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强信心 重质量 快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州农业农村局专场)

发布日期:2023-08-30 信息来源: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号:[ ]

农业农村局专场

  8月4日,“强信心 重质量 快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州农业农村局专场。州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全州农业与农村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刘红梅

主持新闻发布会

红河州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刘红梅: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强信心 重质量 快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农业农村工作专场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红河州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我州在做好“土特产”文章,建设特色农业强州有关工作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珖菻先生;

  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建泽先生;

  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安祥先生;

  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红武先生。

  我是今天发布会的主持人刘红梅。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驻滇新闻单位、驻州新闻单位、州级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红河州农业农村局领导作新闻发布,二是媒体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红河州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珖菻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河州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珖菻先生发布新闻

红河州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珖菻: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红河州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局长赵珖菻,十分荣幸能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同广大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一起探讨红河州农业强州建设的相关工作,今天我局发布的主题是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力推进特色农业强州建设,希望各位媒体朋友积极参与,为我们的工作建言献策。

  红河,一片与大河同名的壮美大地,如一块美玉镶嵌在祖国西南边疆,北回归线绿带穿境而过,国际河流红河从这里出境流经越南注入南海,珠江水系在这里发源,蜿蜒向东奔向东海;大围山、黄连山、分水岭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足鼎立,构成了西南生态屏障,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是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享有“天然动植物王国”和“滇南生物基因库”的美誉,美丽红河,多姿多彩,现代高原特色农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从地理气候看,全州气候立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76—3074米之间,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分别呈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立体气候带,具有低纬度、高海拔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9℃,年活动积温4500~8500℃,无霜期310天以上,昼夜温差平均在摄氏10度以上,降雨充沛、光照充足、低纬高原的独特气候,造就了农业生产“多特好早”的特点,能生产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质农产品。

  从土地资源看,红河地形地貌可分为山脉、岩溶高原、山间盆地(坝子)、河谷四大类型。可用一般耕地146万亩,设施种植可利用低效园地85万亩,未利用地10万亩,可开发利用荒山荒坡面积37万亩,设施养殖可利用地有28万亩,建设可用地1万亩,可用一般耕地23万亩,加工园区建设可用地260万平方米,可利用厂房44万平方米,可利用养殖厂房89万平方米。

  从交通区位看,红河北融滇中、南接越南、东联两广、西通缅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随着高铁、泛亚铁路东线及蒙自、元阳机场等一批重点设施的建成,县县通高速、州府通高铁、南北通航空的国内立体交通体系和海、公、铁多式联运出境互联互通体系全面提升,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

  从政策支持看,红河是云南对外开放的肇(zhào)始地,也是近代史上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地处中国—东盟两大市场的接合部,拥有3个国家级一类口岸,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红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五区联动”“市区融合”的开放平台,河口国际口岸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正抓紧建设,口岸腹地一体化联动发展,与周边国家在跨境产能、跨境园区、跨境电商、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跨境物流、跨境劳务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

  近年来,国家、省对我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给予大力的支持和肯定,开远市、泸西县分别入选国家级花卉、蔬菜产业集群,开远市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水县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弥勒市、石屏县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元阳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蒙自市入选全国水果全产业链典型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红河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立足资源禀赋,有力推动特色农业强州建设。

  今年2月,我们召开了州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会议,总结提出“126”工作思路,即锚定“特色农业强州”1个目标,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2条底线,以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投资、设施农业、品牌打造、融合发展、乡村建设等6项具体工作为抓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三农”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成绩。

