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20-153913-968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09-18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90号提案的答复
红文旅函〔2024〕69号
杨沙斗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哈尼梯田元阳遗产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建议》第190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工作要求,加强了红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与利用,积极推动民族文化与乡村休闲旅游融合发展,让千年哈尼梯田更好“活”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截至目前,哈尼梯田元阳遗产区有非遗项目31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9项,州级18项,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6人,州级42人,有省级非遗工坊1个。针对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哈尼梯田元阳遗产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几个建议,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建议
一是不断加强非遗理论研究。元阳县出版发行了《元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当前元阳县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区域、历史渊源、主要特征、重要价值及传承状况等内容。二是持续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节、“三下乡”等节庆、文化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2024年春节期间,哈尼哈吧、彝族民歌、哈尼多声部民歌、乐作舞、棕扇舞等传统民俗、民族歌舞在元阳遗产区竞相展示,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的欢迎,既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新年氛围,充分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传承了乡土文脉,充分发挥了文化传承功能。活动既注重传统方式,又结合实际创新形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抖音号、视频号、公众号、云犀直播多平台助力宣传推广,展示我州非遗保护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等部门,积极推进《红河州哈尼梯田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奖补办法》的制定出台,不断提高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的积极性。继续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的支持,以非遗项目为抓手,以景区、酒店、民宿为支撑,打造一批非遗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示范点,让非遗成为文旅发展的新质力量。
二、关于“强化非遗宣传推介。”的建议
一是为更好诠释“有一种最云南的地方”的丰富内涵,持续擦亮“云上梯田 梦想红河”品牌形象,掀起“有一个最云南的地方”红河文化旅游热潮,2023年,在哈尼梯田元阳遗产区开展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哈尼古歌之旅”系列宣传推广活动。让国家级非遗项目《哈尼哈巴》当“导游”,带着嘉宾和游客深入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迹,唱丰收、说遗产,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同年9月,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发布活动在元阳县哈尼小镇举办,活动现场,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旅游报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旅游报社为红河州授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观察基地”,并发布20条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二是通过非遗进校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增进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乡土认同感、社会责任感。2023年,元阳县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新街镇全福庄小学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77名非遗传承人及学徒以技艺展示的形式,让全校300多名学生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赢得了在场学生的阵阵掌声。活动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举办,涉及技艺培训、歌舞乐展演、非遗普法宣传、非遗项目展览、非遗知识问答、乐作舞现场教学等。三是加强“活态”文化遗产对外交流合作。推进与意大利等国家开展国际交流以及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湿地公园、知名梯田等地及云南省遗产联盟的交流互动,进一步提升哈尼梯田知名度。四是发展乡村旅游促农增收。鼓励和支持遗产地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举办“丰收节”“开秧门”等实景农耕文化活动,开发以梯田红米、梯田鱼、梯田鸭蛋等为主的农特产品,以及刺绣、土陶、银器饰品为主的民族民间工艺品,拓展提高梯田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在保护传承文化与增强旅游体验间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利用好农民丰收节、文化旅游节等平台,加强统筹协调,以适应新时代对开展哈尼梯田农耕文化节庆活动的新要求,不断加强非遗转化利用途径,鼓励、引导当地民众进景区、进社区开展歌、舞、农耕技艺、手工技艺等文化传承展演活动,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三、关于“抓好文化传承。”的建议
一是认真落实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及时下拨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传承人每人每年2万元、0.8万元、0.2万元的传承补助经费;二是重视对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人员的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传承人和非遗工作人员的培训,每年组织开展全州非遗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各级传承人、广大非遗工作者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信心、决心和能力。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展演活动。以民族节庆文化活动、文化遗产日活动、展演活动等为载体,组织传承人开展技艺展示、展演及传承活动。四是“十三五”以来,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作为旅游资源获得关注。哈尼梯田元阳遗产区内刺绣、土陶等非遗传统技艺项目助力农村就业成效明显。刺绣非遗项目传承人,通过建立非遗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在进行保护、传承、利用、发展中带动创业就业,促进增收致富,元阳县猛弄土司绣品坊作发展社员200余人,两个合作社成功注册了“花腰刺绣”“云上民绣”等商标,2023年《元阳县攀枝花乡猛弄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第一批云南省非遗工坊。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为非遗的开发和输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努力推进公众参与,动员各族群众加入非遗保护的意愿,营造良好的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让非遗深嵌于各族人民现代生活。
四、关于“推动非遗传承利用。”的建议
一是在加大非遗保护的同时,高度重视非遗的开发利用,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加大非遗系统性保护力度,使非遗得到传承和发扬,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目前,哈尼梯田元阳遗产区已基本做到有非遗项目入驻。如:《四季生产调》《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乐作舞》《祭寨神林》《哈尼族长街宴》《哈尼族十月年》等非遗项目同当地民族旅游相融合,打造“开秧门”等民俗活动,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使大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以动态传承和保护。二是近年来,我州文旅行业在严格遵守哈尼梯田文化遗产有关法规的前提下,以建设半山酒店、高品质酒店、等级民宿等为抓手,引进乡伴·原舍系列、花窝窝系列等品牌企业建设半山酒店,构建半山酒店旅游体验场景。目前,元阳县发展乡村客栈266家。另外,元阳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陶器烧制技艺(那里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丰富了哈尼梯田景区业态,让“去红河做生活家”的旅行方式深入人心。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红河州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利用的十条措施》,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促进遗产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内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及更多群众,让哈尼人世代守护的绿水青山成为幸福靠山。
感谢你们对我州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