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数据资讯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1321
  • 发布机构: 红河州统计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03-0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2019年农村经济发展报告

  2019年,全州各级各部门围绕州委“13611”工作思路,落实“五个大抓”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推动全州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2019年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一)农业经济稳中有进。2019年,红河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60.57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农业总产值235.50亿元,同比增长6.0%;林业总产值26.30亿元,同比增长6.2%;牧业总产值180.93亿元,同比增长5.8%;渔业总产值11.14亿元,同比减少2.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70亿元,增长6.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8.38亿元,同比增长5.6%,占GDP的13.03%。其中:农业增加值148.15亿元,同比增长5.9%;林业增加值16.12亿元,同比增长6.1%;牧业增加值113.40亿元,同比增长5.7%;渔业增加值6.74亿元,同比减少2.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98亿元,同比增长6.2%。

  (二)粮食生产小幅增长。全面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种植面积总体稳定基础上,推广应用良种良法,全年粮食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稳中有升的良好形势。初步统计,2019年全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576.95万亩,比2018年增加1.98万亩,同比增长0.3%,产量182.18万吨,比2018年增加2.55万吨,同比增长1.4%,单产315.8公斤,比2018年增加3公斤,同比增长1.1%。

  (三)畜牧业发展平稳。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年红河州生猪生产情况略有波动。初步统计,红河州猪出栏355.47万头,同比减少12.0%,猪存栏250.46万头,同比减少19.7%,猪肉产量31.99万吨,同比减少7.6%;牛出栏39.62万头,同比增长5.12%,牛存栏105.67万头,同比增长7.43%,牛肉产量4.82万吨,同比增长11.32%;羊出栏89.60万只,同比增长3.40%,羊存栏114.19万只,与去年同期持平,羊肉产量1.63万吨,同比增长17.27%;家禽出栏4992.20万只,同比增长6.95%,家禽存栏2798.02万只,同比增长5.28%,禽肉产量7.87万吨,同比增长11.16%。

  (四)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围绕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两区一带”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和示范,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初步统计,2019年红河州实有园林水果面积259.21万亩,同比增长2.87%,其中:香蕉66.29万亩、梨18.29万亩、菠萝5.02万亩、苹果12.02万亩。园林水果产量达260.93万吨,同比增长1.40%,其中:香蕉105.13万吨、梨19.41万吨、菠萝4.29万吨、苹果2.26万吨;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05.62万亩,同比增长4.36%,其中:大白菜26.76万亩、辣椒20.17万亩、西红柿7.16万亩、茄子4.22万亩;蔬菜产量359.12万吨,同比增长5.25%,其中:大白菜49.43万吨、辣椒25.52万吨、西红柿17.05万吨、茄子8.25万吨;全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9.32万亩,同比增长5.51%,产量3.97万吨,同比增长10.28%;中草药材种植面积27.41万亩,同比增长34.63%,产量5.18万吨,同比增长35.60%。

  二、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率水平总体不高。2019年全州农业增加值增长率5.6%,比上年的6.3%回落了0.7个百分点,同时全州乡村劳动力资源240.22万人,比上年增长了0.74%,由此可以得知,红河州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还需依赖乡村人力资源来发展农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红河州是农业大州(2018年农业总产值385.43亿元,在全省排第三位,仅次于曲靖、大理),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的欠发达地区,很多地区还保持着原始的农耕劳作方式。根据第三次农普资料显示,2016年全州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仅占比4.9%,比全省5.5%的比例低0.6个百分点。三是新型经营主体不足带动性差。首先,全州新型经营主体不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步伐较缓,缺少区域性的全产业链农业集团企业,2019年全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9户,占399户农业龙头企业的7.3%。其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生产经营规模受限、技术提升难、品牌打造与市场拓展乏力等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农村三产融合层次较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和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产值的比例不高,附加值仍然偏低。农业多功能挖掘不够,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开发不足。五是农业生产受灾害影响冲击较大。一是受干旱持续影响,石屏、蒙自、红河、金平等地的蔬菜收成不理想,同时从第四季度开始部分地区受霜降和冰雹影响,致使县市全年种植业产出受限;二是受疫病(非洲猪瘟)因素影响,全州全年生猪出栏同比减少10%以上,生猪存栏同比减少接近20%,造成猪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影响了牛肉、羊肉等相关农副产品的价格。

  三、几点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确保全州农村经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各涉农行业部门要通力合作,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州各涉农部门要对标对表,强化举措、狠抓落实,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各级统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报表制度,做好部门联动,让各项涉农指标数据客观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准确反映农林牧渔业各行业生产价值。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动能。按照全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的部署,压实行业部门和县、乡、村工作责任,围绕“五抓五强”思路,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26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加快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三)稳定生产保供给。抓好粮食生产,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产量。抓实生猪生产,严防死守动物疫情,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加大规模养殖场扶持力度,稳定生猪存栏数、出栏数,确保生猪市场有效供给,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上。

  (四)深化改革激活力。一是抓住特色,发展高产高效经济作物。立足红河州多样化的气候条件和农作物资源特色,转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向立体循环农业方式靠齐,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的综合效益,如元阳哈尼梯田稻鱼鸭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而且实现了农户增收。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借力互联网平台,拓展农业多功能,推动农村新业态涌现,带动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的发展,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五)切实加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巩固和加强工作队伍。加大县乡两级防疫经费投入力度,保障监测、预防、控制、扑灭、检疫、监督等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和专项业务经费。加强各级兽医实验室建设,补齐动物防疫设施设备短板,增强抵抗动物疫情的能力。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