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减负增活力 赋能添动力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亦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位于河口县的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边合区)(以下简称“红河片区”)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工作,在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等领域推出系列创新举措,既为基层干部“松绑”,更向市场主体“赋能”,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强大引擎,为区县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前我们开店办理相关手续,需要分别到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反复提交材料。‘一业一证’改革后,我们只需到综合服务大厅企业窗口提交一次相关材料,不到一周就能拿到《行业综合许可证》。”健之佳药店河口片区区域经理白艳的感叹,道出了企业的真实获得感。这项改革不仅提高了市场主体的办事效率,更让基层审批人员从重复核验中解放,将精力转向更关键的监管与服务环节。
近年来,红河片区紧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部署,将“减负”聚焦于行政审批流程的“精准瘦身”。其中,“一业一证”改革十分引人注目,通过“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窗办理、一同踏勘、一证准营、一同监管”的“六个一”模式,将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多个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真正实现“准入即准营”。
基层减负,不仅是“减流程”,更是“提效能”。红河片区创新推出“增值化”政务服务,将“审批服务上门办、免费帮办代办”作为核心抓手,组建审批服务专班,主动深入企业问需解难,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河口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罗明花介绍,“一业一证”改革成效显著。以开设超市为例,改革前企业需在多个部门间往返6次办理各类许可,如今只需跑1次,审批周期从6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1.5个工作日。在跨境务工审批方面,从以往线下“排长队”变为现在的线上“轻松办”,办结时间从原本的0.5个工作日缩短至30分钟以内。这些变化不仅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更极大便利了外籍人员入境务工,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自红河片区挂牌以来,综合服务中心累计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超243.9万件,今年以来日均办件2300余件;通过“一端受理、一窗接件”服务模式,推动“26+1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今年1月至4月,共办理“一件事”3084件。
红河片区的实践证明,基层减负减的是负担,增的是活力;松的是束缚,提的是效能。未来,红河片区将持续发力,让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畅通无阻,让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