”
“我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矛盾纠纷,还要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依法维权。”在一次法治宣传活动中,骑马坝边境派出所民警郭飞龙这样说。
骑马坝乡各村小组较为分散,群众信息获取渠道有限。针对这一实际问题,骑马坝边境派出所民、辅警深入村寨、走进出租房,通过发放宣传单页、举办法律讲座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每次宣传活动,民、辅警们都耐心解答群众的各种法律问题,用实际案例讲解法律条文,使群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以前我们对法律知之甚少,现在通过派出所的宣传,我们知道了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感觉心里更有底了。”村民老王说。通过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化解措施,骑马坝乡的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群众的法律意识显著提升。用脚步丈量辖区,用服务凝聚民心,用责任守护平安,他们将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把矛盾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共绘矛盾纠纷化解好“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