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hhznyncj/2024-00010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红农函〔2024〕37号
- 发布日期: 2024-10-27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7号提案的答复
一、关于树立农业大招商理念
近年来,红河州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建立“高位统筹、链长负责、专班推进、联动招商、动态管理、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举措,聚力打造经济强州新样板。“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红河州瞄准优强目标企业靶向招商,结合全州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延链补链,紧盯行业龙头和全产业链优质企业,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强化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精准招商,招引一批衔接东部、面向东盟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关键企业、节点项目。同时,在项目代办、政策兑现等方面强化服务,大力支持强优项目落地发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贯彻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围绕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园区、重点展会抓好招商。一是围绕重点产业招商。发挥红河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优势,聚焦“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及时梳理完善招商项目库,认真分析研判,选定重点招商企业。近年来,成功引进了联想佳沃、浙江海亮、上海虹华园艺、广东温氏畜禽、美国卓莓等大型优势集团到红河州投资兴业。目前,温氏集团业务已拓展到以蒙自、开远、建水和弥勒为中心,辐射泸西、个旧、元阳、石屏和红河等5个县市。二是围绕重点园区招商。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成功引进丰岛花卉、大汉科技、金锣集团、生物药业等企业到园区投资。三是围绕重点展会招商。积极关注各类省内外涉农展会,尤其是国际性展会,以展会为契机,按制定的展会招商计划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利用南博会、杭州茶博会、中国国际农交会、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上海、北京)展会等平台开展红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宣传推介和招商活动。四是围绕重点目标招商。重点锁定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京津冀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地区和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农业产业链的行业领军企业、投融资公司及龙头企业、商会、行业协会、进驻的投资商,研究分析其产业布局和投资意向,走出去宣传推介、请进来实地考察,正大集团、达利食品集团、中粮集团等多家全国100强企业已至红河州考察。五是围绕优化环境招商。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实时追踪服务,提高项目资金到位率、落地率。对已签约的重点项目,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由项目主管部门进行督查督办。督促项目落地县市及州级责任单位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引进来、能落地。完善项目联系跟踪协调机制,积极主动做好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和配合企业做好符合国家和上级有关优惠政策项目的申报工作,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和服务环境竞争力。
2023年,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紧盯签约企业,主动服务,追踪问效,掌握项目推进情况。2023年,走访重点企业51个、重点项目21个,商请相关要素保障部门协助50余次。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信用社、富滇银行、民生银行等贷款机构和平安保险、中国人寿等相关保险机构密切沟通,积极为企业协调贷款和保险业务10余次。
二、关于瞄准特色优势资源培育龙头企业
根据资源禀赋,红河州充分发挥地处北回归线,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等优势,锚定建设农业强州目标,着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州委、州政府制定印发了《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红河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不断育强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着力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模式,推进企业增效、地方发展、农民增收。目前,全州实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86户,同比增长13.26%,其中,国家级5户,省级170户,分别位居全省第四和第二,已实现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县市全覆盖。全州343户州级龙头企业中,已有制造业企业60户,批发和零售业企业35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16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企业3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巩固增强。二是优化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多、特、好、早”的农业优势,13县市均已初步选定主导产业,建基地、延链条、提质量,不断挖掘农文旅融合发展潜力,丰富乡村产业发展业态。如个旧市依托梨花资源禀赋,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延伸产业链、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着力做活花经济、壮大梨产业,“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强村富农新路径,让民宿、餐饮、康养、休闲农业等业态开始在哨冲萌芽,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的乡村旅游产业链。个旧市还先后举办“家乡美”书画展、“锡城哨冲 四季之美”摄影展、梨花节、ITRA国际越野跑赛事等活动,以节庆为媒带动农户从产业链各环节增收。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创新推出“622”“小河边”等模式,促农增收致富。三是强化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树牢“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意识,着力协调解决涉农企业存在问题和困难。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支持企业研发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目前,已有28户农业龙头企业被评为高新企业,在全州高新企业中占比28.57%。
三、关于实施经营实体空白村“清零”提质行动
近年来,我州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树牢“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主体”理念,持续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强化行业指导服务,着力育强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日益显现。2021年红河州已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重点对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可量化的经营性资产总额以股份或份额的形式量化到人、确权到户,赋予了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等权能,全州完成2527个村组股份合作制改革,改革让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受益者,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截至目前,全州有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经济联合社)1216个,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11981个。二是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依托优势特色农业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丰富乡村特色产业业态,发掘农文旅养融合发展的潜力,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州已创建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元阳县爱春阿者科村、个旧市鸡街镇毕业红村等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哈尼稻作梯田、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建水泸江烟柳乡村生态游等11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入选农业农村部官网推介,通过“农业+”融合发展,促农增收。比如,弥勒市小河边村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玫瑰花产业,探索“党建+企业+农户”联农带农模式,“种植—加工—休闲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小河边村玫瑰花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促农增收1400万元。三是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和公司。目前,全州4499个合作社中,3287个实现党组织领办,覆盖率达72.88%。四是鼓励州属国有企业发挥优势助推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州属国有企业多为平台类公司,主要承担政策性融资、政府公益类项目建设,目前无企业涉及农业产业领域。州国资委将鼓励州属国有企业通过混改或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平台优势,助力全州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依托红河州优势特色农业资源,持续加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力强的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