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讯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1321
- 发布机构: 红河州统计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8-07-14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县域经济发展考评再创佳绩
据云南省2017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考评结果公示显示,弥勒、个旧、蒙自和开远4市继2016年后再度荣膺全省“10强县”称号,河口和泸西两县入围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彰显红河州县域经济发展强劲势头。
一、红河州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中的基本情况
(一)10强县综合考评情况
1、县域经济跨越发展“10强县”分布及占比重。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10强县”分布在6个州市。红河州是连续两年入围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10强县最多的州市之一。红河州在县域经济考核中一枝独秀,有弥勒、个旧、蒙自和开远4市入围,占“10强县”40%的比重;其次昆明市有安宁和宜良2县市入围,占“10强县”20%的比重;曲靖市有宣威市、大理州有大理市、楚雄州有楚雄市、文山州有文山市入围,这四个州市分别占“10强县”10%的比重。
2、分县市综合得分全省排名情况。全省不含市辖区的113个县(市)中,红河州的弥勒市综合得分84.78分,位居全省第4位;个旧市84.61分,位居全省第5位;蒙自市84.58分,位居全省第6位;开远市83.81分,位居全省第8位;建水县80.80分,位居全省第11位;泸西县76.39分,位居全省第29位;河口县75.02分,位居全省第33位;石屏县74.28分,位居全省第36位;
金平县69.83分,位居全省80位;绿春县69.58分,位居全省84位;屏边县69.46分,位居全省87位;红河县69.34分,位居全省88位;元阳县69.31分,位居全省89位。
(二)分类考核情况
县域经济考核全省129个县(市、区)分为四类:一类45个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二类47个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县、三类2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四类11个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级贫困县,分类对129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三类15项考核指标及赋予权重进行考核评价,依据分类考核评分由高到低选取13个县(市、区)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一类县和二类县分别选取前4位作为先进县,三类县选取前3位,四类县选取前2位作为先进县。同时分类考核中,选取进位最快的7个县(市、区)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进位县”。其中:一、二、三类县分别选取进位最快的两个县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进位县”;四类县选取进位最快的1个县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进位县”。
1、红河州分县市分类综合考核得分排位情况
一类县,45个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中,红河州占6席(个旧、开远、蒙自、弥勒、建水和河口),河口县以81.90分的综合得分,位居先进县之首,蒙自市78.44分,位居14位;开远市77.96分,位居16位;个旧市77.01分,位居24位;建水县76.81分,位居25位;弥勒市76.01分,位居34位。
二类县,47个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县中,红河州占3席(元阳、红河和绿春),绿春县综合得分77.07分,位居35位;红河县76.48分,位居39位;元阳县74.35,位居43位。在二类县考核中,红河州无一县市进入先进县行列。
三类县,2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红河州占2席(石屏和金平),石屏县综合得分82.97分,位居第5位;金平县76.93,位居20位。在三类县考核中,红河州无一县市进入先进县行列。
四类县,11个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级贫困县中,红河州占2席(屏边和泸西),泸西县以86.66分综合得分,跻身先进县第二位;屏边县80.47分,位居第7位。
2、红河州分县市分类综合考核进(退)位情况
一类县,45个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中,河口县、开远市和弥勒市进位。其中河口县进位最快,位列全省第1位,由2016年的全省36位进到2017年第1位,进位35位;开远市进位19位,位列全省第3位;弥勒市进位3位,位列全省14位;蒙自市、个旧市和建水3县退位。
二类县,47个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县中,绿春县由2016年的全省42位进到2017年35位,进位7位,位居全省10位;红河县和元阳县均退位15位,并列全省45位。
三类县,2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石屏县和金平县均进位。石屏县由2016年的全省10位进到2017年第5位,进位5位,位居全省第3位;金平县由2016年的全省24位进到2017年第20位,进位4位,位居全省第4位。
四类县,11个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级贫困县中,泸西县排位与上年持平,不存在进退位,位居全省第6位;屏边县由2016年的全省第4位退到2017年第7位,退位3位,位居全省第8位。
二、红河州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短板
红河州在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考评中拔得头筹,说明我州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从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看,一些发展短板亟待解决。
(一)南北发展不平衡,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长期以来,北部七县(市)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经济较发达,而南部六县处于山高谷深的哀牢山区,基础差、底子薄。从全省综合考评得分排名情况来看,南北县(市)差距较大,弥勒市、个旧市、蒙自市、开远市、建水县综合得分在80分以上,在全省排位靠前,弥勒市、个旧市、蒙自市、开远市排全省前10强;建水排全省11位;泸西县、河口县、石屏县综合考评得分在76.39-74.28之间,分别排全省29、33、36位;金平县、绿春县、屏边县、红河县和元阳县综合考评得分在69.83-69.31之间,分别排全省80、84、87、88、89位,南部各县与北部县市的差距呈进一步扩大之势。(二)县市之间发展不充分,差距较为明显。45个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中,红河州占6席(个旧、开远、蒙自、弥勒、建水和河口),河口县以81.90分的综合得分,位居先进县之首,个旧、开远、蒙自、弥勒、建水综合得分与河口县相差3.46分-5.86分,排位相对居中;11个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级贫困县中,红河州占2席(屏边和泸西),泸西县以86.66分综合得分,跻身先进县第二位;屏边县80.47分,位居第7位。47个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县中,红河州占3席(元阳、红河和绿春)和2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红河州占2席(石屏和金平),这5个县市在分类考核中与先进县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排位相对靠后,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三)部分县市退位明显,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分类考核中,河口县、开远市、弥勒市、绿春县、石屏县和金平县6县以不同程度进位。其中,进位最快的河口县,进位35位,位居全省第一;开远市进位19位,位居全省第3位;其次,石屏县进位5位,位居全省第3位;金平县进位4位,位居全省第4位。在47个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县中,红河县、元阳县退位较明显,红河县由2016年全省24位退到2017年39位,元阳县由28位退到43位,两县均退位15位,位居全省45位。
