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946-393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10-08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2号提案的答复

杨菊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红河州边境县乡村振兴工作力度的建议》的第202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契机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办理情况

  全州建立“1+3+5”工作机制,全力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各项政策落实、项目落实、资金落实,努力把金平、绿春、河口三个边境县打造成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一是加大项目资金投入。3个边境县49个沿边村委会(社区)“一村一方案”规划项目4460个,概算投资18.81亿元。截至目前,全州实际统筹到位建设资金16.01亿元,开工项目4460个、完工项目3831个,开工率、完工率分别为100%、85.9%,完工村民小组420个。支出资金11.31亿元,支出率70.64%。二是建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540个沿边村民小组通硬化路比率达100%,安全饮水问题已全部解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已全部实现通动力电并实现同网同价,供电可靠率达100%,49个沿边村委会(社区)已实现5G网络覆盖率100%。三是完善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边境县,特别是沿边村组延伸,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目前,全州49个沿边村委会(社区)有幼儿园55所、均有满足党群服务的活动场所,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50个,540个沿边村民小组活动广场均安装有1套8件以上室外体育运动健身器材。四是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坚持以垃圾、污水、厕所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今年支持金平县改建农村卫生户厕8426座、公厕17座,绿春县改建户厕4000座、公厕18座,河口县改建户厕810座,不断改善边境县农村人居环境。目前,49个沿边村委会(社区)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100%,39个沿边村委会(社区)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其中,绿春县7个、占比100%,金平县17个、占比62.96%,河口县15个、占比100%;41个村委会(社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尚有金平县8个村委会卫生厕所普及率低于90%。

  二、关于支持边境县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办理情况

  全州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一体谋划和推动包括边境地三县在内的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一是全力发展壮大产业。积极推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金平县明确了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 “一县一业”,河口县明确了以水果为主导产业的“一县一业”,绿春县以茶叶为主导产业已经创建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49个沿边村委会(社区)均有1个及以上规范运营的农业合作社,45个沿边村委会有一项以上主导产业并纳入省、州“一村一品”专业村目录制管理。实施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州级财政建立专项奖补政策,支持包括边境县在内的各县市推动农业绿色有机发展、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壮大农业市场主体,2021年以来已兑付各类主体奖补资金金平县87万元、绿春县726万元、河口县78万元。结合金平县尚无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实际,今年州农业农村局已推荐金平云岭生物瑶药开发、十里药材开发、佳合农业科技、康得农业开发等4家企业申报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有望助推金平县实现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二是推进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全州锚定千亿元级产业链目标,联动各县市“一盘棋”聚焦产业链关键节点和高端环节精准招商,大力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及配套物流,去年边境三县市规上限上企业营业收入9.57亿元,其中金平0.94亿元、绿春0.99亿元、河口7.64亿元,区域协调、产业联动、优势互补、主体活跃的产业链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三是积极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包装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产品,大力推介民俗节庆文化活动,绿春县三猛乡腊姑梯田开秧节列入农业农村部推介名单。2022年,开展了红河文旅网红大V活动,网络浏览量突破960万,包括边境3县在内的各县市携民族服饰、梯田红米、紫陶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参加“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四是大力探索多元化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边境三县均已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及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同步建成了一批乡镇电商物流服务站和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边疆地区优质红米、药材、水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搭乘电商快车销往全国各地。

  三、关于推动边疆县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办理情况

  州级制定实施《关于推动红河州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意见》,把文化振兴融入于乡村振兴各领域,着力繁荣和发展乡村文化。一是加强工作指导。针对金平、绿春、河口县实际,引导三个边境县围绕“基层党建抓得好、乡风文明建设好、民族文化传承好、公共文化服务好、村庄亮化美化好、生态环境保护好、产业发展培育好、社会治安管理好”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指导金平县重点围绕40个村实施文化振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引导绿春县先在36个村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出经验后全面展开,督导河口县有重点地在18个村开展文化振兴工作示范。二是加大文化传承保护。州级出台了《红河州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试行)》《红河州文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试行)》和《红河州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创建重点内容》等文件,指导各县市特别是边疆县加大文化传承保护力度,其中,金平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金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一一在列,申报了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个,申报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8个、州级非遗文化传承人33个,全县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4个、州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15个、县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33个,完成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录入40项,完成县博物馆300件馆藏文物编目工作,创作和发行了《阿玛的蓝靛香》《平凡英雄》《走进春天》《恋上蝴蝶谷》等作品。三是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州级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加大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力度的通知》,重点指导边境3个县完善和利用好公共文化设施,其中,金平县在完成好40个村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还组织实施20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国门文化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资金,确保乡村馆站定时为群众开放。四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理论武装,依托“分众化理论宣讲”“万名党员进党校”“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在三个边境县因地制宜采取哈尼语、苗语、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双语”宣传方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边境县建设了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街道。坚持典型示范带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好丈夫、好妯娌”“勤劳致富之家”等选树学习活动,2022年全州选树“红河好人”113名、“新时代红河好少年”50名。强化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边境三县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四、关于加大边境地区人才培养的建议办理情况

