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920-56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科技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10-30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科技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57号提案的答复
白庆云、赵贵成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红河州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57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红河州重点培育的百亿级重点产业链之一,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州科技局作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抓部门,协同重点县市、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红河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全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2022年,全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09亿元,比2021年产值91亿元增加值18亿元,较上年增长20%。州生物医药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在2022年度全州产业链工作考核评价中获优秀等次,基本完成州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红河州生物医药资源丰富,据州农业农村局统计,2023年第二季度,红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1万亩。现有弥勒、泸西、红河、绿春、屏边、金平六个云南省“云药之乡”,建立2个道地优势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5个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1个良种中药材苗圃基地。目前,全州生物医药产业有规上中医药企业22户,限上医药流通企业16户,中药材种植企业1000余户,中药材合作社500余户,药品零售门店1770多家(其中连锁零售企业15家,门店768家);有中药材主要种植品种53个,特色优势品种有灯盏花、砂仁、万寿菊、黑三七等,“红河灯盏花”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植面积约占全国份额的90%;万寿菊每年种植面积约15万亩,约占全国份额的50%。从药品品种来看,现有国家有效药品批准文号78个(中成药44个、化学药32个、原料药2个)、中药饮片246个、院内制剂批准文号34个(中药制剂品种22个、化学药制剂品种12个)。从特色药品来看,有省级民族药2个(彝药、傣药)、2个全国特色品种(“龙血竭胶囊”“虎力散胶囊”)、4个“全国独家品种”(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滴丸、灯盏细辛软胶囊)。全州共有8家生物医药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生物医药领域的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红河州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建立“红河名医工作室”14个。
二、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培育壮大
(一)抓好政策措施出台。为推动我州“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2021年,州委、州政府出台了《红河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2022年3月28日组建了州生物医药产业链专班,把培育生物医药产业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加以推动,专班牵头部门为州科技局。科技部门牵头编制的《红河州“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红河州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红河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红河州贯彻落实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任务分解清单》等文件于2022年印发实施,围绕高品质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加大民族药研发创新、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品牌等,布局推进我州中药材产业转型发展。
(二)精准招商,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一是精准招商,积极引进大企业大品牌。州生物医药产业链专班先后赴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南京、山东、杭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完成新引进投资3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个,新开工投资2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个,竣工投产固投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个。与东南大学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与修正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项工作正在细化推进。二是助企纾困,培育壮大现有企业。生物医药产业链专班高度重视现有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坚持下沉县市和企业全覆盖、重点企业常走访的工作模式,全面掌握企业发展情况。积极争取省内外知名药企落户红河,搭建种植端、加工端平台,建设高标准优质原料基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提高红河州道地中药材种植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三是做好生物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服务。红河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为67家,其中8家为生物医药企业。围绕红河州主导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结合“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建立红河州“小升高”“高变强”“强上市”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
三、建议答复
你们在提案中提出“大力推进中药材科学规范种植、科学规划产业核心集聚区、加快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打造红河特色医药品牌”的建议,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进行了研究落实,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做大资源经济,大力推进中药材科学规范种植。一是推进道地药材科学规范种植,建设高标准优质原料基地。积极促成红河州泸西、屏边、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六县与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签订有机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红河州道地有机中药材品牌,涉及林下砂仁、草果、益智、莪术、百部、三七等中药材,有望在将来增加100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二是利用红河州农科院种质资源创新及繁育基地,在蒙自市草坝镇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开发及示范基地,进行三七、重楼、草果、砂仁、石斛等药材种质资源调查、鉴定、保存以及推广种植工作。三是依托“院校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与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中药材产业团队合作,成功申报了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红河试验站、省科协专家工作站。下一步将继续在道地药材种质资源调查、鉴定、保存以及推广种植方面深入合作,为红河州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科技活力。四是建设良种繁育基地。红河州先后有屏边县亿蒙药材种植基地(种植砂仁)等6家公司获批云南省“定制药园”。通过定制药园建设,带动贫困地区农户种植(养殖)大宗、道地中药材,提升中药材质量,实现增收致富,促进全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助推大健康产业。五是积极发展民族药。金平金岭生物瑶药公司研发的“金瑶”“圣瑶”牌瑶族浴袋系列产品获得“中国著名品牌”称号,带动金平县瑶药种植。屏边红河苗乡生物药业不断推动人工驯化野生中药材种苗种植,带动苗药产业发展。六是聘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顾问。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白药集团中药研发总监朱兆云院士、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院士作为红河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顾问,为红河州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建言献策。七是积极搭建省级、州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智力引擎”。目前全州生物医药领域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共有8个,红河州院士专家工作站共有6个,多分布于公立医院。八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培养我州中药材种植的技术人才。
(二)做强园区经济,整合优势科学规划产业核心集聚区。我州目前无规模化中药材交易中心,中药材大多都是由中间商收购后转销省、州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州将加强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的谋划,将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纳入红河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加强生物医药重点项目保障工作。按照《云南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中关于打造“红河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州实际情况,将着力打造配套设施健全、政策服务优质、示范带动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园区,强化“筑巢引凤”效应,吸引更多国内外顶尖生物医药企业落地红河,更好更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
(三)做活口岸经济,加快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合力抓好抓实“口岸经济”相关工作。一是围绕口岸发展大通道大物流大贸易大产业,因地制宜,在河口、金平等地大力发展中药材进口贸易、中药材加工、医疗服务、大健康服务等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河口、金平口岸城市的口岸经济。二是以外交部挂联金平县为契机,积极通过外交部向国家、省级汇报交流,以金平县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全力将“金水河口岸”申报成为“金水河中药材进口通关口岸”,并将其申报打造成为“中国金水河中药材进口免税加工产业园”,全力在金水河口岸打造中草药加工产业集群,推进我州中医药产业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四)推动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打造“红药”知名品牌。一是建立健全药材质量追溯体系。依托云河药业、红河云百草、生物谷等企业,加快制定主推中药材品种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确保全州中药材质量安全、可控。大力推进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推动中药材企业建设追溯体系,健全中药材第三方质量检测体系。二是加强地理标志管理和品牌创建。巩固提升“红河灯盏花”地理标志产品和云南绿色食品“十大名品”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加大创建力度,“绿春胡椒”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交了复审申请,金平草果正准备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平南板蓝根正在申报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中药博览、药品展销会、中医药研讨会等活动,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提升红河州中药材的知名度、信誉度,着力打造系列“红药”知名品牌。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切实抓好生物医药产业省、州政策措施及相关配套办法落实落地,在政策解读、资源整合、人才培引等方面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共同推进红河州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州生物医药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科技局
2023年8月25日
(联系人:李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