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20-154126-80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09-12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州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76号建议的答复
红文旅函〔2024〕44号
王文华等代表:
你们在红河州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茶陶”融合发展的建议》第276号建议,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红河州茶产业发展情况
(一)统一认识,合力推动产业发展。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重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强化对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完善州、县市级工作推进机制。成立茶叶产业工作组及专家组,充分发挥茶叶产业工作专家组作用,加强对重点县、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服务指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以茶叶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茶叶高质高效发展,召开了全州茶叶提质增效技术暨研讨会,积极组织全州40余家知名茶企业参与,绿春县知名茶企占有35家,得到了州内茶企的好评,效果显著。
二是邀请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绿春团顾问杨亚军带领专家组到绿春县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组织召开绿春县茶产业发展座谈会,对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动绿春茶叶绿色有机高质高效发展。争取“红河州茶叶产业提质增效示范项目”产业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绿春的茶叶产业发展。推广绿色有机茶园4.58万亩,其中,绿色茶园1.58万亩、有机茶园3万亩,占绿春县茶园总面积的18.14%;43家茶企认证绿色有机产品98个,认证面积4.58万亩,其中,5家茶企认证绿色食品18个、认证面积1.58万亩,38家茶企认证有机产品80个、认证面积3万亩。
(二)加大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扶持省、州级的茶叶产业龙头企业,在有机绿色发展、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全力打造好以绿春“玛玉茶”、为主的品牌,充分发挥茶企业的主观能动性。认定省州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其中,省级6家、州级3家。培育茶产业加工企业101家,其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的茶叶加工企业15家,通过州级验收达标的茶叶初制所14个,30家企业进住绿春一号桥产业园区茶叶交易中心。
(三)推进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积极组织绿春县茶叶企业先后参加在“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农业博览会”等展示展销会,有效宣传红河茶叶,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拓展销售渠道。
二、紫陶产业发展情况
(一)全面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园区建设蓄势发力。一是以项目为抓手助推产业发展。近年来,完成了紫陶博物馆、龙窑生态城、紫陶街、紫陶里等多个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5亿元。目前,重点推进田记窑尚美术馆、紫陶主题酒店等民间投资项目,着力激发民间投资内生动力。谋划储备数字化创新产业园区项目19个,涉及总投资28.04亿元,目前完成《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同时,大力推进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等工程,着力提升园区“新颜值”。二是以平台为载体赋能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建成建水紫陶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建水紫陶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和建水紫陶电商选品中心,累计开展主播培训1500余人次,累计培育紫陶电商240余户;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完成370家商户577位艺术家16664件作品、近25万张作品照片和157万余条作品信息数据采集。
(二)全面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政校企”合作顺利推进。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建成3个县级专家工作站以及2个省级专家工作站。推动云南大学—建水协同创新基地建设,计划8月底建成投入使用,产学研平台进一步夯实巩固。
(三)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一是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建水县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产业扶持和培育工作。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703户,其中紫陶生产销售企业408户,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2295户。二是人才结构持续改善。目前,累计培育国家级大师、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13名;获得省级荣誉称号136名;各级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16名,紫陶类工艺美术专业职称1056名。2024年1—6月紫陶产业年产值41.8亿元。形成红河学院紫陶学院、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临安校区)4个实训基地,为人才输出提供了保障。三是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培育国家级版权示范单位1家、省级版权服务工作站2家、省级版权示范单位4家,示范单位数量位居全州第一。累计申请专利1556件,2020年至今登记著作权2219件。
三、茶陶融合发展情况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重度重视茶陶融合发展,印发了《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的通知》(红办通〔2023〕41 号),成立了红河州文旅产业链(原紫陶产业链)专班,并印发了《红河州文旅产业链工作机制的通知》,成立了以州委常委为链长、州政协副主席为副链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产业链发展规划、重点企业培育、制定产业发展措施,研究制定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以狠抓项目、全力招引、加强宣介、优化服务为抓手,持续强链、延链、补链,全力推进茶陶融合发展,“紫陶+”融合发展持续推进。
一是不遗余力宣传推介。举办了“紫陶+小家电”创新融合产品发布、“礼赞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水紫陶作品展、建水紫陶“非遗进云大”等宣传推介活动,成功举办了“窑想千年·陶醉建水”茶陶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引进合肥荣电实业有限公司加快“紫陶+小家电”方面的研发生产,探索紫陶为主的旅游“伴手礼”。国内经销商遍布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各地,并逐渐走进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
二是签订了《普洱茶企业与建水紫陶企业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企业就普洱茶产业和建水紫陶产业的协作发展适时组团互访交流,就企业产品及品牌的共同打造进行研讨和联合开发,联合共同开展展示区域产品的有关活动,助推茶、紫陶品牌知名度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指导,强化宣传营销,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各类推介活动,全力推进普洱茶产业与建水紫陶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云南特色陶茶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经济持续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州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