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讯
- 索引号: 000014348/2018-05522
- 发布机构: 红河州统计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8-04-1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三农”发展现状分析
红河州“三农”发展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省、州工作会议精神,全州“三农”工作成效明显。
一、“三农”发展取得的成效及亮点
(一)粮食生产能力迈上新水平。粮食产量实现“十五连”增。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粮食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构建粮食工业新型化、粮食经营产业化、粮食产业园区化经营体系,大力发展“云恢290”、“滇屯502”、梯田红米等优质特色粮食产品。据统计,2017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为591.2万亩,比2012年增加3.6万亩,增长6.1%,产量为187万吨,比2012年增加17万吨,增长10.0%。
(二)农民收入得到新提升。2017年,我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6元,比2012年增加4549元,年均增长909.8元;城乡收入比由2012年的3.39(以农为1),缩小为2017年的2.97。
(三)畜牧业持续稳健发展。2017年,红河州通过牲畜标准化项目建设促畜牧业发展,以及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促进和带动了草食畜养殖户,提高了牲畜养殖的品质,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从根本上要求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2017年,我州出栏生猪1039.3万头,比2012年增加370.5万头,年均增长74.1万头,产量76.0万吨,比2012年增加18.4万吨,年均增长3.7万吨;出栏牛65.3万头,比2012年增加34.2万头,年均增长6.8万头,产量6.7万吨,比2012年增加3.0万吨,年均增长0.6万吨;出栏羊100.0万头,比2012年增加56.4万头,年均增长11.3万头,产量1.5万吨,比2012年增加0.4万吨,年均增长0.1万吨。
(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全州各级农业部门围绕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两区一带”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结合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确立研究方向,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和示范,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17年,我州实有园林水果面积225.4万亩,比2012年增加82.9万亩,年均增加16.58万亩;园林水果产量达236.1万吨,比2012年增加84.7万吨,年均增长16.9万吨;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83.9万亩,比2012年增加41.3万亩,年均增加8.3万亩,产量310.7万吨,比2012年增加107万吨,年均增加21.4万吨。油料作物产量3.8万吨,比2012年增加0.9万吨,年均增长0.2万吨;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3.7万亩,比2012年增加3.9万亩,年均增长0.8万亩,产量3.2万吨,比2012年增加1.0万吨,年均增长0.2万吨;花卉种植面积5.4万亩,比2012年增加5.1万亩,年均增长1.0万亩。
(五)积极发挥统计职能作用,当好参谋和助手。密切关注“三农”科学发展,关注全州经济运行状况,认真做好“三农”发展的分析和监测,准确根据“三农”发展对市场的供需变化,提出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制定“三农”政策,提供了科学统计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农业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我州农业经营多为传统的家庭、合作坊的形式进行种植养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带动效应不明显,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受自然因素特别是气候影响仍然很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
(二)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我州农业生产现状主要表现为粮食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业生产经营者综合素质不高等,以上多方面的因素交织,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
(三)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三农”发展必须解决贫困县摘帽问题,让贫困户脱贫致富。但我州贫困人口总量居全省第二位,有4个深度贫困县,26个深度贫困乡镇,在加强产业发展、稳定增收方面任务十分繁重。
(四)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我州南北发展差异较大,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均衡,服务形式单一,南部山区主导产业散、小、弱状况普遍存在,农业产业对农业经济支撑作用充分显现。
三、意见建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红河发展提出的“新型工业强州、乡村振兴富州、绿色生态靓州、沿边开放活州”的工作要求和州委13611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着力推进我州“三农”工作跨越发展。
(一)抓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的配套工程,加快云南(红河)现代花卉产业园建设,加快广东温氏集团红河养殖基地建设,确保良种猪繁殖基础如期建成投产,加快红河谷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园万亩核心区示范基地建设。
(二)抓实产业发展。以供给侧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立足我州资源禀赋,以项目引领产业,优化布局,优化发展,加快推进红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我州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农业强州。
(三)着力推动融合发展。突破传统农林牧渔第一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推动农产品流通等第三产业延伸,强化一产对二产、三产的支撑力度,促进一二三产相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而实现“三农”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着力补强产业发展弱项,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动以农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抓实扶贫政策宣传,及时兑现扶贫政策。
(五)加强与行业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加强督查,积极与行业部门展开协作、协调,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根据“三农”发展的季节变化,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分析,认真分析“三农”发展的运行及预警机制,加强信息资源共享,积极做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统计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