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hhzjytyj/2024-00042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 文号: 红教体函〔2024〕25号
- 发布日期: 2024-10-14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第38号提案的答复
普李瑊瑊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提升体育经济,推动体旅产业融合的建议》第38号提案,已经转交我局办理,经与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接,先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满足群众对体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需要
持续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完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周边配套设施。全州体育场地总数12974个,其中,公共体育场馆36个、体育公园3个、健身步道1358公里;全州体育场地总面积118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2平方米。全州乡镇、行政村(社区)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540个边境幸福村实现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城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全州健身步行道434个,登山步道26个,自行车骑行道3个,步行骑行综合道42个。
二、积极培育体育旅游市场主体
(一)体旅品牌项目不断涌现。依托全州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县市特色,不断挖掘打造旅游度假区、A级旅游景区、户外运动营地等体育旅游景区。红河州先后培育了4个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包括1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弥勒可邑小镇)、1个中国十佳体育旅游目的地(弥勒市)、1个中国体育文化优秀项目(石屏彝族跳鼓坡节)、1个全国汽车自驾运动五星级营地(弥勒太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房车露营地);11个省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包括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目的地、精品赛事、精品线路。6个省级体育文化项目,包括节庆项目、民族项目。
(二)加大体育市场主体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和打造一批运转良好、带动能力强的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建立红河州体育产业基地项目库,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目前,泸西县、弥勒市获批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弥勒浩翔科技有限公司获评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弥勒入选云南省首批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三、在赛事活动方面主动与文旅融合,实现内容驱动、赋能发展
(一)加大体育赛事品牌打造。重点聚焦马拉松、山地越野、自行车、徒步等运动项目,打造体现红河州特色文化、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本土自主品牌赛事。积极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截至6月底,全州共举办138项体育赛事。全州赛事规模达103752人次,累计投入资金2644.07万元,报名费、广告赞助、捐赠等赛事活动收入3642万元,实现体育赛事拉动体育及相关消费9308.78万元。
(二)扎实推进体育旅游深度融合,持续开发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体育旅游文化优秀项目。近年来,红河州依托全州旅游资源和体育赛事,大力推动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文旅品牌的形象,切实助推全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跟着赛事去旅游”2024年云南省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征集工作中,我局积极联系州文化和旅游局优选出一批红河州体育赛事及配套活动,同步谋划赛期配套文旅活动和促消费活动,积极推荐赛事途径或辐射的体育旅游景区和线路。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商圈、进街区,积极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促进激发文化旅游等消费活力。
四、培育一批具有红河州特色的国家级精品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活动
(一)持续培育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深入贯彻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跟着赛事去旅行”的主题,整合地方特色,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结合重大赛事以及精品赛事、民族特色体育赛事,设计特色旅游线路,建立一批以文化为内核、以体育为引领、以旅游为载体的精品赛事,推进体育文化赋能,以旅游带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继续打造好中越“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弥勒女子国际半程马拉松、石屏异龙湖环湖马拉松、个旧ITRA越野跑、建水石屏“一湖两城”古城定向赛等本土品牌赛事。扎实推进弥勒可邑、红河水乡、太平湖森林小镇等体育运动类特色小镇建设,举办全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弥勒阿细跳月民族节、弥勒彝族摔跤节、石屏彝族烟盒舞等民族传统体育节庆活动。
(二)深入推进体教融合。2023年,红河州13县市围绕“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共有3000余人青少年学生参加了田径、游泳、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啦啦操等项目的赛事活动。
感谢你们对我州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