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hhznyncj/2024-0000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红农函〔2024〕61号
- 发布日期: 2024-10-27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州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234号建议的答复
李福明代表:
你在红河州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把以元阳县为核心的红河牛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列为州人民政府农业重点项目建设的建议》第0234号建议,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红州牛产业发展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2022年,州委、州政府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作为3个千亿级产业链之一加以重点打造,成立由州委副书记任链长,分管副州长、联系工作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州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在州农业农村局设立由局长任主任的专班办,全力打造“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产业链集群,肉牛产业列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产业。同时,按照《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红政办发〔2022〕56号)精神,牛产业列入农业现代化11大产业之一,组建了以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州畜牧兽医局局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组建了以州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任组长的专家组,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切实加强牛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二)强化规划引领。在《红河州“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中将牛产业列入重点发展产业,明确发展思路,确立目标任务,找准发展路径,细化政策措施,推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州出栏肉牛16.09万头,居全省第4位。
(三)强化资金支持。2023年以来,州农业农村局积极向省农业农村厅汇报请示,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红河牛产业发展。2023—2024年,累计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124万元,其中,2024年80万元,主要用于红河牛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和产业发展工作。目前,省人民政府正在征求《云南省推进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2024—2026年)》,拟对肉牛良种推广、饲草料产业发展、产业链延链、动物疫病净化等7个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鉴于省级即将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和州级财政困难等实际,州级暂不出台相应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服务各县市和养殖企业积极争取省级奖补资金。
二、红河牛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情况
(一)开展红河牛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工作。2023年以来,州农业农村局牵头扎实开展红河牛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鉴定材料申报工作,预计2024年9月底前完成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现场核验工作,2024年11月底完成鉴定工作。
(二)开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工作。红河牛肉由于胆固醇含量低、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地方牛品种,可以强精健体、提高人体记忆力、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病人康复,营养价值高,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经多方努力,2024年4月成功通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录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成为打造“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靓丽新名片。
(三)建设红河牛遗传资源保种场。一是元阳县南沙镇石头寨村委会六呼村保种场。元阳县政府主导,投资300万元在南沙镇石头寨村委会六呼村建成红河牛遗传资源保种场。该保种场圈舍面积2167平方米、草料棚400平方米,现存栏239头,其中,能繁母牛108头、种公牛14头。2024年6月,州级考核推荐纳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省级财政将给予支持。二是红河县迤萨镇土台村保种场。目前,该保种场存栏256头,其中,能繁母牛119头、种公牛8头。三是个旧市红河驼峰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保种场。目前,该场存栏576头,其中,能繁母牛341头、种公牛16头。
(四)建立红河牛遗传资源保种小区。一是马街乡乌湾村委会那柄村保种小区。投资100万元,建设圈舍面积1440平方米、草料棚445平方米。目前,小区有10户养殖户,存栏218头,其中,能繁母牛99头、种公牛10头。二是南沙镇水塘村保种小区。目前,该小区有4户养殖户,存栏178头,其中,能繁母牛72头、种公牛8头。
(五)启动红河牛相关试验课题。一是红河牛雪花牛肉生产关键技术试验课题。云南农业大学和州畜牧技术推广站联合,计划投资300万元,在元阳县红河遗传资源保种场启动了红河牛雪花牛肉生产关键技术试验课题。二是红河牛快速育肥关键技术试验课题。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院与州畜牧技术推广站联合,计划投资20万元,在元阳县红河遗传资源保种场启动了红河牛快速育肥关键技术试验课题。
感谢你对我州畜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