  今年上半年,全州农业经济实现稳中向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6.31亿元、同比增速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4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32元,增速位居滇中城市(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第2位,完成农业投资219.43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1,为推动我州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保供有力,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全州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79.79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 35.9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6.32万亩,兑付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84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992.2万元,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及烟后大豆、稻后蔬菜等粮经协同发展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7.78万亩,粮食安全底线进一步巩固;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1;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分居全省第3、第2;花卉面积全省第2,产量全省第3;禽蛋产量全省第1;肉类总产、生猪出栏、家禽出栏均居全省第2;牛奶产量、肉牛出栏分别居全省第3、第4,全州茶叶、花卉、蔬菜、水果等省九大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732.14亿元,增速9.41%。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围绕打造“中国南方优质蓝莓带”,紧盯小浆果“全球冠军”目标,加快发展以高品质蓝莓为代表的小浆果产业,截至目前,全州蓝莓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国内外种植企业66家,预计年产值将突破30亿元,设施蓝莓种植面积超过全省三分之一,已成为全国大棚基质盆栽蓝莓的主产区,商品蛋鸡苗生产能力达全省的80%以上,商品鸡苗销往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市场,成为了西南片区最大的良种禽繁育生产基地。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量质双升,按照《红河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红河州促进农业市场主体倍增培育计划》,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助企纾困,全州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显著。目前,全州实有农业企业9759户,同比增长38.05%,较2022年末净增985户,增长11.23%,提前完成省对州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4户,其中国家级3户,省级128户,荷兰安祖公司、美国保尔公司、卓莓集团、联想佳沃、光筑农业、深圳百果园、广东温氏、神农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头部企业落户红河发展。“红系”品牌矩阵加快形成,深入开展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持续打造蒙自石榴、石屏杨梅、泸西高原梨、七彩云菊、碧色蓝韵等9个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居全省第2,全州23个产品入选云南“10大名品”,40个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州级品牌目录管理,蒙自石榴、泸西香葱、石屏杨梅、屏边荔枝等单品在国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红系”农产品凭借多特好早的特点,实现“花开满红河,香飘千万家”,成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餐桌上的新宠。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按照州委“六个大抓”工作要求,州农业农村局聚集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多措并举抓实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推动营商环境向好、特色产业升级。全州“六园九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13县市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专班先后成立,围绕“土特产”做好资源经济文章,聚焦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全产业链谋划3000万元以上项目76个,投资概算达75亿元。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扎实推进红河州农村居民、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和低收入脱贫人口收入过万两年专项行动,用好红河州六种助农增收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就业组织化水平,推广建水巧媳妇“金剪刀”劳务品牌和联农带农“三次分配”等模式,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6.06万人,1730个经营主体带动脱贫群众19.5万户86.7万人实现增收,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

  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州委对“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立足红河资源优势,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用好用足一系列支持政策,持续培引一批主体、建优一批基地、深耕一批市场、打造一批品牌,不断壮大一产规模,提升二产产值,催生三产新业态,为特色农业强州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是做好“资源+生产”文章。抓实“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在保障粮食生产前提下,持续巩固水果、蔬菜、家禽、生猪等产能,同时做好品质提升和品种优化,加快高端水果、绿色蔬菜、专利花卉、规模养殖产业布局,形成“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矩阵,不断提升红河州农业品牌市场号召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

  二是做好“资源+加工”文章。以石屏、开远为核心区,重点发展豆制品加工产业;以弥勒、个旧、建水为核心区加快推进畜禽蛋奶屠宰加工业发展;以弥勒、泸西为核心区,不断提升红河酒类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以蒙自为核心区加快推进水果加工及方便米线、预制菜等产品开发;以绿春、红河为核心区,加快精致茶产业发展,以元阳为核心区,加快发展梯田红米加工产业,以河口、金平为前沿,加快发展边民互市农产品落地加工。

  三是做好“资源+贸易”文章。加强对农产品出口基地集中管理,动员在我州基地备案的州外企业注册落地红河,加快推进农产品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持续扩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规范发展直播销售等新业态,探索建立农产品全网营销模式,持续深化同周边国家贸易互通,积极探索跨境农业合作模式。

  力争到2024年,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000亿元,全州农林牧渔总产值达720亿元,农业加工产值达1700亿元,流通环节产值达780亿元,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4:1以上。

