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hhznyncj/2024-0002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红农函〔2024〕42号
  • 发布日期: 2024-10-30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43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红河州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43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红河州特色农产品基本情况

近年来,红河州紧紧围绕“土特产”做好资源经济文章,做强优势特色产业。2023年,全州水果种植面积329万亩、产量368万吨、均居全省第1,蔬菜种植面积259万亩、产量484万吨、面积全省第3、产量第2,鲜切花产量11.4亿枝、全省第5,中药材种植面积164万亩、产量24.85万吨、面积全省第2、产量第3。出栏生猪444.15万头、居全省第2,实现肉类总产量57.01万吨、居全省第2,禽蛋产量10.37万吨、居全省第1。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土特产”产业布局方面。编制了《红河州“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对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规模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规划布局。一是产业化布局。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集聚农业现代化生产要素完善支撑体系,重点打造水果、蔬菜、花卉、规模养殖等产业。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区发挥生态资源潜力,重点发展梯田红米、中药材产业。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充分发挥干热河谷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特色水果、特色蔬菜产业。二是集群化发展。2019年,开远市、泸西县、屏边县、个旧市分别入选花卉、蔬菜、中药材、奶业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全州创建石屏县龙朋镇、蒙自市西北勒乡、元阳牛角寨镇等6个全国产业强镇,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个。创建县级以上“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95个,目前已向省级申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省级产业基地32个。三是园区化发展。推动项目集中布局、资源集聚投入,开远市花卉产业园创建为全国唯一以花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水县创建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弥勒现代花卉产业园、泸西现代花卉产业园、建水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创建为省级产业园区。

(二)提升“土特产”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方面。一是推动种业振兴。认真组织我州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开展申请省级和国家级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确定工作,省甘蔗研究所甘蔗种质资源圃入选国家级种质资源圃,省蚕桑蜜蜂研究所桑树种质资源圃、省红河热作所特色热带果树河口种质资源圃、开远天华菊花种质资源圃入选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圃。依托州农科院建成的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红河库被省农业农村厅评定为第一批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库。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工作,组织专家开展资源鉴定、繁育等工作;2021—2023年,连续3年争取省级资金扶持野生三七和野生茶原生境保护点建设。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开展玉米生物育种示范。州农科院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功选育出“红阳3号”“红稻8号”“红优5号”等系列优质常规水稻品种。二是创新科技攻关。在农业领域已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6个、1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21个省级“星创天地”(另有5个正培育中)。出台《红河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试行)》,全力支持各领域创新平台、科技主体培育等建设工作,同步下发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等9个配套文件。2024年组织申报“云南省热区植物资源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奶牛遗传改良与种质提升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与越南农业科学院中央蚕桑研究中心开展“蚕、桑优良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示范”项目合作,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主要粮经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示范”“中国(云南)—斯里兰卡甘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项目,农业领域科研合作在不断深化中。

(三)做强“土特产”延伸产业链条方面。一是推进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锚定千亿元级产业链目标,形成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六园九链”总体布局,紧盯重大项目精准绘制招商图谱,聚焦产业链关键节点和高端环节精准招商,2023年,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新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33个,协议投资额122.32亿元,在谈项目7个,预计总投资超过61亿元。2024年以来,新签约、新开工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32个,区域协调、产业联动、优势互补、主体活跃的产业链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二是育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内培外引结合,弥勒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入驻企业25家,开远食品加工产业园单园入驻食品加工规上企业达49户。截至2023年底,全州培育规上食品工业企业146户,实现产值94.02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115户、产值74.66亿元,食品制造业13户、产值9.29亿元,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8户、产值10.07亿元。三是盘活乡村资源注入活力。按照“农业+文化+旅游”融合的模式,打造元阳哈尼梯田、红河撒玛坝万亩梯田等19个4A级旅游景区。元阳县新街镇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阿者科村、可邑村、团山村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红河—山水田园乡村游”“云上梯田·品味乡愁”之旅两条精品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包装了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产品,大力推介民俗节庆文化活动,绿春县三猛乡腊姑梯田开秧节,元阳县大鱼塘村元阳稻花鱼丰收节,红河县龙玛村、龙甲村哈尼长街宴列入农业农村部推介名单。

(四)打造品牌增强“土特产”市场竞争力方面。一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抓好《红河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认证,申报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截至2023年,全州累计有效“三品一标”认证380家830个产品,有效绿色食品181家395个产品,有效有机产品186家250张证书422个产品,有效无公害农产品4家4个产品,有效农产品地理标志9家9个产品。开远、泸西、石屏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2023年开远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二是加大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打造了红河州“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和“个旧各位”“绿春四季”“阿迷记忆”“大围百韵”“密姹红河谷”等一批县域公共品牌,培育蒙自石榴、梯田红米、石屏豆腐等一批地标品牌,建立农产品品牌体系,拓展和延伸了农产品网上B2B和B2M市场,推进红河州优质农产品畅销全国。三是大力推进品牌营销推广扩大品牌知名度。在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7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主会场举办红河州“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暨13县市品牌产品推介会并取得圆满成功。在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打造了第一个集产品展示、商务洽谈、产销对接、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九红产品体验中心,建立“红河九红”对外交流发展的服务平台,将红河州特色农产品推向越南。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做好“资源+生产”文章。在保障粮食生产前提下,持续巩固水果、蔬菜、家禽、生猪等产能,同时做好品质提升和品种优化,加快高端水果、绿色蔬菜、专利花卉、规模养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矩阵,不断提升红河州农业品牌市场号召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

(二)做好“资源+加工”文章。以石屏、开远豆制品特色产业园区为核心,重点发展豆类生鲜食品、发酵类豆制品、大豆蛋白制品、膨化豆制品、植物基休闲豆制品等终端消费品;以弥勒、个旧为核心区加快推进畜禽蛋奶屠宰加工业发展;以元阳、金平为核心区,加快提升制糖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以弥勒、泸西为核心区,不断提升红河酒类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以蒙自为核心区加快推进水果加工及生鲜米线、方便米线、预制菜等产品开发;以河口、金平为前沿,加快发展边民互市农产品落地加工。

(三)做好“资源+贸易”文章。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资源管理,一对一动员在我州基地备案的州外企业注册落地红河州。加强对农产品出口基地集中管理,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收购农产品、代理开票记账、基地备案和管理等服务,加快推进红河(国际)·绿色食品贸易港、深农集团蒙自农产品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云品荟与产投集团农投公司深度合作,持续扩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规范发展直播销售等新业态,探索建立农产品全网营销模式。

(四)做好“资源+文旅”文章。深入开展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程,复制推广阿者科村、可邑村、团山村等成功经验,通过采取景区带动、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等多种方式,打造红河乡村旅游系列产品。实施“乡村旅游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餐饮客房管理、接待礼仪、安全卫生、民俗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和实务技能,打造多条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乡村旅游精品路线,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感谢你们对我州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