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908-951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11-0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020244号提案的答复
陈盛荣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红河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第13020244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中小学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和学生家庭幸福的预防针。截至2022年12月,我州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983791人,坚持每年至少一次5年级以上学段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工作,2022年共检测41.3万在校学生,州教育体育局建有心理健康专家库27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10人,兼职心理健康教师4858人,心理健康辅导室85个。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我委配合州教育体育局推进全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紧紧围绕心理健康宣教行动、心理健康环境营造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行动等六个方面,制定了《红河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项目实施方案》,并在13县市组织开展《红河州小初高中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对全州13县市134个乡镇(街道)388所小初高学校278564名学生进行了部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48756份和宣传折页6万份。同时随机抽选了19400名学生进行了《学生心理健康知晓率问卷调查》。通过对学校学生的走访,我们发现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失偏颇,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心理、社会不良影响等,目前我州儿童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自信心不足问题。中小学生在心理问题产生初期,往往会表现出比较异常的精神状态。例如,情绪低落、心情不好;学习难度增加、学习成绩下降。其中,部分中小学生会因自己出生农村、或者性格本身问题产生自卑心理,加之平时说话少和不够自信,容易产生自闭现象。
(二)厌学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也逐渐变得日益沉重,使得部分中小学生感觉不堪重负。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情绪比较低落,自然而然地产生厌学心理。另一方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盲目从众问题。由于红河州大部分乡镇地处山区,因家长外出打工,居家留守儿童数量大。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见不到父母,缺乏家长的关爱、引导和监督,难以正确看待其他同学的行为,容易模仿别人吸烟、酗酒、留长发、抄作业甚至借钱消费等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良的习惯。
(四)孤独自闭问题。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有着更低的家庭亲密度和父母交往满意度,情感表达不充分,学生体验更多的是孤独感,导致这些学生缺乏足够的人际交往经验积累和迁移,容易陷入孤独自闭困境,从而表现出更多的人际交往和思想交流困难。
(五)社交恐惧问题。因自身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在与同学或老师相处时,会出现人际交流方面的障碍。例如,部分中小学生感到“不敢和老师对视”“不敢和同学说话”“不敢交结新朋友”“不敢当众朗诵”或“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六)适应不良问题。在新生刚入学时,表现出许多的不适应问题。例如,七年级新生面对“课程多、作业多”“游戏时间少、住校不习惯”的情况,集中表现为对初中学习生活的不适应现象。尤其是,难以适应寄宿生活、不适应学校饭菜,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甚至不愿上学而逃避上学。
(七)亲情沟通问题。小学生与父母或师长普遍难以沟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理解也是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特别希望父母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而另一方面家长除了在物质上关心之外,却不能深入客观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内心苦衷。
(八)叛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学段的学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叛逆现象。比如,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和成人感逐渐增强,经常会对父母的控制和干预进行激烈的反抗;部分学生不喜欢和老师沟通,对于老师说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显得比较固执和难以沟通,从而使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九)注意力分散问题。部分学生有时感到“精神紧张”“心慌胸闷”“提心吊胆”或“兴趣不足”的情况,从而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等心理问题,从而难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业方面。
(十)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对处于青少年的个性心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比如,家庭结构、情感氛围、养育方式、成员之间的交流模式与亲密程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尤其是,父母离异、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教养方式过于严格,甚至是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委在各类学校推行实施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两个一”行动,即促进学生每天与同学、家人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引导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运动。从目前来看1小时体育运动推行效果明显,但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相对困难。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为更好推进我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州教体局支持下,我们在建水、金平、河口三县市开展“牵手未来·守护阳光心灵·筑梦启航”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百宫千校公益巡讲活动100余场,参与学生7万余人。通过巡讲活动一是增进了医院与学校、家庭的联系,使家庭、学校及医院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治疗等多种形式,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如心理辅导室、心理热线等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咨询,随时随处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关怀和心理帮助。帮助未成年人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二是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逐步建立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价体系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我委将及时总结经验,继续推广此项活动,使该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并做到力求实效,促进我州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我委已和红河学院联合开发具有我州民族特色的心理健康素养十条宣传短视频,目前已经在建水县辖区内学校滚动播放,通过视频宣传,逐步提升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在出现心理问题如何有效应对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完善该视频并联合州教体局在全州各类学校推广播放。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规划
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联合团州委、州教体、未保办等相关部门全面整合家庭、学校、医院等社会各方资源,构建“以未成年人为主体、以家庭与学校为主导、卫健部门以专业协助”的开放型心理健康辅导体系,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我州高质量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与州教育体育局联系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科普教育,确保我州80%以上初高中学生初步掌握自身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异常主要表现和影响心理健康等因素。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努力提升自信心。通过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主题活动等,开辟一定数量的身心健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把健康的思想和正能量不断灌输到未成年人的头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二是推进实践阵地建设,增强身心健康辅导工作的可操作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多门类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阵地,为未成年学生广泛提供实践机会。建立学校未成年学生活动中心、少年宫,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学校未成年学生中心、青年活动室、青年科技图书文化站等为延伸的青年文化活动阵地网络;以各地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为支点的实践阵地网络,在学校创办各类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充、延伸未成年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阵地;每年组织全州五年级以上学段80%的学生完成至少一次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构筑了心理健康防控网,科学合理利用监测结果,加强教体、卫健、妇联、团委等部门工作联动,强化家校合作,把牢前置工作网。同时运用好云南省教育厅“守望云心”心理服务平台,向家长、校长、班主任和辅导员等群体提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等心理健康“服务包”,开展网络辅导,帮助师生和家长走出心理困惑,更好地以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继续实施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两个一”行动,即促进学生每天与同学、家人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引导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运动。
三是抓住实践环节,深入开展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辅导工作实践活动。针对未成年学生的实际,开足开齐课程并严格执行,确保未成年学生得到足够的体育锻炼,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身体和心理教育的效果,既符合未成年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又体现了身体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知”、“行”统一。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安排学生到有关单位观摩体验。组织开展“绿书签”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绿色阅读、文明上网,自觉远离和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输送专业化、互动性强的健康公益课程,为师生提供培训督导与专业心理测评服务。
四是继续开展“牵手未来·守护阳光心灵·筑梦启航”青少年心理健康百宫千校公益巡讲、“动感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等活动,大力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专业人才,帮助青少年提升心理素质。
感谢你们对我州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3年8月28日
(联系人陈小建)