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hhzjytyj/2024-00067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 文号: 红教体函〔2024〕69号民进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将乡村旅游、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建议》的第48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积极打
- 发布日期: 2024-10-15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8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将乡村旅游、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建议》第48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积极打造建设全州劳动实践研学教育实践基地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从2021年开始初步筹备构建了以红河营地为中心,13县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枢纽、辐射108个研学基地的红河州研学实践网络,指导全州学校有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新农业产业认识、劳动实践体验等多方面研学实践活动。
(一)依托景区景点大力开发研学基地。近年来,红河州认真贯彻落实好教育部等11部门联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精神,用好用足州内丰富多彩的自然民俗文化资源积极开发研学基地,目前红河州现有19个景区创建成为红河州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其中,4A级景区11个。元阳、红河、屏边等县市依托森林、梯田、古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劳动实践,创新呈现民俗文化和耕读场景,打造自然生态研学营。元阳哈尼梯田景区推出了梯田捉鱼、泥雕体验、织染布艺体验、欢乐磨秋、种植、野菜采摘、梯田亲子游、农事体验等20多项活态文化体验产品及活动,2023年4家涉旅企业开展研学营业务,开展研学39次,参与游客达1086人次。屏边滴水苗城景区推出“苗族民俗文化”研学营活动。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景区推出系列特色党课,并通过场景还原的方式让游客们身临其境,在接地气的课程活动中感悟红色精神,汲取智慧与力量。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景区推出“我们的西南联大”研学线路,在课程设计上将“游”与“学”相融合,以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安排内容丰富的参观、学习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2023年暑假共计开展活动143场次,游客8300人次。
(二)积极开发研发旅游精品线路。依托全州10条精品旅游线路深入开展研学活动,其中,“非遗之魅·文化研学”主题4日游,串联弥勒—蒙自—个旧—元阳—建水—石屏,从过桥米线到哈尼古歌,从锡工艺品到长街宴,讲述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乐观、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仰。可有效培养青少年爱国、感恩、自强、自信、自律、协作的优秀品质,促进红河州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外,云南·“云上梯田 最美田园”之旅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美美与共 华彩一堂”精品线路推荐名单。“云南·齐聚梯田边 欢庆开秧门”线路,进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82条“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这些研学精品线路,可引导广大青少年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化,感悟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建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着力提升劳动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近年来,我州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立足地方历史地理、传统文化、民俗情感,锚定“特色农业强州”目标,依托高原特色农业资源,聚焦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农耕文明传承,着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一是发展休闲农业和青少年劳动实践相结合。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可邑村)、建水县团山村、泸西县三塘乡箐门村(菊畹村)、建水西庄镇新房村、元阳县爱春阿者科村、泸西县永宁乡永宁村、建水县西庄镇马家营村,个旧市鸡街镇毕业红村委会(梨花谷)等8个村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下一步我们将组织积极申报为红河州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制定相应的研学实践课程,让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到美丽休闲乡村观赏田园风光,给菜园和果园浇水施肥、品尝农家饭、制作特色手工,感受农耕文化,不光体验美丽乡村生产生活,还能完成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二是把乡村农耕实训基地打造成学校校外研学实践场所。把我州13县市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中遴选建立的49所农民实训基地(其中,农民田间学校42所,农业创业孵化基地7所)设置相应的学生研学实践课程,通过农民实训基地观摩学习、适度参与生产实践等活动,让中小学生认识农业、了解农业、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
二、规范化设置管理全州劳动实践研学课程
(一)为做好劳动实践研学教育课程的规范,2021年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制定出台了《红河州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陆续审核命名了108个研学基地的红河州研学实践教育研学基地,其中14家为劳动实践课程教育研学基地,开发劳动实践教育课程40余项。指导各研学基地根据地域特色进行相应课程线路设计,推动研学资源开放共享和协调发展。各研学基地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并结合乡村振兴、绿美乡镇、绿美农村等开发一系列中小学研学旅行示范课程,初步构建了5个教育指向的主题研学线路课程分类。在聚焦德育和乡村民俗特点的基础上,开发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比如让学生到元阳县阿者科传统文化村落,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哈尼族传统农耕文化,让学生到个旧市牛奶小镇了解现代牛奶养殖和牛奶的保存、加工、出产,让学生到开远“卧龙谷米业有限公司”了解新技术杂交水稻的种植和水稻产业化的发展等。
(二)红河州教育体育局从2019年起,推动研学旅行在中小学逐步开展,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州级每年计划组织1.5万名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从2019年至今,共开展集中研学实践活动121期,参与学生70490人,其中,小学生34191人、初中生26765人、高中生9534人,研学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和社会效应,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教师、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分别为100%、100%、98%。2023年,承办云南省中小学生“行走红河”研学实践活动,共有昆明市、玉溪市等5个州市100名初中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参加,研学站点涵盖蒙自、元阳、建水三个县市,包含阿者科等特色乡村;2024年,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边境行”研学实践活动,全州共有1297名中小学生及52名教师参与,辐射全州13个县市260所中小学。
(三)利用全州各县市地貌、产业、民族、民俗等多样化特点,依托特色农村资源等因地制宜制定研学旅行路线,让研学学生可以深入农村体验种植、养殖、手工等传统农活。规范化全州劳动实践教育研学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得到相关知识面的提升。
三、充分利用校外劳动实践教育研学资源
各县市教体部门利用周末节假日,指导家长带领孩子深入各县市108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短途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比如个旧乍甸的学生就可以到牛奶小镇开展养殖类的研学实践活动,开远羊街的学生可以到卧龙谷米业加工和种植基地了解现代化大米种植和加工,弥勒市区的学生到东风韵小镇体验葡萄规模化种植和葡萄酒酿造过程等。根据各县市特点,把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指导开设以假期和周末为主、路程较短,体验深刻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通过整合城镇周边成熟的农业果蔬栽培基地进行开发和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劳作中体会到生产劳动的喜悦和收获。
四、健全完善研学实践教育收费制度
目前,全州命名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均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收费,各县市教体局加强监管,尤其在课程开发、师资力量、组织开展上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每年开展研学基地复核工作,对于不开展活动、活动不规范的实践基地督促进行整改和取缔。联合文化旅游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卫健部门,对相应场所进行研学教育课程指导、运行场所实地勘察调研、卫生环境检查、收取费用核定后,指导合理符合当地实际的收费标准,带动当地旅游资源、农业资源、教育研学基地和乡镇农业示范基地的充分利用和发展。
下一步,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将联同州农业农村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加强各县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业务指导力度,提升研学基地的课程设计能力、活动水平和文化建设。因地制宜,聚集优势产业,积极拓展农业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涵养功能,积极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挖掘乡村多元化价值,继续加大农民田间学校、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积极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拓宽学生劳动实践眼界。全面结合全州生态、民族、文化、历史、红色、特色农村等特色资源,精心打造教育研学线路。将教育、农业、旅游三方面合理结合,突出文化、地域、民俗等多方面融合研学线路,围绕研学+多元模式,研学与科普、文化、劳动、体育等融合,持续挖掘研学消费潜力,促进多元消费。让学生在研学中树立爱家乡、爱祖国的理想情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感谢你们对我州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