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20-153911-108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09-14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79号提案的答复

红文旅函〔2024〕59号

住泸西县州政协委员活动组: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支持红河州基层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的建议》第179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抓好责任落实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领导高度重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学习研究,并及时成立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赵伟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切实抓好责任落实,积极推进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实效。2024年4月至5月期间,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州文物局局长王振纯组织文化遗产管理的相关人员,针对代表委员们提出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提出了任务要求,以确保办理工作稳步有效推进。针对“关于支持红河州基层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的建议”的问题,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 

  二、开展工作情况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以实现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为目的,以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为基础,以人才培育和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力度。 一是2008年,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靠州文化馆成立,专门负责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编制3人,2015年州非遗中心从州文化馆单列出来,编制7人,现实有10人。红河州十三县市普遍采取在文化馆加挂非遗保护中心牌子的形式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二是建立非遗传承保护管理机构。州、县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非遗保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级文化和旅游局内设非遗科(股)或相应职能科室,负责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保护管理工作。设立州、县市非遗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保护工作。三是定期或不定期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选派非遗保护工作人员参加提升班、培训班、研修班等各类培训,通过学习,既开阔了非遗管理人员的眼界,也提升了从学习过程中找差距、找不足的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 

  (二)积极落实传承人传承经费。一是积极开展州级传承人的传承经费补助工作。2017年起,州级传承人补助经费由原来的每年1000元提高到2000元,2019年起,每年安排州级传承人健康检查经费并列入州级财政预算。二是根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所需的传承人补助、传承人场所建设、传承传播活动等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规定。目前,蒙自、建水、石屏、弥勒、开远、绿春6县市已将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其余县市还未将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三)传承人作用得到发挥。一是传承人带徒成绩突出。2020年以来,全州各级传承人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累计带徒3万余人。二是非遗进校园、进高校活动有声有色。传承人走入中小学开设兴趣小组、开办传习班开展各类非遗项目传承,使非遗进入校园、进入课堂、进入课间操。传承人长期受聘于部分高等院校进行现场授课,成为中央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红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座上宾。三是传承人引领作用逐步显现。一批传承人带动乡村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如:目前全州有紫陶、过桥米线专业经营民族服饰、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160余人,截至2023年12月,建水紫陶注册工商户达2631户,产业产值达33.5亿元;蒙自市米线(卷粉)生产单位共25家,其中:获SC食品生产许可证的8家,持小作坊证的17家。年产量约3万吨,年生产总值达1亿元。有米线经营单位1826家,其中大型经营店9家,中型经营店47家,小型经营1659家,米线(卷粉)经营网点111个,从业人员超1.5万余人,全产业链年生产总值达9.86亿元;民族刺绣产值近2.45亿元。 

  (四)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广泛传播。多年来,红河州 

  文化和旅游局持续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节、“三下乡”等文化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红河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活动既注重传统方式,又结合实际创新形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通过抖音号、视频号、公众号、云犀直播多平台助力宣传推广,线上观众超过155万人次,点赞量达15万次。充分体现了“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的主题。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非遗保护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红河州非遗中心已拍摄完成了《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四季生产调》《彝族祭山神》《哈尼族梯田农耕礼俗》《哈尼族长街宴》《濮拉红》《金平傣族民歌》《跳鼓舞》《竹园红糖》、《莫棉巴》等十余部非遗宣传片并在学习强国、红河非遗公众号、红河非遗抖音号等平台连续推送,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非遗文化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推进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实践砺练,造就一支高素质、懂专业、会管理的保护队伍。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引导和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资助、依法设立基金会等形式,在非遗基础设施建设、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承人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积极推进泸西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工作。四是继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高校、进社区、进景区、进酒店等活动,以开展各类民俗、节庆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好州、县市文化活动平台及各级新闻媒体,加大对非遗传承人事迹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非遗的良好氛围。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转化为具体行动。 

  感谢你们对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28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