  衷心感谢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红河农业的关心、关注,让我们一起挖掘好“土”资源,宣传好“特”优势,诠释好“产”效益,合力推动红河“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的跨越发展。

  谢谢大家!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问题1:近年来,红河州的小浆果产业发展迅速,请问在小浆果产业发展方面采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有哪些?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谢谢。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建泽先生回答:

  回答: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从小浆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做法及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打算来向大家介绍。

  红河州是全球最适宜种植蓝莓的区域之一,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分别呈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立体气候带,多元立体气候可实现小浆果优质高产,每年11月到次年5月冬春季上市的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档期和国际4月到5月的空档期,全州小浆果产业进入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种植转变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州小浆果种植面积达5.51万亩,预计鲜果销售量近5万吨,总产值22.91亿元。其中,蓝莓种植面积4.94万亩,占全州小浆果种植总面积的89.6%,已成为全国大棚基质盆栽蓝莓的主产区,亩产量、亩产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主要的做法和取得成效。一是集中布局打牢基础,根据打造“中国南方优质蓝莓带”产业架构,率先在条件较好的北部县市推广小桨果种植,打牢产业带状发展试验示范基础。现有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石屏、建水、蒙自、开远、弥勒五个县市。石屏县欣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水县3200亩蓝莓基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石屏县3300亩蓝莓基地获得有机认证,蒙自市2400亩蓝莓基地获得GAP认证。二是集群发展经营主体,先后引进一批国际国内蓝莓领军企业入驻红河发展,“2023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设施蓝莓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交流会”在蒙自市召开,全州现有小浆果种植企业66家,其中蓝莓种植企业5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13家。三是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大抓经营主体品牌培育,蒙自市入选云南省水果“一县一业”示范县,“碧色蓝韵”蓝莓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注册并对外发布。2家企业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名单,2家企业产品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四是联结带动农民增收,坚持龙头企业带动,积极探索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公司+农户+基地”“村集体公司+产业项目+龙头企业+农户”“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创造直接就业岗位5万余个。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谋划,坚持把打造“小浆果全球冠军”作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一项重点任务,尽快制定出台小浆果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树立目标明确、政策清晰的小浆果产业导向,加快培育以蓝莓为主的小浆果主导产业,力争年内产业规模达7万亩以上,产值达30亿元。二是抓实项目建设,理清盘活土地资源,加强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已签约项目实施进度,力争年内新增投资20亿元以上。发挥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专班作用,聚焦全产业链,持续谋划一批采后处理、冷链物流等项目。三是补强薄弱环节,加强与国际国内研发团队合作,支持小浆果优良品种选育,探索知识产权合作机制,支持红河学院、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组建研发中心、科创中心,注册“红河蓝莓”系列品牌。

  谢谢大家!我就介绍这些。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问题2:刚才,赵珖菻局长介绍到红河州水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能不能就水果产业的发展情况再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安祥先生回答:

  回答: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水果产业是红河州的特色产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进行介绍。

  红河州地处低纬高原,春早、夏长、冬迟的气候特征适宜种植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作物,全州水果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果种有香蕉、柑橘、芒果、桃、梨、石榴、葡萄、枇杷、苹果、杨梅。2022年,红河州水果种植面积323.22万亩、产量349.54万吨,水果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1,全产业链产值444.13亿元。今年上半年,水果种植面积326.46万亩、同比增长2.5%,产量158.6万吨、同比增长15.52%,全产业链产值246.66亿元、同比增长17.74%。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是用好地理气候资源,红河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春季回暖早,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通过引导不同种类产品合理布局,让红河一年四季都有本土时鲜水果上市。实现香蕉全年生产,1至3月,有枇杷、草莓上市;4至6月有葡萄、杨梅、芒果、早桃上市;7至9月有石榴、荔枝、桃、李、梨、猕猴桃、枣子上市;10至12月有柿子、柑橘、火龙果上市。泸西高原梨、弥勒葡萄、开远蜜桃、蒙自石榴、建水脐橙、石屏杨梅、屏边荔枝、红河芒果、河口、金平香蕉闻名遐迩,深得消费者喜爱。二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项目扶持、要素保障、金融支持,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品牌影响力大、辐射带动面广的经营主体。目前全州国家级水果龙头企业1家,省级水果龙头企业40家,州级水果龙头企业59家,同时积极探索优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撬动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引进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批”的联动效应。三是加快特色品牌打造,扎实开展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鼓励企业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2022年全州水果类“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229个。蒙自市获“中国石榴城”称号并入选全国水果全产业链典型县,建水县获“中国早熟优质葡萄第一县”称号,建水“和源”石榴、蒙自“蒙生”石榴、弥勒“阳光果园”早香蜜桃、石屏“鑫湖东”杨梅等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中高端水果“一流产区”,着力推进标准化种植、现代设施栽培、采后分级分拣、区域品牌培育等重点工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预计到2025年,全州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310万亩左右,产量、全产业链产值由2021年的348万吨、364亿元分别增加到380万吨以上、554亿元以上,其中设施基质盆栽蓝莓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