  州级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分类有序培育各类乡村人才,建立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一是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红河州“红河奔腾”人才计划(试行)》,重点对南部县人才引进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其中,对入选“红河奔腾”各类人才,到南部县市工作的放宽服务期限制要求,可减少1至2年。明确提出引进60名“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急需紧缺专业优秀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到南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并给予每人10万元生活补助。作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其条件已放宽至本科,且未限制毕业学校。经评审认定,各县市引进的人才(团队)由州、县两级财政按比例承担,州财政分别与包括边境三县在内的县组财政按7﹕3比例承担,对南部县市人才引进给予资金扶持。引进的青年党政干部储备人才优先安排到南部六县工作,今年已从全州青年党政储备人才专项招引的急需紧缺专业硕士中,选配12名到南部六县工作。二是激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用好用活机制平台,扎实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用好“组团式”帮扶、沪滇协作帮扶机制,积极推动优质资源、人才向边疆基层倾斜。持续开展干部人才南北对口交流培养,每年从北部县市和州级机关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到南部六县进行对口帮扶,2017年至今,从北部县市和州级部门选派了优秀人才62名到南部进行对口帮扶。三是推动南部人才走出去培训。积极落实省级基层人才对口培养工作,每年选派一批教育、医疗、农科类青年人才到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院校研修培养,今年共选派基层人才对口培养48名,其中南部县市26名。落实中央和省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帮扶工作的要求,从红河、绿春、元阳、金平4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学校选派50名骨干教师,于暑假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部分东部省份直属师范大学研修培训。加大南部人才州内交流培养力度,每年从南部县市选派一批干部人才、业务骨干到到北部县市和州级部门进行交流培养,2017年至今,共从南部六县选派了交流培养人员99名到北部进行学习培养,选派人员覆盖教育、医疗、交通、住建、规划、农科、水利等行业。四是着力培养“四类人才”。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发展人才,全州培育高素质农民379人,打造培育劳务品牌12个、从业人员11.39万人,培育传统技艺类传承人170人。大力培育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以教育卫生领域为重点,深入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全面落实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培养专任教师57104人,全州医疗卫生机构有高级职称2543人、中级职称6560人。大力培育乡村治理人才,建立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1034人,全州所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配备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建设人民调解组织1700个、个人调解工作室38个、人民调解员20741人,培养村(社区)“法律明白人”6825人。大力培育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引进A类外籍专家6名,建立袁隆平、向仲怀、唐启升院士工作站和白松龄、石巍、陈绍江等涉农专家工作站,选派3年有效期内科技特派员480人,获批科技部“三区”人才115人带动798个重点村科技服务和创业,选派科技特派团20余个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等开展科技服务。

  下一步,州农业农村局将协调州级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思路,聚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围绕你们提出的工作建议重点抓好以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以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两区一带”总体布局推动农业发展,今年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奖补政策结束后,及时向州政府请示报告,稳定农业发展方面3000万左右的州级财政资金预算,重点用于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经济带建设,加快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打破南北发展鸿沟。二是以“四改三”为重点,加快乡村公路新建改建。目前已谋划形成56个乡镇1640公里的乡镇通三级公路项目库,共下达建设计划22个472公里。下一步将加强向上汇报对接,争取更多的计划规模倾斜,力争“十四五”末全州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达65%以上,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出行条件。三是认真落实《红河州“飞地经济”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和引导南部各县市将不符合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或因承载要素、配套条件等制约的招商引资项目流转落户到具备条件的北部县市或园区,并在利益分享方式对税收和综合考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享,助力南部振兴。四是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科员特派员联动驻村工作队员,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茶叶、杂交水稻、冬早蔬菜、热带水果、梯田红米等产业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开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集成熟化,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实现农业技术成果组装集成、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的无缝对接。以科技特派员作为主力军,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将创新动能延伸到田间地头,并组织优秀科研人员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开展“一团一业”科技服务,打造一批科技示范县(乡、村)。五是大力实施“红河奔腾”人才计划,重点实施高层次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产业人才、创新人才、柔性人才等引培专项行动,加快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感谢你们对我州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3年8月15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