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
- 索引号: hhzmzzjswwyh/2025-0001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5-04-17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4年度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根据《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25年州级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红财绩发〔2025〕3号)文件要求和安排,州民族宗教委对2024年度部门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自评,现将绩效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州民族宗教委2024年共实施项目14个,分别为:民族团结保障经费、宗教专项经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经费、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23年省对下民族宗教(本级)专项资金、2024年省对下民族宗教(本级)专项资金、《民族团结进步保障经费》项目资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项目专项经费、《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志》项目资金、《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保护传承类)》项目专项经费、《红河州世居少数民族志书系列——苗族志、瑶族志》项目专项经费、《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世居少数民族志书系列——拉祜族志、布朗族志》项目资金、《瑶族地区养老习俗课题研究》项目专项资金、(调剂科目)《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项目资金专项经费。
1.民族团结保障经费
主要用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研究,开展民族宗教工作调研,巩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础,开展民族干部培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开展民族宗教法治建设,开展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
2024年预算批复资金5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194.01万元(包含按照财政局要求将2023年列入暂付性款项资金151.18万元调整列入2024年收入部分),决算支出194.01万元(包含按照财政局要求将2023年列入暂付性款项资金151.18万元调整列入2024年支出部分),资金使用率100%。
2.宗教专项经费
略。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经费
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红河新篇章贡献力量。
2024年预算批复资金6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60万元,决算支出60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4.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实施新一轮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村充分挖掘利用当地资源,有效改造利用资源,发展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2024年预算批复资金3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30万元,决算支出30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5.2023年、2024年省对下民族宗教(本级)专项资金
围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支持云南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支持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96.56万元,全年决算收入89.75万元,决算支出89.75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2024年预算批复资金215.0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83.65万元,决算支出83.65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6.《民族团结进步保障经费》项目资金
主要用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研究、民族团结保障、示范创建等工作产生的差旅费、办公费、其他交通费及《红河州民族宗教大事记》出版等相关经费支出。
2024年预算批复资金15万元,全年决算收入4.5914万元,决算支出4.5914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项目专项经费
《红河卷》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的16州(市)分卷,按照《丛书》编纂出版工作确定的统一目标,形成30万字、100幅图片的初稿,之后统一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024年预算批复资金2.84万元,全年决算收入2.84万元,决算支出2.84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8.《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志》项目资金
《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志》专项资金将以哈尼梯田为核心,全面系统地展现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精神,并最终形成30万字、50幅图片的精品专业志,由云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2024年预算批复资金2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18.1192万元,决算支出18.1192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9.《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保护传承类)》项目专项经费
建立课题组,分组对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收集、整理,并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保存。对采集的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形文件进行规范、标准转写、标注和归档,建立彝族古歌资源数据库,对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记忆遗产资源进行有效的抢救和保护。
2024年预算批复资金18.6269万元,全年决算收入18.6269万元,决算支出18.6269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10.《红河州世居少数民族志书系列——苗族志、瑶族志》项目专项经费
采用正镀16开精装出版《红河州苗族志》《红河州瑶族志》,每卷印数1000册,封面纸板圆脊精装,32个页码彩插图,彩色插图128克铜版纸,内文70克轻型纸。每卷正文预算60万字。
2024年预算批复资金21.294万元,全年决算收入21.294万元,决算支出21.294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11.《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世居少数民族志书系列——拉祜族志、布朗族志》项目资金
采用正镀16开精装出版《红河州拉祜族志布朗族志》,分别印数各1000册,全书正文都是21章30万字,彩图42页,于2025年6月30日前提交编纂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之后统一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023年预算批复资金4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2.1184万元,决算支出2.1184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12.《瑶族地区养老习俗课题研究》项目专项资金
开展瑶族地区养老习俗研究。
2024年预算批复资金1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6.6914万元,决算支出6.6914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13.(调剂科目)《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项目资金专项经费
《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项目主要记载和反映本民族的政治、哲学、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历法、谱牒、民俗以及习惯法等内容。主要形式有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祭词、谱牒、歌谣、谚语、谜语等。搜集整理哈尼族口传文化有利于加强对哈尼族口传文化遗产的的保护,有利于推进民族文化大州,民族文化大省的作用。
2024年预算批复资金30万元,全年决算收入24.3491万元,决算支出24.3491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二)项目绩效目标
1.民族团结保障经费
启动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召开1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评审会;编辑完成《红河州民族宗教信息》40期;开展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质量提升工作。
2.宗教专项经费
略。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经费
开展记实访谈1次,拍摄红河民族团结纪录片1部。
4.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开展巩固脱贫攻坚产业建设项目1个。
5.2023年、2024年省对下民族宗教(本级)专项资金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巩固提升项目1个,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项目2个。
6.《民族团结进步保障经费》项目资金
完成日常办公用品及耗材购买大于等于40件;出版《红河州民族大事记》大于等于200册;到县市创建调研、文化调研、指导创建工作大于等于20次;为更好完成部门职能目标工作任务提升干部职工业务能力,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干部职工外出学习交流培训大于等于1次;到县市创建调研、文化调研、指导创建工作租用车辆预计20天大于等于20天。