三、加快红河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定不移抓产业培育和转型。围绕推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加快构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着力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坚持把打好“绿色食品牌”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以工业化理念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深入开展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北部国家级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建设,积极培育农业“小巨人”等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二是着力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坚持把打好“绿色能源牌”作为促进全州工业产业提质扩能的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做大绿色能源产业,促进清洁能源产业与特色优势产业协调发展,支持以晴、惠科电子产业园、新科汤姆逊电器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三区”电子产品、机械制造、锂电铜箔以及个旧有色金属深加工、开远轻工业园区等项目建设;三是着力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扎实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数字化建设,实施哈尼梯田保护开发、建水国家级紫陶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建水、弥勒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和蒙自、元阳、石屏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加快实施现代服务经济倍增计划,扎实开展“互联网+”“物联网+”行动,全力推动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坚定不移抓项目投资和建设。着力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把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落实到项目建设上,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优化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围绕城市规划、园区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等行业规划统筹项目谋划、项目实施,着力构建规划引领、项目编制紧随,形成流程完善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突出项目建设的计划性、前瞻性,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生态建设等领域,统筹推进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建设保障。
(三)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推动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国家级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推动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抓实产业培植,抓牢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产城融合和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能力,以城乡建设转型带动经济发展转型。
(四)坚定不移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群众生态获得感。持续推进森林红河建设。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加强大围山、分水岭、黄连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哈尼梯田、异龙湖、长桥海等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管理。着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防护林、石漠化治理、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生态建设工程,不断加大面山绿化、通道绿化力度,积极推进低碳绿色发展。强化重点企业和行业污染防治,推进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深入实施能源、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推进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水资源;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和节能评估审查,落实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坚决依法处罚、关停排放不达标和违法偷排企业。
(五)坚定不移抓民生保障。一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启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义务教育辍学学生“清零行动”,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二是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国门形象示范项目建设;强化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三是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创业促进就业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新一轮“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深入实施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动。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险欠费清缴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养老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