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930-54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10-08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36号提案的答复
龙云霞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培育红河州产业发展种质资源库的建议》的第236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红河州高度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编制相关部门印发《红河州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农业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等工作,有序推进红河州种业振兴行动计划,初步实现了“三年打基础”的目标。
一、全州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一)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顺利完成。红河州按照国家总体安排部署,按时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和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为摸清红河州种质资源家底方面、丰富农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种质资源圃(库)建设进展顺利。通过认真组织我州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开展申请省级和国家级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确定工作,省甘蔗研究所甘蔗种质资源圃入选国家级种质资源圃,省蚕桑蜜蜂研究所桑树种质资源圃、省红河热作所特色热带果树河口种质资源圃、开远天华菊花种质资源圃入选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圃。依托州农科院建成的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红河库被省农业农村厅评定为第一批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库。通过积极争取,2023年,我州5个种质资源圃(库)均获省级现代种业发展项目资金支持,共计155万元,圃(库)建设进展顺利。
(三)濒危资源抢救性保护和玉米生物育种示范工作加快推进。结合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工作,州农科院选择了部分种质资源,在入国家库的同时也入了云南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红河库,组织专家开展资源鉴定、繁育等工作;2021-2023年,连续三年争取省级资金扶持野生三七和野生茶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每个点每年20万元)。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开展玉米生物育种示范,其中:2022年示范500亩,2023年示范1600亩。
(四)积极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州农科院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功选育出“红阳3号”“红稻8号”“红优5号”等系列优质常规水稻品种,其中:红优5号水稻品种在云南省优质米评选中荣获金奖,以红阳3号为代表的元阳梯田红米被云南省农业厅评为云南六大名米之一,“以“红阳3号”“红稻8号”为主的梯田红米年推广面积达17万亩以上;选育出了“红单3号”“红单6号”“红单22号”等近20个省审1个国审系列优质杂交玉米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其中,“红单6号”杂交玉米在云南省年最大推广面积达120.15万亩。屏边县选育屏单系列杂交玉米品种,2000年以来累计推广148万亩,每亩比种植其他杂交玉品种增产40公斤。2023年,注册在红河州的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10家,而生产主要农作物种子的企业达27家,制种面积达3.2595万亩,品种69个,预计产量760万千克。其中:玉米种子生产面积3.247万亩,种子生产企业26家,品种63个;常规水稻生产面积125亩,生产企业1家,品种6个。
(五)水产种业不断发展。到2023年,红河州办理苗种许可证16本。先后有元阳县呼山众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荣获“省级水产原良种场”称号;云南和顺联大水产良种繁育有限公司还荣获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称号。通过多年研发,红河州已实现了阿庐金线鲃、建水白条鱼、暗色唇鲮、中华青鳉、华南鲤、红魾等红河州土著鱼类的人工驯养繁殖,并开展了增殖放流,2018-2023年,红河州共投放暗色唇鲮、中华青鳉、华南鲤、红魾、鲢鱼、鳙鱼等鱼种268.45万尾。
(六)畜禽种业成效显著。全州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场35个,有肉牛、奶牛改良站点60个;全州能繁母猪存栏28万头、生猪杂交改良46.37万胎次,能繁母牛存栏29万头、牛改良13.83万头。建水黄褐鸭、石屏青绵羊、弥勒红骨山羊和大围山微型鸡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2021版)》。滇南中蜂保种场入选云南省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石屏青绵羊保护区、弥勒红骨山羊保护区和大围山微型鸡保护区入选云南省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弥勒市新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广明2号”通过国家审定,云南牛牛牧业有限公司荣获“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云南云岭广大峪口禽业有限《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通过国家级核验,高标准建设云南省布局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建设,先后建设大围山微型鸡种鸡场、滇东南水牛保种场和建水黄褐鸭保种场,为发展现代畜禽种业打牢了基础。目前,已组织云南牛牛牧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申报省级种业振兴畜禽种业阵型企业,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资金的支持。
(七)投入加大不断增加。一是州级财政投入不断加大。2022年和2023年两年来,州级财政投入种业振兴资金达591万元,并建立农作物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每年安排州级财政资金50万元,可储备杂交玉米种子2.15万千克。二是争取省级资金支持。两年来,争取省级以上种业发展资金542万元,扶持开展圃(库)建设、生产性能测定、农作物种子区试、原生境保护、种羊培育等、保种场建设等工作,有效加快我州种业振兴推进步伐。三是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先后组织弥勒市新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省级种业基地项目申报,组织云南牛牛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省级种业阵型企业申报。
(八)种业人员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和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开展农作物种植资源圃(库)建设、水产原良种场和畜禽保种区、保种场、保种户建设,以及采取引进种业人才、建立专家工作站等措施,促使我州种业人员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为有序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打牢基础。
二、下步工作打算
根据你们的建议,下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种质资源保护意识。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办法(试行)》等法规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各部门以及社会群众对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牢固树立“一个物种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的思想,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来。
(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种质资源保护属公益性工作,开展种业振兴行动以来,中央和省级安排了相关经费,我们积极组织各县市储备项目,认真组织申报,确保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长期、持续、稳定的开展,尤其是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扶持地方优质种质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引进社会资本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对种质资源的有效、合理开发。
种质资源基因测序和重要现状表型鉴定等鉴定评价工作和基因编程、分子设计育种等关键技术前沿性公益研究、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等创新攻关
(四)注重种业人才的培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扎实推进农作物种植资源圃(库)建设、水产原良种场和畜禽保种区、保种场、保种户建设、种业执法大练兵等工作,并积极引进种业人才、建立专家工作站,全力提升我州种业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有序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打牢基础。
(五)有序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按照农业农村部的统一部署,完成种质普查、收集后,将依托优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种质资源基因测序和重要现状表型鉴定等鉴定评价工作和基因编程、分子设计育种等关键技术前沿性公益研究、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等创新攻关,以充分利用种质资源。我们将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总体安排,深入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等五大行动,有序推进红河州种业振兴,切实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坚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定位,坚持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的产业定位,全力提升红河州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育种创新攻关能力、企业市场竞争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为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种业根基。
感谢你们对红河州种业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3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