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项目专项经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项目文稿修改校对大于等于3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项目定稿大于等于1份。
8.《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志》项目资金
《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志》项目资料收集和专家审读大于等于2次;《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志》项目开展学术交流大于等于2次;《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志》发行、赠阅大于等于1次;《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志》出版等于1000册。
9.《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保护传承类)》项目专项经费
建设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1套;完成2个子站民族文化资源库;拍摄记录、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采集红河州各民族群众及研究者原始资料。
10.《红河州世居少数民族志书系列——苗族志、瑶族志》项目专项经费
编撰《红河州苗族志》21篇,扉页彩色图片32个页码,通过专家验收凡例、概述、大事记、后记及21章节内容;编撰《红河州瑶族志》18篇,扉页彩色图片32个页码,通过专家验收凡例、概述、大事记、后记及18章节内容。
11.《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世居少数民族志书系列——拉祜族志、布朗族志》项目资金
采用正镀16开精装出版《红河州拉祜族志布朗族志》,分别印数各1000册,全书正文都是21章30万字,彩图42页,于2025年6月30日前提交编纂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之后统一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12.《瑶族地区养老习俗课题研究》项目专项资金
《瑶族地区养老习俗课题研究》项目2024年预计调研次数大于等于3次,撰写调研报告大于等于3篇。
13.(调剂科目)《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项目资金专项经费
《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收集整理5卷,《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送出版社编辑审定5卷。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云发〔2019〕11号)等有关规定,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州本级预算经费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办法》等制度,具体明确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组织管理和职责、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绩效跟踪和评价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结果运用等相关要求,为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州民族宗教委对预算绩效的目标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细则,全面夯实了绩效管理工作基础。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2024年绩效评价是对我委纳入决算的14个项目工作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年底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评价。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相关政策依据是否在有效期内等)、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抽样等
1.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2024年项目经费所设立的各指标之间均有直接的逻辑关系,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各项工作之间的统一关系。二是典型性原则。各指标的设立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民族宗教工作领域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民生等综合特征。三是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都是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四是可操作和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各指标简单明了、操作性强、便于收集和整理。五是综合性原则。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反映最终目标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
2.依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云发〔2019〕11号)、《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25年州级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红财绩发〔2025〕3号)。
3.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分一级、二级、三级指标,指标及其分值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云财绩〔2020〕11号)文件设置,三级指标根据本项目及绩效评价的特点设置。
4.评价方法。本次评价采用百分制,各级指标依据其指标权重确定分值,评价人员根据评价情况对各级指标进行打分,最终得分由各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总得出。
5.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评价人员进行具体打分时依据的定量、定性标准。根据具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采用相对应的评分原则,一般以实现程度的百分率表示,或者以具体完成情况定性标准。
6.评价抽样。对2024年度所有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自评,确保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全覆盖。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组织实施
对项目资料进行审核、汇总,根据资料报送情况,对各项目进行现场核查,补充和核实相关信息。
2.分析评价
一是根据项目预期绩效目标设定情况,审查有关对应的业务资料。二是根据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审查有关对应的收支财务资料。三是根据业务资料、财务资料、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对项目的完成程度、执行效益或质量作出评判。四是在现场评价的基础上,对照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通过分析相关评价资料,对项目绩效情况进行综合性评判并计算打分。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相关自评表)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我委2024年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目标、绩效指标基本明确;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整体较好,项目绩效目标基本得到实现,项目实施效益明显,群众及收益对象满意度较高。13个项目绩效自评结果为“优”,1个项目绩效自评结果为“良”。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
根据《红河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25年州级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委对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自检自查。绩效目标立项合理、指标明确,项目资金全部到位。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合理规范,管理制度健全,项目质量有保障、项目效益明显,项目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具体完成情况详见附件。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
每年项目申报前,单位党组要求各部室根据当年工作情况,对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提出资金需求方案,设立相应绩效目标,并经单位党组审核、研究后上报。项目申报成功后,根据当年项目经费,进一步修改完善资金使用方案及绩效目标。
(二)项目过程情况分析
项目资金预算科学,资金分配合理。项目预算编制经过科学论证,预算内容与项目内容匹配,预算额度测算依据充分,按照标准编制,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与工作任务相匹配;预算资金分配依据充分,资金分配额度合理。
资金使用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1.民族团结保障经费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重要回信精神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工作方案》,全面完整准确学习贯彻好回信精神和表彰大会精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主题宣讲854场次、受众17.5万余人次,培训党员干部569期3.9万余人次。录制并在“云南红河发布”App上发布6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主题的双语宣讲视频。在“学习强国”红河州学习平台、“云南红河发布”APP发布“习近平论民族和宗教工作”双语(汉语+哈尼语/彝语)音频共8条。
(2)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更加坚实广阔,制定《红河州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工作方案》,细化分解75项任务清单,成立了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3次全州创建工作推进会,举全州之力推进创建新一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2.宗教专项经费
