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数据资讯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1321
  • 发布机构: 红河州统计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9-04-26
  • 时效性: 有效

2018年红河州农村经济发展报告

  2018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三农”发展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个更大贡献”和“四个新要求”,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全州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农业及农村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持续增长。2018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85.43亿元,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196.31亿元,增长6.3%;林业产值22.39亿元,增长5.5%;牧业产值149.19亿元,增长6.4%;渔业产值11.46亿元,增长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08亿元,增长6.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7.66亿元,增长6.3%,其中农业增加值121.43亿元,增长6.3%;林业增加值13.61亿元,增长5.6%;牧业增加值92.15亿元,增长6.6%;渔业增加值6.85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6.3%。

  (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全年,我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30元,增收974元,增长9.4%,构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项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566元,增长10.5%;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5846元,增长8.1%;人均财产净收入193元,增长10.9%;人均转移净收入725元,增长13.3%。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44.6%、44.8%、2.0%和8.7%。

  (三)粮食生产稳定。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全州耕地面积保持391.1万亩,全面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州级投入“三农”资金达6744.79万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种植面积总体稳定基础上,大规模推广应用良种良法,粮食土地产出率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稳步跃上新台阶。2018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574.97万亩,比上年增加0.62万亩,增长0.1%;产量为179.63万吨,比上年增加2.44万吨,增长1.4%。

  (四)畜牧业保持较快增长。通过牲畜标准化项目建设促畜牧业发展,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促进和带动了草食畜养殖户,提高了牲畜养殖的品质。2018年,我州出栏生猪403.95万头,增长11.6%;出栏牛37.69万头,增长11.9%;出栏羊86.65万头,增长7.9%;出栏家禽4667.96万只,增长9.4%;肉类总产量47.48万吨,增长11.0%,其中,猪肉产量34.61万吨,增长10.5%,牛肉产量4.33万吨,增长15.5%,羊肉产量1.39万吨,增长13.9%,禽肉产量7.08万吨,增长9.6%。饲养规模不断扩大,期末生猪存栏312.03万头,增长7.1%;牛存栏104.89万头,增长7.5%;羊存栏114.28万只,增长14.6%。

  (五)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围绕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两区一带”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和示范,推进朱有勇院士工作站建设和赵久然专家工作站建设,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18年,我州实有园林水果面积251.99万亩,增幅5.0%,其中,香蕉70.83万亩、梨18.89万亩、菠萝4.00万亩、苹果11.29万亩。园林水果产量达257.32万吨,增幅2.7%,其中,香蕉103.25万吨、梨18.72万吨、菠萝4.12万吨、苹果1.86万吨;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97.03万亩,增幅7.1%,其中,大白菜28.28万亩、辣椒20.23万亩、西红柿6.40万亩、茄子5.53万亩;蔬菜产量341.20万吨,增幅9.8%,其中,大白菜57.44万吨、辣椒26.91万吨、西红柿15.08万吨、茄子9.97万吨;全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7.79万亩,增长11.2 %,产量3.60万吨,增长12.5 %;中草药材种植面积20.32万亩,增长48.4%;全年鲜切花产量达2.38亿枝,实现产值1.13亿元。

  (六)电商成为“三农”发展新引擎。依托“互联网+ ”平台,我州近年来积极探索电商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电商发展新路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州现有登记注册电商企业508家、电商网店2233户,在弥勒、蒙自分别建成了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电商园区和开远跨境电商园区,建立村淘服务站134个。

  二、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第一产业发展速度提升乏力。2018年,我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6.3%,较之2017年6.2%,仅提升0.1个百分点。

  二是粮食生产仍受比较效益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是南北发展差距拉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2018年,我州农业总产值385.43亿元,南部地区105.30亿元,北部地区280.13亿元,北部是南部的2.66倍,南部仅为全州的27.3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2018年,我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9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30元,两者差距22066元,比2017年的20452元,扩大了1614元。

  四是农村居民收入结构较为单一。从农村收入来源结构来看,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转移净收入和人均财产净收入分别占全年可支配收入的51.6%、40.3%、6.4%、1.7%,各项收入占比不平衡。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净收入的贡献分别为40.3%和51.6%,而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贡献偏低,两项贡献率为8.1%。

  五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近年来,我州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虽然不断增多,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步伐较缓,缺少区域性的全产业链农业集团企业。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导致生产经营规模受限、技术提升难、品牌打造与市场拓展乏力。

  六是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农业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过程中,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018年末,我州耕地资源为391.67万亩,比2017年的394.35万亩少了2.68万亩,同时由于复种指数高导致耕地质量日益下降,农田灌溉采取传统漫灌方式,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化学品投入依然较大,2018年,全州农用化肥(折纯)、农药、地膜施用量分别达到258917吨、9823吨、10593吨,整治投入巨大,农业面源污染等带来农业农村环境问题。

  三、2019年红河州农村经济展望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实现农村经济平稳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指引我州农村经济发展方向。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实,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要进一步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二)多措并举,确保我州粮食安全生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州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粮食安全是压倒一切的战略底线。一是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转化率,提升农业耕作方式,提高粮食亩产水平,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同时做好粮食政策性补贴工作,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二是粮食安全战略实现从“确保产量”向“确保产能”转变。强调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依靠科技进步突破资源与环境约束,走提升粮食产能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三)按照扶贫开发统一部署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继续巩固现有的扶贫成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在产业、收入、住房、饮水、医疗、就学等方面都要进一步巩固,不能松懈;二是做好查缺补漏工作;严格对照脱贫摘帽标准,切实把精力、资金集中到脱贫达标上来,在一线精准倒查每户每村、每乡每片区脱贫达标情况,确保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三是要精准再精准。做到户户清,发挥好工作队、小分队、战斗队和挂联单位作用,做到对各户的产业培植、收入提升、住房加固、饮水安全、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情况清清楚楚。

  (四)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进程。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必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城镇化发展可以进一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扩宽农民非农就业的机会和渠道,提升农民的非农收入,同时提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提升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农村的能力。二是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富裕的关键路径,搞活乡村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才有物质保障,可通过“现代农业主导+特色产业支撑”的模式。按照“一提两化三转变”的思路,是以粮食安全为前提,走农业绿色化和农业品牌化道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农业产业发展结构的转变、农业发展业态的转变。三是弘扬乡村文化和培育现代乡村文化。充分尊重乡村丰富多彩的文化,因地制宜地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同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新风尚,提供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产品,补齐乡村文化产品供给的短板,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乡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形成生动实践;二是积极开展好农村垃圾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好农村垃圾处理试点,探索适合我州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逐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三是着力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行动和规范化建设,落实河湖长制,加大水体综合治理力度。

  (六)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一是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北部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南部地区山区综合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和设施化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持续打造“九红”系列等云南名牌产品。二是深化农村改革,着力优化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七)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三农”发展新引擎。以提升电商平台的销售量和质量为目标,形成红河特色的电子商务,推进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是落实“大抓电商”各项工作,落实全面加强对全州电商发展的领导和协调,形成州县(市)乡村四级联运与电商服务体系。二是突出高原特色,着力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建设管理,加快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降成本提速度,支持电商企业发展有红河特色“品牌”的跨境电商业务,注重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申报工作。三是利用“互联网+电商”、“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与“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旅游服务平台,推荐我州特色旅游的同时,把特色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为红河经济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强化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