  谢谢大家!我就介绍这些。

  新浪云南记者现场提问:

  问题3:刚才,赵珖菻局长介绍了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取得的成效。请问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在产业链招商方面采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有哪些?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红武先生回答:

  回答: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我从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的基本情况、做法及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打算来向大家介绍。

  2022年,全年实现农业招商新签约项目44个,协议投资额92.13亿元,其中当年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个。今年以来,由链长、副链长、专班办主任率队,对招商引资重点目标区域多头出击,北上京、陇,西进川、渝,东赴鲁、沪、浙、粤,开展省外招商引资7次,签约1-10亿元项目10个。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是组建机构抓招商,去年3月以来,州级和县级产业链工作专班陆续成立,构建起“1+13”产业链专班队伍开展州县联合招商,产业招商规格、力度、频次、成效明显提高。二是依托资源抓招商,立足红河土地资源丰富、气候资源立体、种质资源多样的农业资源优势,聚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综合运用招商推介、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商会联络等方式,深度对接有合作意向的企业,积极主动招引优质目标企业。近两年来,由州级领导率队赴省外招商15次,先后会见来访企业61余场次,参加南博会、青岛招商推介会、闽商进红河等招商推介会6场次。三是强化保障抓招商,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着力解决企业审批难、用地难、融资难问题。比如蒙自市以公司或村集体收储土地统建统租方式,推动土地向产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有效解决用地问题。弥勒市成立“找地小组”,集中力量解决用地难题,加快项目落地。今年上半年,实现产业链新开工重大项目5个。四是服务企业抓招商,制定印发《红河州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企业服务月活动方案》,开展产业链企业服务月活动,积极主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各项惠企政策,增强农业企业发展信心活力。州级领导走访重点企业33个、重点项目22个,解决存量问题21个。今年上半年,专班实地督导项目31次,跟踪服务重点项目共计19个,走访调研重点企业57户,解决助企纾困问题9个,转报企业贷款需求问题58个,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抓好三项工作。一是重点跟进有合作意向企业,由专班办主任、副主任牵头,“一对一”跟进有合作意向企业,确保在谈项目有序推进。二是持续跟进有投资意向企业,由专班办公室细化责任分工,全面系统梳理意向合作企业,固定沪浙粤鲁重点目标企业对接渠道,做深做实沪浙粤鲁目标区域以及川渝方向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加强重点招商项目谋划,抓紧谋划包装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并通过推介招商、商会招商、协会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抢抓先机承接产业转移。

刘红梅:

  感谢陈红武先生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踊跃提问,也感谢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与作答。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紧扣本次发布会的亮点、特点,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好红河州挖掘“土”资源,宣传“特”优势,诠释“产”效益,推动红河“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跨越发展的做法强效,展示农业农村系统砥砺前行、奋进新征程的昂扬风貌。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下周一我们将举行州商务局专场新闻发布会,期待与各位记者的再会,谢谢大家!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