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942-257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10-08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18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动异龙湖流域绿色农业发展的建议》的第118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异龙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流域面积360.4平方公里,涉及3个乡镇、35个行政村、244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50468人,其中农村人口77893人。有耕地11.57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3.21万亩,粮食、果蔬种植面积均超过10万亩。流域内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49个,存栏量24.9万头(羽);畜禽散养户1.14万户、存栏量31.8万头(羽)。推动流域绿色高质量是异龙湖保护治理关键一环,州农业农村局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异龙湖保护治理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异龙湖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工作。

  一、强化领导,切实扛起保护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异龙湖保护治理工作,调整充实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州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州级领导任副组长,州政府分管副州长为执行副组长的异龙湖保护治理领导小组,成立由州委副书记任指挥长的异龙湖“湖泊革命”攻坚战指挥部,调整异龙湖保护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成立州异龙湖保护治理指挥部,厘清州、县、部门、河长办、指挥部、各工作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强化联动,形成异龙湖保护治理统一决策、统一规划、统一执行的“州县一体、合力攻坚”机制,并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下设产业结构调整和面源污染治理组抓实工作落实。州农业农村局和石屏县委、县政府扛实责任,统筹联动,先后印发实施《异龙湖流域种植业绿色有机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异龙湖流域“十四五”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年)》《异龙湖流域“十四五”化肥减量实施方案(2021-2025年)》《异龙湖流域“十四五”化学农药减量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目标任务,强力推进。

  (二)建立健全机制。成立异龙湖保护治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绿色有机产业基地建设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化肥农药减量、绿色品牌打造组等十个工作专班,抽调局直有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石屏县集中办公,结合异龙湖保护治理实际,有针对性的从绿色有机产业、种植业结构、化肥农药减量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实施意见、管理办法等共计10项,确保治理保护工作依法依规,有理有据。

  二、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坚持种、管、收、售一体,以做强“石屏豆腐”和“石屏杨梅”为切入点,不断推进流域内种植业实现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四化”,目前打造了猕猴桃、石屏杨梅、石屏红心火龙果、石屏蓝莓、石屏大闸蟹、豆腐、豆腐皮、腐竹、腐丝等名特优农产品,石屏县豆制品企业创建1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石屏杨梅”和石屏卓易公司的“红心猕猴桃”被认定为云南名牌农产品,“滇猴王李刚牌猕猴桃”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石屏县华祥农业公司荣获中国种植行业消费者信赖品牌,石屏县成功创建为“中国早熟杨梅基地县”,“鑫湖东”牌杨梅列入2022年云南省“十大名品”(水果)。大力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申报创建工作,石屏县被列入2022年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建设名单,争取项目资金481万元。结合异龙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组织石屏县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坝心镇成功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三、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一)加大绿色有机认证力度。制定印发《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州级财政每年安排近3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2021年以来共奖补6335万元。石屏县出台《石屏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石屏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全县“三品一标”有效产品认证总数98个,其中异龙湖流域“三品一标”有效产品认证总数44个(绿色29个,有机10个,无公害4个,地标1个),完成绿色有机新认证产品数36个,其中绿色食品21个、有机农产品15个。

  (二)实施蔬菜“三个零”项目。引进深圳“三个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化学农药、化学激素的“三个零”生产种植方式。截至目前,石屏县与深圳“三个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签署云南省石屏县“三个零”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双方就项目一期合作协议达成共识,已完成2000亩地界测绘,项目1期建设方案已完成初稿,待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随即开展招标工作。

  (三)加强循环农业技术运用。实施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异龙湖流域内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畜禽养殖粪污平均综合利用率为94.6%。组织石屏县连续两年申报实施地膜科学回收试点项目,以异龙湖流域为重点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4.8万亩、全生物降解膜0.59万亩,开展地膜减量试验示范2组。组织石屏县连续三年申报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积极探索形成涵盖地方政策支持、工作措施、技术措施于一体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流域内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化学农药减量行动,在异龙湖南北两岸推广“稻薯”“双油”“粮油”种植模式,在异龙湖北岸流转土地3000余亩进行轮作休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轮作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2023年以来流域内开展玉米、烤烟—油菜(豆类)模式种植1.05万亩,“水稻—冬马铃薯”模式示范种植0.55万亩,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覆盖面积6.7万亩;实施马铃薯、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6万余亩。推进异龙湖流域高效节水灌溉,新建一体化预制泵站、水池,安装管网、智能水表等设施,已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6万亩,缓解农业“与湖争水”现象。

  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行动,目前石屏县农业龙头企业56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3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一般龙头企业25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一共9258个。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采取“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公司+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户”的联动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实现农民群众增收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开发杨梅果脯、冰杨梅、杨梅果酱和杨梅浓缩汁等系列产品,衍生出“游果园、摘杨梅、品杨梅、吃农家饭”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使异龙湖流域水果产业实现了产、贮、销一条龙发展良好态势,带动餐饮与住宿行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让一二三产业得到融合与发展。如坝心镇杨梅农业产值达6.2亿元,加工产业产值为10.04亿元。

  五、健全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大力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支持石屏县争取中央支持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资金353万元,组织动员农民合作社等10个服务主体参与项目实施,主要围绕小麦、玉米、水稻、旱稻、红薯、马铃薯、油菜、大豆、向日葵等粮油作物的机耕、机防、机收三个环节开展托管服务,服务总面积10.02万亩,按综合托管系数折算后服务面积3.2万亩,服务小农户5189人次,占服务总户数的97.14%,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主体增强。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马铃薯亩产从传统种植的2700公斤增至3000公斤,服务主体在装备、技术、管理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服务环节从机耕扩展到机播、机防和机收,服务面积由7万亩扩展到10万亩,并推广异龙湖西南岸2万亩马铃薯品种改良和全程机械化服务,助推异龙湖流域坝区杂交稻旱种千亩连片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二)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印发《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强示范家庭农场管理的通知》,强化示范家庭农场的日常管理和动态管理。以实施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能力提升为载体,安排资金10万元,按照每家2万元的标准,助力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运营水平有效提升。积极组织开展第四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申报,据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显示,截至目前,异龙湖流域(异龙镇、坝心镇、宝秀镇)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23家,其中,2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并逐步形成了“种养加、产供销”融合发展模式,家庭农场在带动群众稳步增收,助力农业产业绿色循环高效发展的同时,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着力点。

  感谢你们对异龙湖流域绿色农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3年7月21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