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讯
- 索引号: 000014348/2017-08770
- 发布机构: 州统计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08-04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2017年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今年上半年,红河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03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持平全省,与大理、保山、昆明、普洱、临沧一起并列全省第四位,绝对值位居全省第三位,全州消费品市场呈现平稳运行的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差距缩小。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今年以来城乡市场增速均保持12.0%以上。上半年,红河州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9.88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州消费品市场的比重为83.7%;乡村市场上半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15元,同比增长12.8%,城乡增速差距由上年同期的0.8个百分点缩小至0.5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对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零售业继续主导全州消费品市场,住宿餐饮业消费稳步增长。上半年,红河州实现商品零售收入161.69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餐饮收入29.33亿元,同比增长12.7%;上半年红河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行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4.51亿元、146.78亿元、4.6亿元、25.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2%、12.3%、12.1%、12.8%,零售业继续主导全州消费品市场。
(三)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增长,拉动全州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上半年,红河州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5.27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9.9%,限上单位对红河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57.8%,拉动红河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1个百分点。
(四)吃穿用刚需类贡献大,消费升级类增长快。上半年,红河州消费品市场供给充足,群众消费需求较好。红河州限上商品零售类值表显示:1-6月: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3%,饮料类同比增长19.4%,烟酒类下降0.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2%,日用品类35%,吃穿用类商品稳步增长,成为红河州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受商品房销售增长的带动,上半年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和11.9%,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1-6月,通讯器材类、体育与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9.1%、239.5%、16.9%、41.8%、9.4%,与转型升级有关的商品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五)汽车消费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受益于车改政策、调资增资和各类汽车促销政策,红河州上半年汽车消费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红河州限上商品零售类值表显示:1-6月,红河州限上汽车类累计实现零售额23.61亿元,同比增长20%,占红河州限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5.6%,限上汽车类稳定增长成为拉动红河州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六)边境贸易进一步恢复,为红河州消费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以来,随着中越双方边境贸易政策的进一步稳固,红河州边贸经济继续稳步回升,从越南进口铁矿石、水果、大米等到境内销售,通过口岸出口焦碳、机电、电子产品等各类进出口贸易的开展,为红河州消费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边贸城市河口建立的越南小商品交易市场吸引了大批人员来我州旅游购物,拉动的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而从越南进口的山竹、芒果以及各种产品,丰富了红河州消费品市场,为红河州消费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边境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发展为红河州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红河州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市场运行中也还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烟草批发占限上批发业的比重较高,其经营的好坏对红河州批发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二)石油类和汽车类占全州限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较大,社零额对其依存度过高。
(三)边境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发展为红河州经济发展带
来了新的增长点,但边贸和商品出口受政策和市场影响较大,其在库限上单位发展的不确定性为红河州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四)新型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发展不足,居民购买力通过网上零售分流严重,购买力外流对红河州消费品市场的冲击和影响仍在持续。
(五)限上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面临市场竞争、资金和成本等多重压力,其销售、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经营压力加大,增长放缓,还有部分企业因此关门停业歇业。
三、促进红河州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市场结构,培育新增企业,降低烟草、石油、汽车行业的占比,降低红河州消费品市场对其依存度的影响。加强部门协作,积极培育发展骨干流通企业和住宿餐饮企业,千方百计增加限上单位特别是限上法人单位数量,不断扩大限上企业规模,进一步提高市场监测水平。通过培育限上企业、提高市场总量来降低烟草、石油、汽车行业占比,有效配置资源,不断优化市场结构。
(二)加大商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推动实体店创新转型升级。用足用好国家优惠政策,推动零售企业由经营场地向经营商品、经营顾客转变,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等功能转变,由线下向线下线上融合、全渠道营销转变。充分发挥网购提振消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从供给侧入手,不断创新,以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体零售业的创新发展。
(三)围绕全域旅游,大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亮点。针对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新机遇,积极转变观念,同步调整结构,注重旅游投资驱动与消费拉动并重,大力完善旅游配套软硬件设施建设,丰富旅游消费业态,以本地消费品牌为依托,强化旅游商品和土特产品消费宣传,做优消费服务,促进旅游消费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市社会消费品市场发展提供新动力、打造新支撑,逐步形成新的消费增长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