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20-153857-260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09-18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州第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98号提案的答复
红文旅函〔2024〕78号
张俊江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第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在红河州集中打造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品牌活动促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建议》第198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红河州由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绚丽多彩,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较为丰富。多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分布施行《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传承人保护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同时,基于全州的文化资源优势,官方和民间组织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场次不断增多,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随着推动文化旅游深度的融合发展,正如你所调查发现的情况,我州在把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融合工作方面还较为滞后,活动品牌不够响亮没有成为全国性文化名片,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创新工作力度不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够贴近民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没有很好地得到广泛普及推广,也没有为更多的群众文化队伍提供考察交流的平台,没有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红河,没有更多的人一起宣传红河,来助推红河文旅深度融合,为红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针对你所提出的三条工作建议,我们全心采纳,并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推进落实。
一、关于州级部门牵头,州县(市)联动形成合力,促成全国性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展示交流活动
今年以来,我局组织州文化馆、州非遗中心、州文产中心等直属单位积极行动,共同发力,联合各县市文化和旅游局及文化馆、非遗中心,依托全州各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资源,加大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和非遗项目保护创新融合力度,打造一批高水准、艺术性强、群众性强、贴近民众、适合长期展演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的作品,并认真组织开展全州性评选及展演活动,奠定更高水准的群众文化展演基础。同时积极参加全省、全国的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展示交流活动,为让红河州成为省内、国内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的示范地打下扎实基础。如:我们举办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红河专场·“让世界听见红河”活动以及石屏、弥勒两个县级专场活动,把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彝族烟盒舞、阿细跳月等融入到活动进行展示和宣传。近日,我局又积极紧张策划组织启动红河“马缨花”舞蹈巅峰赛活动,持续打造红河马缨花文旅IP。通过组织举办活动,探索民歌、舞蹈与乡村旅游、节庆旅游和文创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民族文化强州建设,持续叫响“红河最云南”新IP,擦亮“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文旅品牌新形象。我们还举办了全州第三届群众文化“白鹇奖”文艺汇演活动,评选出20个优秀群众文艺表演节目,并申报12个优秀入围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评选决赛活动。这些节目大多都以非遗保护项目为题材进行编创或是把非遗保护项目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中,得到专家和观众们认可和好评。并且在刚刚结束的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评选决赛中,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特色浓郁的合唱作品《丰收乐作》、舞蹈类作品《云上梯田》、广场舞作品《马缨花》、曲艺类作品《三弦情》均获得“彩云奖”。
二、关于联动多方力量,共同让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局十分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特别是积极开展乡村非遗项目保护和群众文化融合活动,以此推进文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工作。一是积极开展节假日、传统民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非遗活动工作。以节日文化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展演活动为载体,组织传承人开展技艺展示、展演及传承活动,促进传承人技艺交流、提升。结合线上线下,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以直播带货、展示展演,宣传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营造全社会共同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氛围,参与体验非遗、感知传统文化魅力成为新的生活时尚。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广泛传播。积极争取资金,制作非遗宣传片,让广大人民群众比较直观的了解和体验非遗。组织开展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哈尼古歌之旅”系列宣传推广活动。让国家级非遗项目《哈尼哈巴》当“导游”,带着嘉宾和游客深入哈尼梯田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唱丰收、说遗产,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组织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发布活动在元阳县哈尼小镇举办,中国旅游报社为红河州授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观察基地”。组织“彝族海菜腔”“彝族烟盒舞”“建水紫陶”“石屏豆腐”“锡工艺制作技艺”“元阳古树茶”“彝族刺绣”等非遗项目参加了南博会、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和国际旅游交易会,充分展示了我州非遗风采及民族文化。
三、关于资源优势整合,打造出代表性品牌
2013年以来,我州由州文化馆组织,已先后编创了独具红河特色的三套民族广场舞在全州范围内推广,目前全州各地社区乡村都有扎实的群众表演团队基础,并且2019年以来,州文化馆持续组织开展“缤纷四季·歌舞红河”全州群众文艺展示展演活动,已打造成为了全州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同时,通过蒙自、建水、弥勒、开远、红河、屏边等县市长期组织开展“彩云之南等你来——我家红河”夜间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全州民族广场舞推广活动持续保持热度。因此,为进一步整合全州各地优秀文化资源和人员力量,打造出红河独有的具有代表性群众文化和非遗融合活动品牌,提升文旅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我局决定从7月份启动组织开展红河“马缨花”舞蹈巅峰赛线上、线下系列活动,打造红河马缨花文旅IP,用半年的时间推广《马缨花》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艺术信息传递,文旅资源融合。此项活动还将通过丰富拓展红河马缨花文化内涵,打造红河马缨花旅游专线,推出马缨花宣传推广大使,票选一批“红河马缨花”特色民宿、“红河马缨花”特色餐厅,衍生一系列“红河马缨花”特色文创产品等,让红河马缨花不仅具象到一朵花,一个地方,更重要的是以IP持续散发吸引力,真正将红河马缨花文旅IP打造成为全民共享的红河品牌。
感谢你对我州文旅融合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