略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经费
进一步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形、有感、有效、走深、走实、走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频制作项目。拍摄红河民族团结纪录片1部和纪实访谈1次,视频制作在央视频平台播放。
4.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用于金平县金河镇白马河村委会、永平村委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增强了边境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提高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对金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奠定坚实基础。
5.2023年、2024年省对下民族宗教(本级)专项资金
一是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为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红河力量》《当好收信人、答卷人,奋力打造“铸牢”的“红河样板”》等州委主要领导署名文章本《中国民族报》、《学习时报》、国家民委网站等国家级媒体刊载。在各级媒体发布新闻稿件460余篇,播出宣传片752次,公益广告438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体宣传阐释,刊播相关宣传746条次,公益广告1533次。二是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州各项工作的主线,全方位搭建各民族互嵌共融平台,携手东中西部建立创建联盟,率先成立全省首个“青少年‘铸牢’基金”,抓实“青少年筑基工程”。结合边境、多民族实情,将创建工作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融合推进,打造“1321”边境沿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长廊,使沿边村(社区)成为富边稳边守边的坚固堡垒和幸福家园。三是组织两批次学习考察组赴昆明市、大理州、楚雄州深入了解三州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宝贵经验,举办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会、讲解员培训班,邀请创建专家赴我州开展创建工作调研,顺利完成省级初验。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民族节庆活动、体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制发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民族节庆倡议书,开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文化活动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绿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系列活动。四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主题广场、中小学校、沿边行政村、宗教活动场所、景区、交通要道等,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符号元素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2024年制作视觉形象标识10个。
6.《民族团结进步保障经费》项目资金
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保障经费》专项资金支出合计4.5914万元,其中用于支付本单位开展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调研、民族团结工作、示范创建工作、宗教工作差旅费支出2.8438万元,支付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所需的办公耗材费用0.295万元,支付本单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日常办公的水费开支0.3426万元,支付本单位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调研、民族团结工作、示范创建工作、宗教工作中租车费用0.11万元,委托业务费支付民族文化资料描费1万元。
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项目专项经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民族文化书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丛书·红河卷》编纂人员和主编完成5次文稿修改校对;2024年12月,32万字、100幅图片的定稿交付《丛书》编纂委员会,但《丛书》编委会尚未完成此书的出版发行。
8.《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志》项目资金
《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志》项目组成员到哈尼梯田分布各县收集资料4次,出版前邀请专家进行1次审读;项目组成员在志书编纂过程中开展1次学术交流、1次咨询活动;45万字的定稿文字和100幅图片已于2025年3月交付出版社。
9.《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保护传承类)》项目专项经费
完成了《红河州世居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保护传承类)》项目构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信息系统数据建设)1套价值290000元,包括1个主站+11个子站(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布依、拉祜、布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挖掘具有历史性意义,完成两个站(哈尼族、彝族)的建设任务。
10.《红河州世居少数民族志书系列——苗族志、瑶族志》项目专项经费
编撰《红河州苗族志》21篇,扉页彩色图片32个页码,通过专家验收凡例、概述、大事记、后记及21章节内容;编撰《红河州瑶族志》18篇,扉页彩色图片32个页码,通过专家验收凡例、概述、大事记、后记及18章节内容。
11.《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世居少数民族志书系列——拉祜族志、布朗族志》项目资金
2024年8月,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拉祜族志 布朗族志》编纂提纲论证会;2024年10月,分别到金平县、绿春县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已与云南人民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待支付前期90%出版费195300元,项目验收合格后支付剩余10%出版费21700元。
12.《瑶族地区养老习俗课题研究》项目专项资金
《瑶族地区养老习俗课题研究》项目2024年实际完成调研次数13次,完成撰写调研报告5篇。
13.(调剂科目)《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项目资金专项经费
《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2024年实际完成收集整理5卷,《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送出版社编辑审定5卷。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
通过各个项目的实施,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组织保障。州民族宗教委成立了由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经济发展科和办公室共同负责州民族宗教委预算绩效管理的日常工作开展和台账资料收集。二是制度保障。把制度建设作为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根据国家、省和州有关文件要求,州民族宗教委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了《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州本级预算经费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红河州民族宗教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机关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具体明确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组织管理和职责、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绩效跟踪和评价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结果运用等相关要求,为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州民族宗教委对预算绩效的目标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细则,全面夯实了绩效管理工作基础。三是人才保障。为保证绩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州民族宗教委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绩效管理工作专题培训会议,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绩效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绩效管理工作重点内容,并注重与其他州级单位进行业务交流,相互借鉴工作经验,切实增强了绩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绩效目标编制不完整,绩效目标相关性不足。
二是部分绩效指标量化程度不高,可考核性不强。
七、有关建议
一是增强部门绩效管理意识,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编制完整、量化可考核的绩效指标,根据年度重点工作设置项目绩效目标,编制完整、量化可考核的绩效指标,对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绩效指标值,具有考核性、可衡量性,全面完整反映项目的预期产出和效果。
二是加强绩效目标基础管理。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对于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的及时修改、完善,并将绩效目标作为部门预算申报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开展绩效编制人员培训,加深编制人员对绩效目标的理解,掌握编制方法,规范填写绩效目标、绩效指标、指标值、度量单位、指标类型等,切实提高绩效目标编制水平。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附件: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4年度项目支出绩效单位自评表
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